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221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91篇
预防医学   168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78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设置了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和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采取的护理方法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患儿均行常规MRI及和海马杏仁核区域1H-MRS检查,部分继发性癫痫患者同时行病变区1H-MRS检查,有6例进行增强扫描.结果22例患儿中5例诊断为原发性癫痫,17例为继发性癫痫,根据检测指标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和胆碱(choline,Cho)的信号强度和计算NAA/Cho Cr、NAA/Cho和NAA/Cr的比值,并进行比较显示共有18例1H-MRS检查异常,病侧NAA信号强度不同程度低于对侧,大部分病侧Cho高于病灶对侧,病灶侧NAA/Cho Cr比值为0.58±0.11,低于病灶对侧(0.73±0.16);NAA/Cho比值为1.07±0.35,也低于病灶对侧(1.39±0.35),有6例双侧NAA/Cho Cr比值下降.结论1H-MRS可有效探测癫痫患儿脑组织NAA、Cho、Cr等代谢物的变化,从而帮助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3.
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应用范围的广泛,其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对中药注射剂ADR文献调查与分析工作的开展[1],笔者结合文献报道,对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应用范围的广泛,其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对中药注射剂ADR献调查与分析工作的开展,笔结合献报道,对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极膏中丙酸倍氯米松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红  徐苇苇  方晓丹 《中国药事》2005,19(7):421-422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极膏中丙酸倍氯米松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64:36);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线性范围为2.0~18.0μg·ml-1(r=0.9998);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8.83%~101.2%;RSD为1.25%.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有效地控制无极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休闲娱乐运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继续维持日常活动,不增加体力活动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每周进行4~5次中等强度的休闲娱乐运动,包括每周1次的集体运动康复活动以及3~4次的家庭休闲运动,干预周期为12周。干预前后测量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及慢性肝病问卷,并记录患者休闲娱乐运动的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555.93±95.53)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02.37±100.35)m(P=0.000);观察组在慢性肝病问卷的疲乏、活力、焦虑3个维度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无不良事件发生,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患者18例(64%)。分层分析显示依从性好的患者慢性肝病问卷总分及其疲乏维度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休闲娱乐运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案,可改善肝硬化患者活动耐受力和生活质量,并且依从性好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37.
林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12):1384-1387
目的 分析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连续康复治疗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评价两组患儿平衡及粗大运动功能,记录步长、步宽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步行能力,并比较不同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对步行能力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 评分、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7、3.543,P<0.01);两组治疗前步行能力相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步宽显著降低,步长、MWS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步长、MWS显著高于对照组,步宽显著低于对照组(t=4.767、3.985、4.221,P<0.001);治疗后不同年龄及GMFCS分级患儿步宽、步长、MW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3.986、2.8782.986,P<0.001;GMFCS分级:t=4.043、4.173、3.875,P<0.001)。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能提升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平衡能力,降低步行宽度,提升步速及步长,也能显著提升其康复效果,同时患儿年龄及GMFCS分级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8.
为了在小儿康复病房有效开展系统的护理工作,要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能力、创造舒适和谐的人文气氛和环境气氛、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争取家属的配合与支持、指导家长掌握该患儿家庭训练的相关内容,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其对护理及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了家长治愈患儿的信心。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实施小儿静脉穿刺时的最佳七氟醚吸入浓度.方法 选取6个月~36个月的择期手术患儿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吸入8%七氟醚,B组吸入6%七氟醚,C组吸入4%七氟醚,氧流量均为4 L/min.3组均在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行静脉穿刺.记录入室后、穿刺前和穿刺后即刻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记录从麻醉开始至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T1),静脉穿刺完成所用时间(T2)和首次穿刺成功率,肢体运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组静脉穿刺完成所用时间分别为(95.5±2.50)s,(99.1±2.85)s和(150.5±4.72)s,A组和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98%和62%,3组肢体运动评级达1级者分别为49(98%)、48(96%)和1(2%),A组、B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的七氟醚诱导迅速,麻醉深度适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安全应用于小儿静脉穿刺的吸入诱导.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和家庭运动行为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125例住院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及其中106例患者出院后的家庭运动行为。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分为(34.35±7.85)分。9.43%患者选择有氧联合抗阻运动,43.40%患者运动频率为每周3次及以上,52.83%患者运动时间为每次30min及以上,31.13%患者运动强度在自感劳累分级12及以上。不同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运动时间、频率、强度与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家庭运动行为有待改进。应重视提高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从而改进其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