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7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8篇 |
儿科学 | 63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90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338篇 |
内科学 | 227篇 |
皮肤病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130篇 |
特种医学 | 8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41篇 |
综合类 | 745篇 |
预防医学 | 279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351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97篇 |
肿瘤学 | 1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究牵张刺激对乳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方法:取1日龄SD乳大鼠心脏,分离、消化获得心房肌细胞。于细胞牵引装置培养24 h分组:对照组不予牵张刺激;牵张组予增加12%硅胶膜面积牵张刺激24 h。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细胞膜Ito、IK1和APD的变化。结果:在+60 mV刺激电压水平,牵张组Ito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16±04)pA/pF vs (121±29) pA/pF,P<001]。在-120 mV刺激电压下,牵张组IK1密度较对照组增大[(-108± 08) pA/pF vs (-88±09)pA/pF,P<001]。牵张组动作电位复极50%(APD50)和复极90%(APD90)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5±14)ms vs (155±24) ms,(300± 28) ms vs (563±36) ms,P<001]。结论:牵张刺激可降低乳大鼠心房肌细胞Ito密度,增大IK1密度,缩短APD,这可能是压力负荷增大致心房电重构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确诊为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4例(4足)。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45岁(平均30.3岁),右足2例、左足2例。患者均采用外踝前外侧小切口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制动。观察项目:(1)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Karlsson-Peterson评分。(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距骨倾斜角(TT)。结果 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8~25个月。(1)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1.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95分(平均92.8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为89~94分(平均91.5分);患者1例踝关节疼痛消失,其余3例仅有轻微酸胀不适,不影响日常行走。(2)末次随访时ATT为(2.4±0.3)mm、TT为2.8°±0.8°,较术前(8.4±0.8)mm和10.0°±1.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0、19.62,P值均<0.001)。结论 采用开放性小切口结合2枚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 lncRNA)LRRC77P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LRRC77P在67例肺腺癌组织和5种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阴性对照慢病毒和载有LRRC77P序列的慢病毒分别感染LRRC77P表达最少的肺腺癌细胞,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MTT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高表达LRRC77P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LRRC77P的下游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高表达LRRC77P对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LRRC77P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LRRC77P在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泡上皮细胞(P<0.01),LRRC77P在H1299细胞中的表达最少(P<0.01)。高表达LRRC77P可显著抑制H1299细胞的增殖(P<0.05)和迁移能力(P<0.01)。生物信息学预测LRRC77P可互补结合miR-182-5p,miR-182-5p可互补结合PCD... 相似文献
84.
XZ-Ⅱ型轴流血泵的流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血液破坏是目前影响国产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不能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方法本文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工具设计XZ-Ⅱ型轴流血泵,并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 dynamics,CFD)方法进行泵内流场分析对VAD进行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①血泵的压力流量输出可以满足心室辅助的要求;②流场中的最大剪切率出现在叶轮入口的地方,在整个叶轮端面保持了较高的剪切率,而且随着转速升高,剪切率增大,流量增加,剪切率也增大;③在叶轮相对径向流速以较高速度旋转时,在入口附近,流场保持层流状态,接近转子时,出现周向剪切速度,转子和泵壁之间的流场出现了不对称性,中下壁面出现较大波动,在叶轮附近,流场发生剧烈的变化,在靠近轮毂的地方会出现湍流,叶片之间出现较大的分离涡流,在出口导流叶片与叶轮的相接区域,流动出现局部回流,在狭窄的交接区域,出现流动滞止,流体进入导流叶片时,流动方向在此急剧变化会引起流动分离,从而影响了出口流速和流动的稳定性;④叶轮与出口导叶片接触端面压力变化剧烈.结论叶轮内部、叶轮与导叶片连接部分、出口导叶片内部流场不稳定容易形成涡流和流动停滞,容易形成血栓;叶轮与出口导叶片连接端面以及叶轮内部剪切力较高,容易产生溶血.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对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15例,Ⅳ级切除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脑水肿及梗死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工作和生活;术后5例肢体肌力有所改善;10例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新发或加重,其中7例1~8周逐渐恢复,3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17例(Ⅳ级切除)术后1个月内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3例SimpsonⅣ级切除的患者术后1~3年复发,均再次手术.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避免脑皮质的损伤、中央沟静脉及引流静脉的保护和上矢状窦的合理处理均可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术中不应过分追求肿瘤全切除而损伤功能区脑组织、引流静脉及上矢状窦. 相似文献
86.
家兔肝的神经支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共用家兔17只,将20%的HRP溶液100μl,经肝门多点注入,其中10只家兔出现标记细胞.两侧T_(2-12)背根节内共270个,左侧占51.11±3.04%,右侧为48.89±3.04%,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_(5-8)背根节内的标记细胞较多,占总数的59.26±2.99%,中、小型细胞共占94.53±1.60%.两侧结状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共143个.左侧占53.15±4.17%,右侧占46.85±4.17%.两侧差异无显著性.中、小型细胞共占93.01±2.13%.两侧腹腔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较多,计数其中2例,共582个,左侧占59.79±2.03%,右侧为40.21±2.03%.在迷走神经背核内仅发现2个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建立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爪垫淋巴结转移模型,监测肿瘤早期淋巴结转移,并用荧光成像评价X射线局部治疗效果。方法 将表达荧光素酶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Luc接种至裸鼠爪垫皮下,建立爪垫皮下淋巴结转移模型。通过裸鼠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连续观察肿瘤细胞在淋巴结中的转移情况,并将有早期淋巴转移的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治疗效果,HE染色观察评价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爪垫原发灶肿瘤体积与荧光光子数呈正相关性(r=0.958,P<0.001),在肿瘤接种的第24天,治疗组爪垫肿瘤和腘窝处肿瘤部位的荧光光子数较对照组呈显著性降低(t=32.58,P<0.05);用荧光光子数计算抑瘤率高达85%以上。HE染色观察到治疗组较对照组移植瘤坏死明显。结论 运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能够动态、客观、灵敏、可视化地评估X射线对小鼠乳腺癌肿瘤的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89.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催乳素(PRL)增高,FT3及FT4减少,MRI示垂体增大,甲状腺素替代治疗2-4个月后,垂体恢复正常,TSH及PRL水平亦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具有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治疗首选甲状腺素实验性替代治疗,而不宜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伴有视力障碍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32例伴有视力障碍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3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视力改善20例,未改善12例;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3例。术前有视神经萎缩的8例患者,术后随访6例视力无变化,2例视力恶化。小型肿瘤手术后视力改善(改善率90.0%)优于肿瘤较大者(大型及巨大型50.0%);肿瘤全切的患者视力改善(改善率81.0%)优于未行全切者(改善率27.3%)。结论手术后视力改善与术前肿瘤大小、是否全切及术前有无视神经萎缩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