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172.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来自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临床注册研究中国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该研究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07家医院的STEMI患者17 886例。本研究对STEMI患者进行TIMI和GRACE两种风险评分计算,并且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7 886例STEMI患者中,76.5%(n=13 685)为男性;平均年龄(61.9±12.4)岁;住院天数中位值10.0天;住院死亡率为6.4%(n=1 153);4.3%(n=764)发生过院前心脏骤停;52.5%(n=9382)为前壁心肌梗死/左束支阻滞;53.4%(n=9 555)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时间的中位值为300.0 min,其中10.0%(n=1 782)接受了溶栓治疗,43.4%(n=7 763)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仅有0.1%(n=10)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模型计算TIMI风险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院内死亡率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6(95%CI:0.7822~0.8090)和0.8096(95%CI:0.7963~0.8230)。结论:TIMI风险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中国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预测价值基本相当,但由于纳入变量多,评分较为复杂,妨碍了这两种评分模型在临床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3.
目的:对女性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纳入阜外医院2006-01-01至2011-04-30间行PCI的女性患者5 067例,其中,经桡动脉路径者4 105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路径者962例(股动脉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型对两种路径进行配对,成功匹配897对患者。比较两组路径行PCI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与介入相关信息均基本相似。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患者中,桡动脉组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分级≥2级和≥3级出血事件以及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仍显著低于股动脉组(P均0.05)。桡动脉组的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率均低于股动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原性死亡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P0.05),但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此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桡动脉路径是PCI后严重出血(OR=0.64,95%CI:0.54~0.76,P0.001)和穿刺点并发症(OR=0.67,95%CI:0.61~0.74,P0.001)的独立阴性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女性患者而言,经桡动脉路径行PCI能够显著减少严重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对评估压力负荷性大鼠心力衰竭程度分级的价值.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被随机分配到4周假手术组(F4)、12周假手术组(F12)、4周手术组(T4)以及12周手术组(T12).使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利用电动跑台检测大鼠的运动耐量.通过右侧颈总动脉插管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压(LVDEP).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BNP浓度.处死大鼠后称量心、肝、肺、肾各脏器质量,计算质量指数(脏器质量/体质量).结果 (1)各脏器质量指数:手术组全心质量指数较假手术组增大[T4组(4.3±1.6)比F4组(3.1±0.5)g/kg,P<0.05;T12组(4.0±0.3)比F12组(2.7±0.1)g/kg,P<0.01].肺脏、肝脏、右肾质量指数在4周没有差异,到12周明显增加.(2)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SBP、DBP及MBP在T4组开始明显升高,T12组有所降低.LVEDP和±dp/dtmaxT4组与F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组LVEDP比F12组明显升高[(24.2±24.3)比F12组(3.9±5.5)mm Hg,P<0.01];±dp/dtmax在T12组明显降低(P<0.01).(3)运动耐量分析显示:T4与F4组、T12与F12组相比,大鼠耐受负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血清BNP水平:从术后4周即开始明显升高[T4组(298.0±88.0)比F4组(168.0±23.6)pg/mL,P<0.05],到术后12周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12组(475.5±121.1)比F12组(171.1±49.1)pg/mL,P<0.01].结论 与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血清BNP水平的升高出现的更早,评价动物模型的心脏功能更加敏感与客观.  相似文献   
175.
目的:研究合并代谢综合征(MS)冠心病患者MS与踝臂指数和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人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评估冠脉病变情况,测定其踝臂指数(ABI),根据是否存在MS及ABI正常与否进行分组。分析单独及联合MS、ABI≤0.90预测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状况。结果:共人选15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MS者64例,无MS者87例。相对于无MS组,MS组的低ABI(≤0.9)比例明显增高(43.8%:27.6%.P=0.039);ABI值更低(0.91±0.31):(1.02±0.25),P=0.016;低ABI者三支病变显著增多(60.9%:32.2%.P=0.000).而单支病变明显较少(18.8%:42.5%,P=0.002)。结论:冠心病患者如合并代谢综合征.则ABI值更低.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应进行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学历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院内预后。方法: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中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全国108家医院发病7 d内的12 280例STEMI患者,分为低学历(包括文盲和小学)组(n=5 705,46.5%)、中等学历(包括中学和中专)组(n=5 161,42.0%)和高学历(大专及以上)组(n=1 414,11.5%),比较各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院内预后。结果:与低学历组相比,中等学历组和高学历组患者年龄较小[(65.9±11.2)岁vs.(58.6±12.2)岁vs.(56.3±12.6)岁],≥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比例较高(46.7%vs. 61.4%vs. 66.4%),在省级和市级医院诊治(77.7%vs. 86.4%vs.93.1%)及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者比例(36.0%vs. 45.2%vs. 56.4%)均较高(P均<0.001)。尽管低学历组的住院死亡率高于其他两组(9.0%vs. 4...  相似文献   
177.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已被证实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很常见。为帮助临床医师合理诊治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心血管问题,共识组建议:(1)对于因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或有心脏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常规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以评估心肌损伤,判断有无心脏并发症;非心脏原因所致心肌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2)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心肌炎较为罕见,对怀疑心肌炎的患者应根据危险分层进行诊治;(3)新冠病毒感染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所有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应更加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接受规范的心血管疾病一级或二级预防;(4)新冠病毒感染后3个月时有持续心脏相关症状或新发相关症状,且至少持续2个月,但心血管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可考虑为“新冠病毒感染后状态”,此类患者应以康复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