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7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对女性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纳入阜外医院2006-01-01至2011-04-30间行PCI的女性患者5 067例,其中,经桡动脉路径者4 105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路径者962例(股动脉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型对两种路径进行配对,成功匹配897对患者。比较两组路径行PCI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与介入相关信息均基本相似。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患者中,桡动脉组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分级≥2级和≥3级出血事件以及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仍显著低于股动脉组(P均0.05)。桡动脉组的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率均低于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原性死亡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P0.05),但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此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桡动脉路径是PCI后严重出血(OR=0.64,95%CI:0.54~0.76,P0.001)和穿刺点并发症(OR=0.67,95%CI:0.61~0.74,P0.001)的独立阴性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女性患者而言,经桡动脉路径行PCI能够显著减少严重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2.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328例病情稳定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连服14 d后,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满足AA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0%两项者为AR;仅满足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满足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各项临床特征差异及影响AR与A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28例患者中AR发生率为4.9%,ASR发生率为27.4%.与AS相比,AR+ASR中以女性、高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较多,吸烟者较少.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相对比值比(OR)=0.953,95%可信区间(CI)0.323~0.876,P=0.013]和高血压病(OR=0.610,95%CI 0.376~0.991,P=0.045)是发生AR与A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吸烟者发生AR与ASR的危险性升高(OR=2.231,95%CI 1.182~4.210,P=0.013).结论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中AR发生率为4.9%;发生AR与ASR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不吸烟者发生AR与ASR的危险性升高.  相似文献   
173.
在欧洲心脏病协会(ESC)2012年学术年会举办期间,ESC、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世界心脏联盟公布了第三版的全球心肌梗死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1年公布了第一版心肌梗死标准定义(standardized definition).2000年第一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universal definition)公布,并随之在2007年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74.
杨进刚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1):1021-1022
<正>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强调基于风险的高血压管理,即基于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是否合并靶器官损害及临床情况来确定患者的风险分层,进而根据风险水平来决定患者的起始药物治疗时机及后续的管理。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的一大更新强调了总体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将血压水平和风险评估相结合确定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该指南建议,对于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统一评估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相似文献   
175.
2009年11月,美国高血压协会(ASH)高血压写作组(HWG)更新了高血压定义及分类HWG认为,血压升高(elevated blood pressure)并不等同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种由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进行性的心血管(CV)综合征。至于高血压病分类,HWG回归到原始的分期制,按有无高血压性心血管病标记物以及靶器官损伤据将高血压病划分为正常、1期、2期及3期,无需考虑血压水平。(J Clin Hyperten2009,11:611)那么,这一概念的更新对于临床医生有何指导意义?其中所指的早期标志是否可作起始高血压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3T3-L1脂肪细胞中Apelin mRNA表达影响,为探讨Apelin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用辛伐他汀溶液刺激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辛伐他汀浓度分别为0、1、10 μ mol/L,作用时间设为24h和48h.提取脂肪细胞总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Apelin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辛伐他汀干预后3T3-L1脂肪细胞Apelin mRNA表达降低,高浓度的辛伐他汀对Apelin mRNA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在相同药物浓度下,不同作用时间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辛伐他汀可使3T3-L1脂肪细胞中Apelin mRNA表达减少,并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性.这可能部分解释了辛伐他汀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以及不同的认知行为因素、临床特征与接诊医生类型的关系。方法多中心、前瞻性分析2005年11月到2006年12月期间,在发病后12h内至北京市17家医院急诊科就诊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308例,由心内科医生和急诊内科医生接诊对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情况、就诊时间流程、延迟就诊的原因等资料在入院后72h内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完成。结果17家医院中,由心内科医生在急诊室直接接诊的医院2家,由急诊内科医生接诊的医院15家。共有110例(35.7%)患者由心内科医生接诊。这些患者的人急诊室至PPCI时间、完成心电图到决定启动PPCI的时间明显短于由急诊内科医生接诊的患者(分别为111min比121min,P〈0.01;45min比55min,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过高等教育(OR=2.326,P=0.033)、院前咨询医生(OR=16.335,P=0.023)、Killip分级〉Ⅱ级(OR=8.103,P〈0.01)以及症状典型(OR=5.722,P〈0.01)的STEMI患者更容易选择由心内科医生接诊的医院。结论STEMI的患者的部分认知行为因素、临床特征与选择就诊于心内科医生接诊的医院相关。由心内科医生接诊并行PPCI的患者院内救治时间短于急诊内科医生接诊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学历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院内预后。方法: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中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全国108家医院发病7 d内的12 280例STEMI患者,分为低学历(包括文盲和小学)组(n=5 705,46.5%)、中等学历(包括中学和中专)组(n=5 161,42.0%)和高学历(大专及以上)组(n=1 414,11.5%),比较各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院内预后。结果:与低学历组相比,中等学历组和高学历组患者年龄较小[(65.9±11.2)岁vs.(58.6±12.2)岁vs.(56.3±12.6)岁],≥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比例较高(46.7%vs. 61.4%vs. 66.4%),在省级和市级医院诊治(77.7%vs. 86.4%vs.93.1%)及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者比例(36.0%vs. 45.2%vs. 56.4%)均较高(P均<0.001)。尽管低学历组的住院死亡率高于其他两组(9.0%vs. 4...  相似文献   
179.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已被证实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很常见。为帮助临床医师合理诊治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心血管问题,共识组建议:(1)对于因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或有心脏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常规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以评估心肌损伤,判断有无心脏并发症;非心脏原因所致心肌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2)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心肌炎较为罕见,对怀疑心肌炎的患者应根据危险分层进行诊治;(3)新冠病毒感染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所有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应更加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接受规范的心血管疾病一级或二级预防;(4)新冠病毒感染后3个月时有持续心脏相关症状或新发相关症状,且至少持续2个月,但心血管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可考虑为“新冠病毒感染后状态”,此类患者应以康复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