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7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慢性鼻窦炎(chronie thinosinusitis,CRS)和鼻息肉的全球患病率为5%~12%.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CRS和鼻息肉治疗的问题一直是耳鼻咽喉科医师的临床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欧洲鼻科协会和国际鼻科协会致力于运用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诊疗指引,从2005年开始先后发表了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意见书(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EPOS)2005,EPOS 2007和EPOS 20123个版本.每个版本的指南均以增刊的形式全文发表于Rhinology杂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溶液局部滴耳对防治中耳胆脂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施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1月,非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15例,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溶液和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混合溶液,每日2~3次,连续使用6~12月,对照组15例局部不使用任何滴耳液,仅门诊定期清理外耳道分泌物;所有患者定期门诊随诊至术后2年,根据症状及耳内镜检查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例和13例按要求完成定期随访,依据症状和耳内镜检查结果,两组中耳乳突胆脂瘤局部复发的例数为分别为2例和5例,治疗组胆脂瘤的复发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结论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溶液对防治中耳胆脂瘤术后病变复发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总结经鼻内镜联合鼻外额窦开窗径路修复额窦脑脊液鼻漏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至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7例接受额窦脑脊液鼻漏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重点分析经鼻内外联合径路修复术式的适应证、手术效果及关键技术.结果 17例患者中,9例首选经鼻内外联合径路修复均一次性成功,另外8例首选单纯经鼻内镜径路修复,其中5例修复成功,3例失败,失败病例再次经鼻内外联合径路修复成功.本组总共12例患者采用联合径路成功修复,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颜面部瘢痕不明显.随访6个月至10年,无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 采用经鼻内外联合径路修复额窦脑脊液鼻漏不但可以弥补单纯经鼻内镜下操作的困难和不足,而且比单纯外径路微创,操作简单精细,有助于提高瘘口修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4.
喉部滑膜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18岁,因逐渐加重的咽部异物感6个月,伴运动后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2周于2003年10月10日入院,发病以来无声嘶,无咽喉疼痛,无进食困难,无咳嗽及咯血,患者无烟酒嗜好,无家族肿瘤病史。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安静状态下无呼吸困难,心肺正常,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5.
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慢性额窦炎的鼻内镜术后复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额隐窝和额窦口处理不当所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慢性额窦炎的临床病理解剖特点及其相应的手术处理原则 ,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慢性额窦炎 5 8例 (96侧 ) ,根据额窦口和额隐窝的不同病变和解剖特征 ,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局部病变。结果 术中可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中鼻道阻塞。额窦口和额隐窝情况 :局部没有气房阻塞 ,仅有肿胀黏膜、息肉样变黏膜或者息肉阻塞者 38侧(39 6 % ) ;额隐窝被发育过度的鼻丘气房、筛泡气房或终末气房挤压导致额窦引流通道狭窄者 34侧(35 4 % ) ;额隐窝完全被发育过度、呈蛋壳样气房阻塞者为 15侧 (15 6 % ) ;额窦自然口狭窄者 9侧(9 4 % )。额窦内病变情况 :积脓、黏膜充血肿胀 18侧 ;黏膜肿胀、充血 2 1侧 ,黏膜充血 4 9侧 ;黏膜未见明显病变 8侧。随访 6~ 2 0个月 ,其中治愈 6 9侧 (71 9% ) ,好转 17侧 (17 7% ) ,复发 10侧(10 4 % ) ,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和额隐窝的阻塞是慢性额窦炎的主要原因 ,额隐窝和额窦口阻塞有 4种病理状态 ,应根据不同的病变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6.
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过程中,一组学生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与系统教学法相结合的临床教学方法,另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科理论考试成绩等进行组间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前一组学生在学习兴趣、操作主动性及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方面都优于后组(P〈0.01),但理论考试成绩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其与系统教学法结合,可明显提高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8.
指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指骨刨伤后慢性骨髓炎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对2003年以来收治的17例指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结果不同的病例及早采用不同的方法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经随访无复发。结论指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重在预防,一旦发生要积极并采取综合治疗,早期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9.
慢性额窦炎额窦引流系统CT解剖特征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额窦炎额窦引流系统CT解剖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螺旋CT作横断面扫描,然后经工作站作冠状和矢状面三维重建。结果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楚地显示钩突附着部位和类型,在:100侧钩突中,附着纸样板41侧(41%)、鼻丘后壁11侧(11%)、中鼻甲19侧(19%)、前颅底16侧(16%)、钩突分叉13侧(13%)。在额隐窝气房98侧中,终未气房28侧(28.6%)、鼻丘气房18侧(18.4%)、前筛气房18侧(18.4%)。额窦内气房98侧中,其中额气房22侧(22.4%)、眶上气房38侧(38.8%)、额窦中隔气房(M气房)16侧(32%)。发现不同类型的解剖变异与慢性炎症的关系。结论 慢性额窦炎额窦引流系统CT解剖特征的显示可为术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开展鼻内镜外科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杨钦泰  周歧 《广东医学》1995,16(5):312-313
手部挤压性开放损伤的治疗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外四科(518101)杨钦泰,周岐手部的挤压性损伤是一种常见而较严重的创伤,可占手部开放性损伤的49.74%[1]。这种创伤对骨的支架破坏和软组织捻挫均较严重,处理困难,伤后多留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我们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