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大陆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调查与确认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认2005年10月湖南省湘潭县发生的一起家庭聚集性(姐弟二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病因.方法访谈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重现病家暴露环境及发病时间序列,查阅临床病志,对病例和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咽拭子,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H5N1亚型特异的核酸片段,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应用马血球血凝抑制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A/H5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姐(病例1)弟(病例2)二人分别在其家鸡开始死亡2天和4天后出现发热和肺炎症状,病例1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2痊愈.病例1病后第8天的血清A/H5抗体阴性,病例2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192名密切接触者中,仅1名(接诊过病例1的医生)出现上呼吸道症状,但血清标本经微量中和试验阴性.结论病例2为中国大陆第一例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确诊病例,病例1为临床诊断病例.二者发病最可能是感染了相同家庭环境中病死禽传播的H5N1病毒,调查中未发现两病例之间有互相传播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2.
四川省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禽流感是人接触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受感染并出现以发热、呼吸道感染、黏膜充血等症状为早期主要表现的人禽共患病,部分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如AH5N1)的患者可出现肺炎、呼吸衰竭和多器官损害,病死率可高达30%左右。1997年,香港发生鸡禽流感疫情,在人群中发现了感染H5N1的病例,共报告18例,死亡6例,为全球禽流感感染人的首次报道,引起了高度的关注。2003年冬季以来,人禽流感又在东南亚暴发,至今已经席卷了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43.
中国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来,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并取得明显进展,但中国处于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需要统一和澄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认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免疫规划中心收集、汇总各级CDC专业人员近年来关注的问题,并会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组织国内外专家深人研讨了主要的技术问题,包括消除麻疹与接种疫苗、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保护〈8月龄婴儿、爆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活动、医院传播的作用和控制意义、特殊人群及场所等,形成专家解读共识,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在消除麻疹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4.
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让监测和预警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基础, 有效的传染病预警方法能够提高预警工作及时性和灵敏度。本文简要介绍了传染病智能预警模型, 总结了新兴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方法, 寻求在传染病不同流行阶段、不同暴发场景中开展多样化监测预警的可能性, 提出构建传染病多阶段、多场景监测预警多样化方法体系的设想, 探讨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为提升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评价1997-2009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状况以及蓄水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在三峡库区选择9个县(区)的17个乡镇(街道)设立疾病和生物媒介监测点,1997-2009年连续系统收集人口出生死亡、传染病、生物媒介等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和空间分析以及蓄水前后比较,分析疾病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库区人群健康状况.结果 三峡库区监测点2003年蓄水后7年室内平均鼠密度(2.22%)比蓄水前6年平均鼠密度(4.38%)下降49.32%;蓄水后室外平均鼠密度(2.76%)比蓄水前平均鼠密度(4.43%)下降37.70%.蓄水后人房年均蚊密度[35.09只/(间·人工小时)]较蓄水前[54.24只/(间·人工小时)]下降35.31%.蓄水后畜圈年均蚊密度[125.75只/(间·人工小时)]比蓄水前[179.46只/(间·人工小时)]下降29.93%.2003年蓄水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发病率分别较蓄水前下降22.88%、84.85%、95.03%和81.82%.在蓄水后,钩体病、疟疾和出血热各年发病率均处于较低水平(<0.4/10万),乙脑历年发病率<2/10万,下降幅度略低于重庆市和宜昌市.各年粗死亡率低于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平均水平,标化死亡率为3.77% ~ 5.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婴儿死亡率为11.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未诱发疟疾、乙脑、钩体病、出血热等生物媒介传播疾病的明显升高,尚未发现水库蓄水对人群死亡率造成影响,库区人群总体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4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预警工作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预防和减轻危害工作中的应用已有较长历史,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在SARS流行之后才得到高度重视.2003年颁布实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容提出了“监测与预警”的工作要求,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19条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并对预警发出后政府与卫生部门的职责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7.
三峡库区监测点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三峡水库二期蓄水4年后库区人群健康状况及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临测系统"收集三峡库区人群死亡资料、传染病和地方病流行情况以及媒介生物监测资料等信息,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是引起三峡库区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五种死因占总死亡例数的90.94%.与水库蓄水有关的介水传染病(甲型肝炎、痢疾和伤寒等)及与虫媒变化有关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均处于较低发病水平.2007年室内、户外鼠密度(3.11%和3.16%)均高于2006年,低于二期蓄水前5年的平均值.黑线姬鼠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的宿主动物,其构成比自2006年(8.16%)起持续增加.畜圈和人房蚊密度高于2006年,但低于二期蓄水前5年的平均值.结论 三峡库区蓄水后生态环境的改变尚未对人群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应加强媒介生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快速评估不同情景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实验室检测和预防控制(防控)资源需求数,为传染病流行做好产能规划、储备分配和资金筹集方面的准备。方法:基于引入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住院患者的易感者-潜隐者-传染者-移除者传播动力学模型,构建COVID-19不同流行情景并预测住院/隔离人数,结合当前我国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9.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早期发现传染病暴发的能力是公共卫生部门有效应对疫情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来,随着新发传染病及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引起的广泛关注,全球许多国家通过加强传统监测系统、增加新监测数据源和手段、研究有效的监测数据分析技术等方式,逐步探索并建立和完善了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早在2003年SARS暴发之前就着手开展了传染病流行预警技术研究,并成功建立了探测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移动百分位数法.在此基础上,中国CDC又历时多年,先后开发完成了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制定统一的预警信号响应流程,并在国内10个省份试点测试,于2008年4月在全国CDC系统中投入运行.该系统采用国内最为庞大的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开发了简便实用的预警方法,实现预警信号的自动产生和及时发送,并对预警信号响应过程的信息进行及时收集.目前,该系统已成为各级CDC机构早期发现潜在传染病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初步分析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发现 ,SARS在家庭和医院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目前其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尚未完全成熟 ,还很难利用实验室的手段来研究其传染性 ,为此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做一些流行病学分析。1.传染性分析 :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发现 ,患者是SARS的主要传染源。患者的传染性与病情轻重有一定关系。咳嗽症状明显者 ,传染性较强 ,存在所谓的超级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