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75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685篇
预防医学   409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63篇
  4篇
中国医学   235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81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采集痰标本,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并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与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81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87.76%,革兰阳性菌占比11.22%,真菌占比1.0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完全敏感,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对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氨曲南敏感性较低,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无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完全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复方磺胺甲恶唑敏感性低;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完全敏感,对苯唑西林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无敏感性。结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保证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治疗的有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药物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护。方法隔离收治明确诊断的1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盐酸阿比多尔片、磷酸氯喹、利巴韦林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治疗,联合抗病毒用药≤3种,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对症处理。结果截至2020年3月5日,治愈出院患者9例,在院患者6例,3例患者临床症状及胸部CT均好转,核酸检测为阳性,1例重型患者转为普通型,2例危重型患者转为重型;治疗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不同症状、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达73.33%,8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2例患者出现皮疹伴瘙痒,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肝酶轻微升高,根据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分级,2例为新的不良反应,9例为一般的不良反应。结论目前没有经过临床验证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有限的诊疗方案推荐下需要摸索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疗程,药物在临床治疗时需进行不良反应监护,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避免因药物引起的机体损害。  相似文献   
73.
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特点是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进行性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它是一种很少见的虫媒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绵阳404医院传染科收治了历年来唯一1位黑热病患者,现将治疗与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建立人胰腺癌PANC-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最佳实验方法,并应用该模型进行载基因纳米微粒体内效应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数量PANC-1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 (nu/nu)小鼠右侧背部皮下,当肿瘤体积达100 mm3时尾静脉注射siRNACY5.5纳米复合物进行活体荧光成像。此外,于尾静脉注射负载siRNAKras纳米复合物,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Kr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7 cells/300 μL 接种成瘤率达100%,成瘤时间<2周。荧光呈像及组织学检查显示载siRNA纳米微粒可靶向聚集在肿瘤组织发挥体内基因沉默效应。结论:本研究报道的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成瘤率达100%,成瘤时间短,是研究药物示踪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5.
1病例资料 1.1主诉患者,男性,27岁,因“发热1周,腹胀4天,鼻衄1天”入院。 1.2现病史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 9℃,伴头痛、头晕、畏寒,无咳嗽、咳痰、腹庝、腹泻。入院4天前感腹胀,伴恶心,呕吐,共2次,为胃内容物。入院1日前出现鼻衄,经门诊鼻腔填塞后鼻衄停止。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从胸部影像学角度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诊断分级,以指导治疗。方法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1例确诊PAP患者胸部高分辨CT(HRCT)进行分级,选择4个代表层面(主动脉弓、隆突、左或右下肺静脉汇合层面和膈上层面),病灶在这些层面的所占范围进行5级评分,结合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建立一套PAP胸部HRCT诊断分级标准,根据诊断分级提出相应的治疗决策。结果 (1)按胸部HRCT病灶范围将PAP患者分为4级:1级(≤8分)3例;2级(>8~16分)12例;3级(>16~24分)6例;4级(>24分)10例。(2)PAP患者胸部HRCT评分与呼吸困难评分、症状总评分呈正相关(r=0.748、0.578,P均<0.01)。(3)PAP患者胸部HRCT评分与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呈负相关(r=-0.486、-0.376、-0.596、-0.444,P<0.01或0.05)。(4)结合胸部HRCT分级和PaO2将PAP患者分为4期:1期:HRCT分级1级伴PaO2≥8.0 kPa;2期:HRCT分级2级伴PaO2≥8.0 kPa;3期:HRCT分级3级伴PaO2≥8.0 kPa;4期:HRCT分级4级,或HRCT分级2~3级伴PaO2<8.0 kPa。(5)不同PAP患者胸部HRCT诊断分级建议:1、2期建议对症治疗及长期随访胸部HRCT;3期患者建议序贯肺泡灌洗或GM-CSF治疗;4期患者建议全肺灌洗。结论胸部HRCT诊断分级可以作为评估P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临床上诊断和治疗PAP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依布硒啉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依布硒啉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通过尾静脉注射LPS(5 mg/kg)建立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前30 min,大鼠腹腔注射依布硒啉(7.5 mg/kg、15 mg/kg、3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注入等量溶剂.造模后6h,麻醉放血处死动物,并取肺组织,测定肺湿质量/干质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和黄嘌呤氧化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依布硒啉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肺湿质量/干质量降低,肺组织SOD的活性明显增高,MDA和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病理改善明显.结论 依布硒啉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前牙外伤后即刻种植关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牙外伤根折患者25例,共植入牙种植体36枚,其中21例(30颗)行不翻瓣种植,4例(6颗)行翻瓣骨引导再生种植技术,术后1周行临时粘结桥修复,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制作由种植体支持的螺丝固位型修复体,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挤压塑形。戴用时间为3个月左右,使其逐渐达到类似天然牙的穿龈轮廓和外形,之后采用个性化转移杆技术将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精确转移到石膏模型上,制作最终修复体。定期随访1~3年,观察修复体周围软组织美学情况及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结果:所有种植体美学情况良好,均发生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存留率100%,患者均较满意。结论:前牙外伤后采用即刻种植关学修复,具有治疗周期短、早期恢复美观及功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9~81(60.14±10.41)岁。所有患者均于两周内先后行18F-FDG PET/CT显像及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比分析18F-FDG PET/CT和99Tcm-MDP SPECT显像检出的骨异常改变,对两种显像方法检出MBD例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 结果 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伴发MBD,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28例(骨骼局灶型摄取显像剂18例,弥漫型骨髓摄取1例,混合型摄取9例),99Tcm-MDP SPECT骨显像阳性21例(表现为骨骼单发或多发放射性浓聚灶),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6%(28/29)和72.4%(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比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MBD的探测更为灵敏,且对骨髓浸润及髓外侵犯亦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城市地区社区管理的6~12月龄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为完善儿童保健和健康管理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7年4-9月对在北京、合肥、包头三城市共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健康管理的共1 447名婴儿进行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等检测以及喂养情况等问卷调查,计算相应的Z评分,综合评价被调查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结果 调查社区婴儿平均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为13.5%,辅食添加及时率为94.2%,最小膳食多样性为54.7%,贫血患病率为17.4%。 结论 三城市被调查社区婴儿生长发育总体状况较好,但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应重视婴儿期社区健康管理工作,降低婴儿营养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