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7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51.
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粘膜下下鼻甲成形术的合理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双侧下鼻甲肥大的病例随机分侧,分别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和粘膜下成形术不同手术方式,采用自身双侧对照的方法,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术组,其临床并发症和/或伴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具有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符合鼻腔生理特征功能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3.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本地区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08例广东地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成年人患者,收集并对比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血清变应原、鼻内镜、鼻窦CT及术后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按照鼻息肉病理学特征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39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69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广东地区成年人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36.1%,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63.9%,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在合并变应性鼻炎比例、合并哮喘比例、外周血IgE水平、双侧后组筛窦总分、筛窦上颌窦比值、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等指标较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是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独立预测因素,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截断值为0.275×109/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2.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截断值为4.32%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3.9%,两者均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结论】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以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为主,与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只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分型。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中IL-27、IL-17和Th17细胞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2012年4月至6月收集变应原为尘螨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为AR组,无变态反应疾病的健康志愿者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的血清中IL-27和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AR组和对照组IL-27的水平分别为(21.69±12.62)pg/mL和(53.10±12.5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和对照组IL-17的水平分别为(672.82±63.45)pg/mL和(576.62±22.81)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Th17细胞百分率为1.76%±0.60%,对照组为0.59%±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7和Th17细胞、IL-17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361、-0.435,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IL-27水平降低,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水平升高,且IL-27和Th17细胞、IL-17呈负相关,提示IL-27对Th17细胞的抑制功能下降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IL-21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与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变应性鼻炎组(24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采用ELISA法和ImmunoCAP 100全自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21含量及常见吸入物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血清特异性I...  相似文献   
156.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目前AR的分类和诊断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分类标准、临床检查要点和诊断依据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制订了AR的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的诊断,以便优化治疗策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7.
花粉症是指特应性体质的患者吸入或接触花粉过敏原后出现的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介导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结膜炎、哮喘、荨麻疹、变应性皮炎等变应性疾病。既往多认为,花粉过敏原来自随风或空气流动飘散传播的轻小且不鲜艳的花粉颗粒(又称风媒花)。而研究表明,颗粒较大而黏且颜色鲜艳的花粉颗粒(又称虫媒花)除了借助昆虫携带传播外,也可借助空气飘散传播,并可引起季节性花粉症。目前国内外对于虫媒花粉致敏的认识还较浅,本文对虫媒花粉经空气传播致敏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学机制及防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