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腰椎峡部裂是指一侧或两侧峡部骨质不连续,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为6%,男女比例为2:1[1].腰椎峡部裂是引起青少年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与腰椎反复过伸及旋转活动密切相关[2-5].有研究[6]表明,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有一定遗传倾向.大部分有症状的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可通过规范的非手术治疗恢复日常生活和运动,尤其对于发现较早的单...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初步探讨陈葆善《燥气总论》中的燥气理论思想,以期为临床从燥气论治肿瘤放射性损伤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熟读细析《燥气总论》,试从燥邪的致病特点、发病传变、治法方药等方面,系统总结陈氏燥邪证治的思想内涵,归纳肿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析应用燥气理论治疗肿瘤放射性损伤的潜在学术思路。[结果]《燥气总论》指出,燥邪在病理上兼具寒、火、湿三邪的致病特点,病机传变遵循“先伤肺胃,先气后血,再伤络脉”的规律,在发病方式上又有直中、伏气之别,重视运用辛散之法以治燥邪,尊《伤寒论》之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为治燥祖方。归纳肿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发现,放射线可归为一种特殊的燥气病邪,其致病亦有火、寒、湿三邪特点,基本病机亦为燥气致病,先气后血,伤及络脉,故可尝试运用《燥气总论》的学术思想论治放射性损伤。[结论]《燥气总论》对燥邪之理法方药分析论述精辟独到,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亦具有燥邪致病特点,因此运用《燥气总论》中的燥气理论对肿瘤放射性损伤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发掘、探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种植即刻修复临床美学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 收治的78例上颌前牙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39,行延期修复)和观察组(n =39,行即刻修复), 比较两组修复后功能指标、外观指标情况、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后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 能、咬合舒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外观色泽、附着高度、整体美 观、边缘精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 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颌前牙修复患者实施即刻修复,能有效改善功能、 外观指标,提高美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心血管报告2016》指出,我国平均每百万人口就有426.82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1],由于心脏康复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仅通过血运重建手术和药物治疗并不能持续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些治疗措施既不能减缓冠状动脉硬化的生物学进程,也不能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很多患者仍然存在着运动耐量下降、心理失眠加重、症状反复发作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3]。心脏康复作为一类综合性的医疗方式,被欧美相关指南作为冠心病患者PCI后的IA类推荐。  相似文献   
135.
防止肺癌术后复发转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张志娣教授临证中认为扶正气首为前提,塞源截流清余毒,化痰湿贯穿全程,益肾固本防复发,疗效确切,对临床辨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系统开展流苏子[Coptosapelta diffusa (Champ. ex Benth.) Steenis]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流苏子根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拉帕醇(lapachol,1)、 hydroxyhydrolapachol(2)、 dehydro-α-lapachone(3)、 α-lapachone(4)、 rhinacantin A(5)、 β-lapachone(6)、 2-carbomethoxyanthraquinone(7)、 7-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8)、 isoscopoletin(9)、 alyxialactone(10)、(3S)-3-(hydroxymethyl)-3H-isobenzofuran-1-one(11)和(7’S,8S,8’R)-4,4’-dihydroxy-3,3’,5,5’-tetramethoxy-7,9-epoxylignan-9’-ol-7-one(12)。化合物1~4和6对测试病原菌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 化合物1~6和10~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流苏子根中拉帕醇的含量为3.56 g/kg(干重),可作为拉帕醇的原料来源;该研究为流苏子根抗菌消炎的民间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