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目的 构建针对助产士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照护能力培训方案。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指南证据总结、焦点小组访谈、一对一半结构访谈法初步拟定培训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北京市、上海市24名妇产科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23/24),85%(17/2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0、0.16(P<0.001),最终形成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常规照护和常见类型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照护2个模块),以及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方法、资质要求。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针对助产士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照护能力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为我国助产士在职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与研究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0)、用药10 min(T1)、用药30 min(T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轻型卒中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在福建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51例轻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轻型卒中患者衰弱和衰弱前状态的发生率为22.3%和44.2%。logistic回归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NIHSS评分、小学及以下文化、多重用药、焦虑是轻型卒中患者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轻型卒中患者衰弱及衰弱前状态发生率高,应对衰弱进行评估及管理,从而预防和改善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患者住院及隔离观察期长,由此导致的心理困扰并不随疾病的治愈而消失。对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而言,除了症状的控制和病情观察外,如何将其从患者角色转变为社会角色亦是康复的重点。因此,抗疫医疗队在厦门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方案融入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活动。结果显示,根据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引导患者主动参与信息互动、自我监测、知情决策、康复护理、院感防控等环节,可以在规避医疗风险的同时,完成患者从被动接受—准确执行—积极参与—监督指导他人的角色转变,提升患者恢复健康生活的自信心,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加速其从患者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氢吗啡酮复合纳布啡用于胃肠道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胃肠道手术病人600例,年龄18~80岁,BMI≤35 kg/m2,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2组(n=300):氢吗啡酮组(H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术后48 h内采用PCIA,H组配方为氢吗啡酮10 mg+纳布啡40 mg;S组配方为舒芬太尼100 μg+纳布啡40 mg。2组药物均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1 ml/h,单次剂量0.5 ml。记录病人术后48 h内VAS评分、镇痛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量、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术后48 h内VAS评分、镇痛泵用药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H组术后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首次下床时间缩短(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纳布啡用于胃肠道手术后PCIA的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中医“治未病”的需求和利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周家渡街道6个居委874名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需求及利用等。 结果 71.9%的高危人群知晓中医“治未病”服务,知晓途径前3位为朋友(家人)、医院和媒体;67.2%的高危人群接受过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选择他助干预项目前3位为火罐、针刺和膏方,选择中医“治未病”医疗机构前3位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利用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高危人群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利用率不高,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要加大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强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遵循居民生活规律,创造服务机会,提供可持续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手术中瑞芬太尼使用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全麻下乳腺手术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持续刺激双侧合谷-内关穴;对照组在穴位上贴电极,不进行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及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的NRS评分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乳腺手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