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75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685篇
预防医学   409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63篇
  4篇
中国医学   235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观察天年饮对血脂及其代谢产物的调节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04/07在承德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衰老模型组、天年饮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衰老模型组、天年饮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均采用D-半乳糖200mg/(kg·d)连续腹腔注射40d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衰老模型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不再作任何处理;天年饮用药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用天年饮(由何首乌15g,怀牛膝15g,肉苁蓉10g,淫羊藿10g,丹参25g,茯苓15g组成,每副含生药90g,按传统方法加水煎成溶液)8.1g/kg灌胃给药,1次/d,共30d;阴性对照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每天灌胃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时间同天年饮用药组。正常组大鼠自由摄食、饮水,未加任何干预措施。所有大鼠经内眦于眶后静脉丛采血约2mL,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衰老模型组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2.68±0.39),(1.19±0.45)mmol/L;[0.84±0.29),(0.44±0.23)mmol/L,(t=-3.470,P<0.01,t=-2.834,P<0.05)]。②天年饮用药组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明显低于衰老模型组[(1.91±0.53),(2.68±0.39)mmol/L;(0.44±0.12),(0.84±0.29)mmol/L,(t=3.108,P<0.01,t=3.256,P<0.05)]。③衰老模型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低于正常组[(1.03±0.17),(1.46±0.38)mmol/L,(t=2.709,P<0.05)]。④天年饮用药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衰老模型组[(1.45±0.44),(1.03±0.17)mmol/L,(t=-2.371,P<0.05)]。结论:天年饮可降低衰老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说明天年饮可有效调节衰老大鼠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92.
红霉素对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用红霉素抑制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 (PA)感染患者PA菌株生物被膜的合成 ,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37例 ,随机分为红霉素干预组 (红组 ,n =2 2 )和常规治疗组 (非红组 ,n =1 5 )。红组在2种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红霉素 1 .0 g/d ,其他治疗两组基本相似。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1 0d)培养细菌藻酸盐含量的变化、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学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红组在红霉素治疗后 ,PA藻酸盐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治疗前为 2 2 .5± 6 .72 μg/ml;治疗后为 (1 6 .8± 6 .2 1 ) μg/ml,P <0 .0 1 ],而非红组则反而升高 [治疗前为 (2 5 .4 8± 2 0 .76 ) μg/ml;治疗后为(5 1 .97± 4 3.4 1 ) μg/ml],说明红霉素在体内可以减少PA藻酸盐的合成。电镜观察表明 ,经红霉素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 ,菌体明显肿胀、胞质疏松 ,核质变淡 ;菌毛、鞭毛消失 ,菌体结板成块 ;而非红组变化则没有红组明显 ,细菌变形轻微 ,损伤不似红组明显。结论 :红霉素在人体下呼吸道PA感染的治疗中 ,作为敏感抗生素的辅助用药 ,可抑制PA藻酸盐的合成 ,减少其生物被膜的形成 ,帮助药物渗入菌体内 ,增强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三种组合方法治疗下尺桡关节慢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5年2月,对34例下尺桡关节慢性不稳的患者,均进行腕关节镜清理、韧带解剖学重建术。其中,康复组17例:结合个体化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17例:未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定法评价疗效。结果 3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8个月,平均19个月,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根据改良Mayo腕关节评定方法进行评分。结论三种组合方法治疗下尺桡关节慢性不稳,能加速腕关节功能康复,明显提高手术疗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椎体CT测量、模型实验和临床实验,初步分析经椎弓根单侧操作,预弯弹性引导针达到椎体对侧的可行性。方法对110例正常腰段和胸腰段椎体(T_(10)-L_5)进行水平位CT测量,了解弹性引导针达到对侧需要的预弯弧度和弧形长度,模型操作成功后,对4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进行术中实际操作,透视观察,进行影像学资料收集及分析。结果腰段和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单侧椎弓根放置弹性引导针,需要弧度35°±5.6°,长度4 cm±1.1 cm,可以达到椎体对侧,完成单侧椎弓根穿刺后放置球囊到对侧的初始步骤。结论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放置预弯弹性引导针到椎体对侧是确实安全可行的。是《安全性单侧椎体成形系统研发》课题中的最重要步骤,手术所需要特定的扩张器械和球囊尚在进一步完善中。  相似文献   
995.
我院5年来收治重症胰腺炎36例,治疗中发生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例,经救治治愈1例,恶化1例。临床处理深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6.
2003—05~2006~11我科采用括约肌折叠术及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39-68岁,病程1~31a,其中直肠黏膜脱垂17例,直肠全层脱垂9例。  相似文献   
997.
闭孔疝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腹外疝,发生于盆底,肠管等内容物通过闭孔管向股部突出的隐匿性疝。国内外鲜见报道,临床误诊较多。本院诊治2例,1例术前误诊10d,1例术前确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陈裕洁  吴海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30-283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和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寻找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发病特点,并与86例未发生真菌感染患者(对照组)做比较。结果:18例患者共发生6种不同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最多见;其中15例经治疗后好转.3例死亡;实验组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是多种高危因素综合的结果,临床上经积极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9.
孕妇1,24岁,孕2产1,孕33周。第一胎产后23天死亡,死因不详。无特殊家族史。超声表现:单胎双顶径7.9cm,头围28.7cm,腹围31.5cm,股骨长6.1cm,胎心率154次/min。胎儿双肾弥漫性增大,左肾6.8cm×3.3cm×4.5cm,右肾6.6cm×3.5cm×4.6cm,双肾上极达近膈肌水平,下极达髂骨水平、膀胱上方处(图1),双肾回声弥漫性增高,仅皮质呈线状低回声。双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可见,约1.5cm2,胆囊约3.2cm×1.2cm,动态观察30分钟,未见明确胃泡显示。宫腔内广泛扫查,均未见明显羊水聚集区域。超声提示:单活胎头位,胎儿婴儿型多囊肾?羊水过少。8天后引产出一男婴,腹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右心室心尖不同部位起搏时左心节段性室壁的收缩特征及时序。方法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确定右心室心尖起搏电极顶端在右心室心尖部的准确空间附着位点。运用应变显像技术,测定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应力的达峰时间,即自心电图Q波起点至收缩期峰值应变时限(interval between Q wave of surface ECG and peak strain,QPSI),反映左心室各室壁的收缩时序;并计算QPSI的离散度,即最大QPSI减去最小QPSI的时限差,代表左心室内收缩延迟时间。观察正常对照组、右心室心尖不同部位起搏组左心室壁的节段性运动,评价各组左心室壁的收缩(或应变)时序及收缩协调性。结果右心室心尖起搏组的左心室壁收缩时序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改变。右心室心尖侧壁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间隔起搏组的左心室壁收缩时序不同,左室间隔心尖段、后壁基底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心尖起搏时左室壁整体的收缩发生延迟,并且右心室心尖侧壁起搏组左室壁的收缩延迟时间明显大于右心室心尖间隔起搏组(P〈0.05)。结论右心室心尖不同部位起搏可以导致左心室不同的收缩模式改变,提示右心室心尖不同部位起搏所引起的电激动顺序及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