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4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灭蚊磁场诱捕蚊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灭蚊磁场诱捕蚊虫效果,为蚊虫密度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在市区一居民大院及市郊一度假村各放置一台灭蚊磁场,在不同时间观察所诱捕蚊虫数量、种类及性别,同时采用人工小时法及诱蚊箱法同步进行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在监测时段内共诱捕蚊虫1596只,其中致乏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分别占91.1%,4.9%,2.2%;蚊虫雌雄比为9.2∶1。结论灭蚊磁场对多种蚊虫有良好的连续诱捕效果,是监测蚊虫密度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地震灾区传染病流行风险,并对相关疾病症状进行监测,为制定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入户调查、收集各医疗点门诊登记资料等方法分别对灾区进行症状和病例监测,采用查阅资料、目测观察法、访谈等方法对灾区进行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结果 2007年(灾前)平武县法定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为558.31/10万,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病及细菌性痢疾.灾后灾区环境破坏严重,水和食物受到污染,水源性和食源性传染病(感染性腹泻、伤寒、痢疾、甲肝等)暴发的风险极高;灾民生活条件差,密切接触及飞沫传播疾病风险较大;发生狂犬病与破伤风的风险增大;短期内暂不会发生乙型脑炎和鼠疫等病媒传染性疾病流行.建立9个症状监测点,共监测14 527人次.2008年5月18-28日共报告腹泻72例、感冒72例、皮疹110例、发热19例、其他9例,灾民罹患率分别为0.36% 1.12%、0.18% 1.53%、0.09% 9.31%、0.10% 0.28%、0.17% 0.28%,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结论 通过快速评估,灾后南坝镇传染性疾病流行的主要风险为水源性、食源性传染病、密切接触及飞沫传播疾病等,疾病监测发现,灾区灾后未出现重大传染性疾病暴发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诱蚊诱卵器在不同高度、不同环境中对白纹伊蚊的诱捕效果,为应用诱蚊诱卵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诱卵器法。将诱蚊诱卵器同时垂直放在地面、距地面1.0及1.5m处,取得结果后,选择不同环境大规模开展试验。结果在地面、1.0及1.5m处诱蚊诱卯器阳性指数分别为6.43、3.09和1.54;布放在花木公司、学校、医院、机关单位、居室内外的诱蚊诱卵器都能诱到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最高是花木公司为19.85,最低是居室内为2.88,平均9.04。结论布放在有花草树木地面上的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引诱力最强,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顺序:地面〉1.0m〉1.5m。可在有花草树木的地面或住户阳台上选择适宜位置布放诱蚊诱卵器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相似文献   
14.
电热蚊香片有效成分挥发率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热蚊香片有效成分挥发率测定方法研究蔡松武林立丰黄湘东张紫虹目前国内对电热蚊香片的卫生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其驱蚊生物效果、禁用物质残留量及部分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而电热蚊香片驱蚊效果如何,直接与有效成分释放至空间的挥发率密切相关,目前国内还未见有关测定电...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某村入侵红火蚁伤害及控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T村村民被红火蚁叮咬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该村环境中红火蚁情况,为预防控制红火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抽查村民户,用一览表问卷调查访谈,了解T村村民被红火蚁叮咬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28日期间,抽取60户村民有45户发生过被红火蚁叮咬事件,户叮咬率为75.0%。共抽查241人,被蚁叮咬过的有72人,被叮咬率为29.9%(72/24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村民的叮咬率>50%。在天气炎热的6月被叮咬人数明显增加。在农田务农或绿化带工作时被叮咬的机会较大,农民、绿化工人的被叮咬率分别为42.3%和28.3%。双足被叮咬的比例高达65.0%,其次为手;临床表现以轻微的痒痛(100%)、红晕(45.8%)、皮疹(78.6%)、丘疹(54.2%)多见,水(脓)疱(33.3%)常见,少见发热(1.4%)和头晕(1.4%)等症状,98.6%的病例自行处理。村中红火蚁蚁巢散存。结论村民被蚁叮咬的现象近年较普遍,临床表现较轻。应加强农民与绿化工人预防红火蚁咬伤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科学防控红火蚁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人群被入侵红火蚁蜇咬后引发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治疗情况及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为其蜇咬人后的治疗提供资料。方法采用访问主治医生及查阅病历、访问患者,调查被蚂蚁叮咬的现场生境等方法进行。结果患者入院诊断为蚂蚁咬伤,过敏性休克,经医院及时对症抢救2h后痊愈;访问患者证实其是被蚂蚁叮咬后引起身体不适入院;调查患者被叮咬生境发现有入侵红火蚁孳生。结论患者被入侵红火蚁蜇咬后引起过敏性休克,应加强入侵红火蚁防控,人被蜇咬后要及时就治。  相似文献   
17.
城市蚊虫防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城市蚊虫防制的原则及方法 ,陆宝麟院士在《城市灭蚊》及《蚊虫综合治理》的专著中已有详述 ,即“从蚊虫与环境以及社会条件的整体观念出发 ,根据本、标兼治而着重治本的原则 ,因地和因时制宜地对有害蚊种 ,综合采用适当的环境治理、化学防制、生物防制或其它有效手段 ,组合成一套系统的防制措施 ,通过抑制其发生、降低种群数量或缩短成蚊寿命 ,把防制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并在有条件的局部地区 ,争取予以清除 ,以达到除害灭病和/或减少吸血骚扰的目的。”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乡镇城市化突飞猛进。城市灭蚊不仅是控制…  相似文献   
18.
病媒生物控制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17世纪至 2 0世纪初 ,鼠疫、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病媒传染病是人类致病及死亡的主要疾病 ,其发病比其他疾病发病的总和还多[1] 。自从 1877年发现蚊虫传播丝虫病 ,并相继发现疟疾 (1898年 )、黄热病 (190 0年 )、登革热 (190 3年 )等传染病是由于蚊虫等节肢动物叮咬而传播[2 ] ,人类对病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主要是对节肢动物媒介孳生地的控制。到 2 0世纪 4 0年代滞留杀虫剂DDT开发及应用 ,病媒传染病控制取得巨大成功。到 6 0年代 ,病媒传染病被认为除非洲外已不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 ] 。  但是 ,由于过分依赖杀虫剂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某医院10年医院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东省某医院连续10年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规律,了解流行基本特征与发生趋势。方法通过查阅全部出院病历与临床医生填报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性研究对10年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连续10年监测住院患者175 077例,医院感染平均例次率为4.2%,10年期间医院感染率呈波浪形变化。医院感染率处于前两位的是康复内科和神经内科,儿科、骨烧伤科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最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结论该医院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为康复内科、神经内分泌科、神经颅脑外科,医院感染漏报率在采取有效措施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电视教材《登革热及其防治》的创作过程,从选题、总体设计、稿本编写、素材收集和整理、动画制作、前期拍摄,以及后期编辑等各方面阐述了制作体会,同时探讨了如何促进和完善电视教材的设计与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