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4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清远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清远市城区及所辖3个县城区内所捕获的155只褐家鼠、13只黄胸鼠、28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0.65%、0和50.00%,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9.82、84.92和453.70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褐家鼠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2.
小黄家蚁又称法老蚁,作为一种家居常见昆虫,它对食品及其它物品的破坏并不亚于蟑螂,同时它在爬行觅食过程中又能携带病毒、细菌,对人群健康构成危害[1].近几年有许多杀虫剂厂家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不同剂型的灭蚁药品推向市场,如灭蚁毒饵、气雾剂等.我国现已出台了卫生杀虫剂检测标准(GB/T 17322.8-1998)[2],但使用的是野外采集的蚂蚁.为了保证对蚂蚁药效测试的标准化、科学化,试验虫种必须进行标准化饲养,为此在1998~2003年间不断摸索小黄家蚁进行饲养室饲养繁殖研究,终于在饲养室里成功繁殖出了小黄家蚁.  相似文献   
13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对228例病例与284例对照病例的研究分析,某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手术切口。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诊断病症数≥3个、入院次数、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化疗、激素、高转氨酶、抗菌药物治疗等26种单因素均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天数、科室、使用引流管、输血、静脉留置针、插胃管、高血压、抗菌药物治疗等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介入性诊疗操作、高血压是某院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4.
中国首起红火蚁咬伤致死事件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东莞市一起输入性红火蚁咬伤后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红火蚁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为预防控制红火蚁对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查看有关资料及统一问卷入户调查的方法。结果调查死者工作和生活过的田寮村59户居民中,至少有1人被蚂蚁咬伤的有48户,占被调查户数的81.4%;在被调查的238名居民中,有77人曾被蚂蚁咬伤,占被调查居民的32.4%。其中男性被咬伤率为30.8%,女性被咬伤率为34.2%。50 ̄、40 ̄及60 ̄岁年龄组被咬伤率最高。被咬伤者多为从事绿化及田间劳动人员,咬伤部位以四肢为主,占84.0%。咬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痒痛、红肿。多数被咬伤者症状较轻,无需就诊。结论此为一起被输入性红火蚁咬伤后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的事件,该镇红火蚁伤人情况比较普遍,已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分析广东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 使用 2015 年广东省慢性病及营养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成人居民进行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一般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广东省成人居民的膳食模式,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各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的关系。 结果 本次研究得到5种广东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盐酱油膳食模式、水果奶类膳食模式、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红肉谷薯类膳食模式、酒饮料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的广东省成人居民血清尿酸差异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尿酸均值最高的膳食模式为酒饮料膳食模式(355.31 μmol/L),均值最低的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膳食模式(329.26 μmol/L),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最高的膳食模式为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30.07%),最低的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膳食模式(23.1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OR=2.25,95%CI:1.19~4.27)和酒饮料膳食模式(OR=2.76,95%CI:1.34~5.71)均为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水果奶类膳食模式可能与血清尿酸水平的降低及较低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有关,是预防高尿酸血症提倡的膳食模式。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和酒饮料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方法:利用对数正态、威布尔、伽马分布模型对广东省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密切接触者中感染者的病程频率分布进行拟合,并对感染者基本特征和病程及相关流行病学参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 580名密切接触者中515人被感染,续发率为4.4%,其中4...  相似文献   
137.
美洲大蠊特异性抗原的蛋白印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不同时期抗原成份分析以及特异性抗原组分鉴定。方法本文通过采用Coca's提取液提取得到美洲大蠊粗浸液抗原,通过饱和(NH4)2SO4沉淀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SE),对其抗原成份进行分析,并选用对蟑螂过敏性疾病患者阳性血清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结果美洲大蠊成虫、若虫、幼虫、虫卵生活史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抗原各有不同数量的蛋白条带,但生活史各阶段均出现6条蛋白主带,分别为:92、78、66、56、52和40kD,免疫印迹显示其92、78、49和26kD为美洲大蠊成虫特异性变应原,其中78kD是主要变应原。结论美洲大蠊78kD蛋白为主要变应原,92、49和26kD为次要变应原,本研究为蟑螂变应原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建立农村儿童溺水危险水域的评级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对水域的实地勘查建立危险水域的初级指标,采用Delphi法,根据各指标重要性得分均值筛选指标,并确定权重。结果 通过15个专家三轮的咨询,得到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三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3.3%,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79;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重要性、必要性的协调系数均大于0.5,分别为0.862,0.705,0.823,0.696(均有P<0.01);各指标变异系数的范围为0.00~0.20,小于0.2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农村儿童溺水危险水域评级指标体系结果稳定,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分析广东省糖尿病的整体死亡情况和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糖尿病死亡情况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广东省死因监测系统,计算糖尿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采用χ2检验用于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用于趋势变化APC的判别。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因糖尿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从1.40%下降到1.30%(APC=-1.09%,P<0.01);糖尿病死亡率由7.13/10万下降到6.26/10万(APC=-1.69%,P<0.01);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从10.37/10万下降到7.79/10万(APC= -3.15%,P<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47%下降到0.32%(APC=-4.11%,P<0.01);广东省21个地市的糖尿病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均P<0.01)。结论 广东省糖尿病总体死亡情况虽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须进一步持续实施全民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肾脏病(CKD)疾病负担特点,为CK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广东省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数据,利用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描述2005—2015年广东省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CKD疾病负担。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肾脏病所致死亡率为8.39/10万~9.49/10万,平均9.02/10万;男性为9.68/10万~10.54/10万,平均9.99/10万;女性在7.00/10万~8.33/10万,平均7.94/10万。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因CKD死亡所致平均YLL分别为 42.86万人年、26.41万人年和16.45万人年,平均YLD依次为15.17万人年、8.04万人年和7.13万人年。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平均DALY分别为58.03万人年、34.45万人年和23.58万人年,DALY强度分别为2.74‰、3.10‰和2.35‰。CKD年龄别死亡率和年龄别DALY强度在2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后快速上升。结论 广东省慢性肾脏病所致疾病负担较重,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