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376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643篇
预防医学   235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22篇
  7篇
中国医学   239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林媛 《校园心理》2007,5(11):36-37
<正>不少人至今还认为心理学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不可理解,又遥不可及。其实不尽然,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如果我们能多了  相似文献   
72.
探讨人脐血单核细胞在髓系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体系中获得的CD123^+髓系DC的生物学特性。分离脐血单核细胞,用人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将其诱导为IX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23和CDllc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将其中CD123^+ DC加以分离纯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D123^+ DC形态;^3H-TdR渗入法检测CD123^+ 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脐血单核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7d后,细胞表面高度表达HLA-DR、CD86、CDllc和CD123,低表达CD83,丧失CD14的表达,其中CD123和CDllc均匀分布于DC表面。免疫磁珠纯化后的CD123^+ DC呈现不成熟DC形态,除细胞体积较小外,其表面突起类似于CD123DC。CD123^+ DC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但其刺激能力较CD123 DC组低(P〈0.05)。GM-CSF和IL-4培养体系中的CD123^+DC可能是DC分化发育过程中更早期的未成熟髓系D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3.
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根据其表面标记,DC分为髓系DC(myeloid-DC,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DC,pDC)两个大的亚群,前者主要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后者主要参与免疫耐受。最近,在体外诱导的mDC表面发现淋巴系D-C特异性标记CD123的高度表达,但这群兼具髓系和淋巴系标记的DC是否为一个特殊的亚群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4.
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逆行示踪法探讨了杏仁核的外侧核和基底外侧核神经肽Y免疫阳性纤维的起始。结果证明:将逆行示踪物荧光金注射到杏仁核的外侧、基底外侧核之后,在同侧的杏仁前区出现了许多荧光标记细胞;免疫荧光的染色显示部分细胞同时呈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损毁杏仁核前区引起同侧杏仁核的外侧和基底外侧核神经肽Y纤维的减少。这些发现提示,杏仁前区的神经肽Y免疫阳性细胞投射到同侧杏仁核的外侧核和基底外侧核。此外,现在的研究显示,出现于杏仁核的外侧核和基底外侧核的神经肽Y免疫阳性神经是内在性的,因为损毁杏仁前区后在以上的部位仍可观察到相当数量的神经肽Y免疫阳性纤维;并且横断两条主要的杏仁核传出通路一终纹和腹侧杏仁核传出通路,未能引起神经肽Y免疫阳性物质在轴突近侧断端的蓄积。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厦门市学龄儿童龋病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学龄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厦门市城乡各2所小学1 1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儿童问卷和父母问卷)。按照WHO推荐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各牙龋、失、补状况。所有数据经EpiData 3.0录入后,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124名学龄儿童患龋率73.30%,龋均2.68。影响学龄儿童龋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文化程度、儿童进食甜食、饭后漱口和刷牙频率、儿童和父母亲口腔卫生习惯、儿童和父母口腔检查频率等。结论:厦门市学龄儿童患龋率高,农村学龄儿童的患龋率高于城市。学龄儿童龋病的发生与饮食、口腔卫生习惯和家庭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预防龋病的发生,促进学龄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76.
产前诊断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技术不断完善的新学科,是预防医学的一种手段。产前诊断又叫宫内诊断,是近代医学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实行优生的重要措施。遗传性疾病通过人类繁殖传给后代。用产前诊断的一些专门方法,如观察胎儿外形、分析胎儿核型、胎儿生化成分或基因组成等,对可能生育遗传病患儿或已经生育过遗传患儿的孕妇进行检查。当发现胎儿为遗传病患儿或畸形儿时,便可以选择终止妊娠,达到防治目的,起到优生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自制根管润滑剂与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液组合对体外建立的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的清洁效果.方法:80个新鲜拔除的单根管牙随机分为8组,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预备过程中各组样本分别使用自制根管润滑剂配合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液(5 g/L、25 g/L、52.5吕/L)3组、Glyde凝胶配合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液3组(为阳性对照)、过氧化氢液加生理盐水、蒸馏水(均为阴性对照)润滑、冲洗根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壁玷污层、碎屑及细菌去除情况,并将样本根中1/3分为10个区采用单盲法分别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过氧化氢液配合生理盐水组,单纯蒸馏水组外,各润滑剂与次氯酸钠液配合组均能完全去除根中根管壁表面的粪肠球菌,两种润滑剂配合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液与过氧化氰液+生理盐水组和单纯蒸馏水组相比,均能有效地去除碎屑和玷污层(P<0.05);两组润滑剂在去除玷污层方面组间相差不显著(P>0.05),次氯酸钠液各浓度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碎屑的去除效果则随次氯酸钠浓度升高效果越好,不同浓度间相差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室研制的根管润滑剂与52.5 g/L次氯酸钠液组合能有效去除根中根管壁玷污层和细菌.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索维生素D辅助胰岛素泵双波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双波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有3种异构体:PPARα、PPARδ和PPARγ.作为转录因子的PPARs,通过调节特定的目的基因的表达,影响脂代谢、糖代谢稳态、细胞分化、免疫反应、炎性反应和肿瘤等[1-2].PPARα激动剂(贝特类)和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作为降脂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被证明具有肾脏保护作用[3-4].而PPARδ激动剂对肾脏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拟研究PPARδ激动剂L16504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为PPARδ激动剂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珍稀中草药金线莲的RAPD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为了鉴别金线莲的品种,探索同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的遗传变异,并制定正品金线莲的DNA指纹图谱,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兰科开唇兰属植物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台湾开唇兰A.formosanus Hay.进行了鉴定,结果选择的7个引物对3个品种共扩增出98个位点,其中3个引物为高特异性引物。结论 RAPD技术不仅能鉴别种间差异,而且能揭示同种不同产地植物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