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7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声带息肉伴慢性肥厚性喉炎的疗效。方法将159例声带息肉伴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53例)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鼻内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第2组(51例)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鼻内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加声带注射地塞米松术;第3组(55例)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鼻内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加声带注射得宝松术。结果行声带息肉摘除加声带注射得宝松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复诊时声音嘶哑消失或明显缓解,检查可见声带水肿充血明显减轻,声带边缘变薄;另外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复诊时声音嘶哑情况无明显缓解或症状改善不明显,检查时发现声带水肿充血明显存在,声带边缘肥厚。结论声带息肉伴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的术式选择,以手术切除声带息肉加声带注射得宝松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2.
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变应性鼻炎组(24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收集受试者的血清,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UniCAP 100E全自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表达情况。【结果】12例正常对照组者血清sIgE结果均为0级,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IgE的浓度为2 ~ 6级。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组血清中的水平分别为(165 ± 39)pg/ mL 和(79 ± 26)pg/ mL,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 ± 18)pg/ mL,和(14 ± 4)pg/ mL,,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和IL-23 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与IL-23、血清sIg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687,P < 0.01),IL-23含量与血清sIgE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3,P < 0.05)。【结论】 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基于病理全玻片数字化图像(whole-slide imaging,WSI)的人工智能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分型及其临床特征,同时探讨日本难治性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apanese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refractory eosinophilic...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地奥司明片在门诊治疗上肢创伤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单纯口服地奥司明片治疗上肢创伤性水肿;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抬高伤肢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d肿胀缓解的有效率为93.33%,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肿胀缓解的有效率为56.67%,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48.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地奥司明片治疗上肢创伤性水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白介素(IL)-27、17、10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 2012年3—5月分别对32例AR患者(AR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7、17、10表达情况。结果 IL-27、17、10在AR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分别为(24.43±16.36)、(668.07±71.16)、(14.29±6.15)pg/mL,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2.90±13.60)、(585.81±28.17)、(31.09±23.81)pg/mL,AR组患者血清IL-27、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3.78,P<0.01),AR组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P<0.01)。AR组患者血清IL-27与IL-17呈负相关(r=-0.303,P=0.036),IL-27与IL-10呈正相关(r=0.488,P=0.001),IL-17与IL-10无关(r=-0.176,P=0.232)。结论 IL-27在AR中可能对IL-17、10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2012年3月至5月,收集AR患者24例(AR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17、TGF-β1的水平。【结果】AR组和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76±0.60)%、(0.59±0.17)%,AR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组和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5±0.79)%、(5.03±1.92)%,A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组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669±63)pg/mL高于对照组(587±28)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0.37±0.05)pg/mL低于对照组(0.50±0.07)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和Treg细胞百分率存在负相关(r=-0.794,P<0.001),Th17细胞百分率和TGF-β1存在负相关(r=-0.579,P<0.01),Treg细胞百分率和TGF-β1存在正相关(r=0.771,P<0.001),IL-17和Th17细胞百分率、Treg细胞百分率、TGF-β1无相关性(r分别为0.225、-0.183、-0.131,P>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存在功能失衡,其可能在AR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李鹏  刘贤  杨钦泰  张革化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472-1474
目的探讨E-cadherin、组织蛋白酶D(Cath-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癌淋巴转移中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0侧喉癌标本中E-cadherin、VEGF、Cath-D进行了检测。结果喉鳞癌中E—eadherin、VEGF、Cath—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3%、66%。VEGF表达与Cath-D、E-cadherin表达均呈正相关(r=0.616,0.329,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标本中E-cadherin、VEGF、Cath-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E—cadherin与Cath—D在喉癌无直接相关性;在E-cadherin.Cath-D表达阳性的标本中VEGF表达较高,这种现象多见于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结论E-cadherin、VEGF、Cath-D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VEGF、Cath-D和E-cadhcrin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8.
鼻腔激发试验(NPT)是诱发鼻腔出现类似变应性鼻炎(AR)症状或症状加重的临床试验。用变应原进行的NPT是诊断AR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变应原使用标准、操作标准和结果判定标准。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CRRCG)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和变态反应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变应原NPT专家共识。本共识聚焦变应原NPT的适应证、禁忌证、变应原试剂标准、操作标准、阳性判定标准、检查前后注意事项等,为NPT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
过敏性疾病是全身多器官的系统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存在“过敏进程”,具有外在的多种表型,也存在内在的紧密联系,又因年龄和人群的差异而变化多端。由于儿童存在身体结构和免疫系统的动态变化而比较特殊,因此聚焦“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显得尤为重要。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分泌性中耳炎是三种来自同一气道、不同解剖部位的儿童呼吸道疾病,其关联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涉及上、下和侧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是否存在一致性值得深入探讨,通过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非鼻部疾病儿童头颅CT和MRI检出的鼻窦炎阳性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14岁因非鼻部疾病行头颅MRI或CT检查患儿的鼻窦影像学资料,CT 1085例,MRI 978例,根据年龄分为3~5岁、6~10岁、11~14岁组。结果 头颅CT和MRI检出鼻窦炎阳性率分别为59.08%和69.9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CT、MRI检出鼻窦炎阳性率在男性组为60.88%、71.30%, 女性组为54.98%、67.41%,不同性别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3~5岁、6~10岁、11~14岁组检出鼻窦炎阳性率CT为63.02%、56.79%、50.00%,MRI为73.31%、72.12%、62.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非鼻部疾病儿童头颅CT和MRI检出鼻窦炎阳性率较高,提示CT和MRI可能过度诊断儿童鼻窦炎,因此不宜采用鼻窦CT或MRI检查为诊断儿童鼻窦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