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68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发生机制,并探讨其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4年350例冠心病分叉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并发边支闭塞的原因和处理过程。结果在350例冠心病分叉病变中共有53例术中发生边支闭塞,发生率为15.1%。分叉病变部位:前降支和对角支处分叉病变29例,回旋支和钝缘支处分叉病变16例,左心室后侧支与后降支处分叉病变8例。闭塞边支血管直径<2mm 15例;直径2~2.5mm 20例;直径>2.5mm 18例。分叉病变类型Ⅰ型2例;Ⅱ型12例;Ⅲ型39例。其中16例仅行药物治疗(闭塞边支血管直径<2mm),14例行边支球囊扩张术,23例行边支支架置入术。术中1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1例出现心源性休克。住院期间非Q波心肌梗死18例,Q波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其它并发症。结论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闭塞较为常见,其发生率约为15.1%,以Ⅲ型分叉病变多见。常见原因为斑块移位、痉挛、血栓形成等所致。细小分叉病变可不必处理或予药物治疗,大的分支应积极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2.
胸闷、心悸     
患者女,69岁。因反复胸闷、心悸4年入院。发作时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达160~180次/min,曾服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仍反复发作。于2002年11月27日行射频消融术,示房室结双径路,手术持续2.5 h,术后  相似文献   
83.
目的:采用24小时(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和动态动脉僵硬度(AASI)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活性药对照临床试验,对48例患者口服奥美沙坦酯20mg+傲坦安慰剂1片,或傲坦20mg+奥美沙坦酯安慰剂1片。4周后诊室坐位血压<140/90mm Hg,维持原剂量;血压未达标者剂量加倍,服药至8周末。在第0周和8周时分别进行ABPM监测,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和AASI的变化。结果:(1)治疗8周后,奥美沙坦酯组和傲坦组对24h血压的平均降幅分别为(8.8±3.0/10.8±2.8)mm Hg和(8.9±4.0/9.2±4.2)mm H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组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奥美沙坦酯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峰比(T/P)分别为73.7%和56.5%,傲坦组分别为83.4%和71.0%。(2)奥美沙坦酯组治疗8周后的AAS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0.42±0.15vs0.58±0.19,P<0.01);傲坦组疗前后分别为0.54±0.17和0.39±0.19,也有降低,但2组间降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2%和8.3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是头晕、皮肤瘙痒、胸闷、皮疹和低血压。结论 :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有效降低24h血压和AASI,其降压幅度与傲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4.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栓和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措施之一.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治斑块上形成白色血小板血栓,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则可以防止白色血栓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红色血栓完全阻塞动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而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8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西方发达国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发展中国家,CHD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亦日益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对CHD的一级预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CHD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预测死亡率有进一步增高趋势[1].  相似文献   
86.
<正> 在高血压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使用了多种降压药,仍然不能使患者的血压达标。这种情况称作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降低不能达标,靶器官损害往往较重,预后也较差。因此,研究和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尽量使其血压达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1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关于顽固性高血压,各种指南都有明确的定义。以往,我们将使用了3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其舒张压仍不能控制在90 mm Hg(1 mm Hg=O.133 kPa)以下者,称为难治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检测主动脉夹层(AD)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TSP)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9(ADAMTS-9)水平,以探索是否能将ADAMTS-9用于AD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51例确诊AD患者、8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采集其临床资料,取外周血离心、分离血浆,使用ELISA法检测血浆ADAMTS-9水平.结果:4组受试者在性别、高血压病史、血肌酐水平、血脂水平、体重指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D组患者发病年龄、合并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与其它3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4组患者血浆ADAMTS-9水平分别为277.51±66.74ng/ml、53.73±60.01ng/ml、51.02±44.21ng/ml、64.19±56.64ng/ml,AD组较ACS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ADAMTS-9可作为鉴别AD和ACS患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NADE与MATH-2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及MATH-2对NADE蛋白功能的调控效应。方法用GST-pulldown与免疫共沉淀(CoIP)和细胞共定位方法验证NADE与MATH-2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蛋白相互作用对凋亡的影响。结果NADE与MATH2蛋白存在相互作用,这两个蛋白能共定位于SH—SY5Y细胞的胞浆中。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降低UV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研究首次证实了NADE与MATH2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该相互作用可能通过干扰NADE对紫外线诱发的细胞凋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9.
目的: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B型脑钠肽水平增高及意义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对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sina,UA)患者B型脑钠肽的变化及差别尚不肯定.本文通过分析其规律及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用于危险分层评估. 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8例,其中NSTEMI组69例,UA组69例,同时人选胸痛就诊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发病6小时从周围静脉中留取血样测定B型脑钠肽,同期测定全血肌钙蛋白I.随访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①NSTEMI组、UA组、对照组B型脑钠肽水平分别为54.9 pg/ml(四分位区间为18.20 pg/ml至81.85 pg/ml)、13.9 pg/ml(四分位区间为8.00 ps/ml至26.45 ps/ml和9.4 pg/ml(四分位区间为5.00 pg/ml至12.6 pg/ml),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B型脑钠肽水平最高,并且与全血肌钙蛋白I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01).②随访3个月,138例中有30例患者(21.7%)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者B型脑钠肽水平高于未发生者(31.3 pg/ml vs 19.35 pg/ml),P=0.001. 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B型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并且B型脑钠肽水平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可应用于危险分层的评估.  相似文献   
90.
作为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直接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病率。其中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清楚了解突变基因的位点,针对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干预预防或及早进行治疗,可大大降低年轻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