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心房钠尿肽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1例及对照者120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心房钠尿肽基因多态性,并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高血压组血管紧张素原TT基因型频率为53.1%,与对照组(4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为48.1%,与对照组(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组心房钠尿肽CC基因型频率为6.1%,与对照组(8.3%)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杨纯玉 《广东药学院学报》1998,14(3):232-232,234
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远曲小管“阳离子交换段”泌钾、泌氢障碍所致,以高血钾、高血氯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现将我们诊治的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和病因例1,男,52岁,原发病为高血压性肾病;例2,女,23岁,原发病为急进性肾炎;例3,...  相似文献   
43.
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的血流灌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利声显(levovist),通过超声二次谐波技术获取心肌灌注图像,对比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支配区域的心肌灌注与超声心肌声学造影获取的心肌灌注类型的关系。按心肌灌注积分指数将异常冠脉分为3组,心肌灌注积分指数1分(A组,27支),2分≥心肌灌注积分指数>1分(B组,24支),>2分(C组,33支)。 结果心肌灌注积分指数与冠脉狭窄度呈中度正相关(r=0.75,P<0.001),3组病人的冠脉狭窄程度、心肌灌注积分指数明显差异(P<0.001)。冠脉狭窄度<75%者,病人室壁灌注多为正常,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加重,室壁灌注出现异常。 结论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是反映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能够反应冠脉血流的改变及微循环结构的完整性变化,从而弥补了冠脉造影仅能显示心外膜下的冠脉而无法观察毛细血管水平心肌灌注的缺限。  相似文献   
44.
超声评价老年人高血压大动脉重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大动脉结构及功能变化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重塑特点。方法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5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52例健康老年人及25例健康非老年人。以颈动脉、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内径(r)及IMT/r比值作为大动脉结构变化指标,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横断面顺应性作为功能变化指标。结果老年高血压组与健康老年组比较,颈动脉IMT及r显著增加,分别为(0.97±0.21)mm和(0.82±0.12)mm,(7.41±2.13)mm和(6.38±0.45)mm,(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横断面顺应性显著下降,分别为(6.31±1.81)%和(11.37±3.84)%,(12.53±5.04)10-3mm2/mmHg和(29.60±7.75)10-3mm2/mmHg,(P<0.01)。两组资料合并后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肱动脉与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呈显著负相关(r=-0.362,P=0.006)。健康老年组与健康非老年组比较,肱动脉IMT、IMT/r明显增大,分别为(0.42±0.04)mm和(0.35±0.07)mm,(10.17±1.28)%和(8.51±1.46)%,(P<0.01),内皮依赖舒张功能显著降低,分别为(11.37±3.84)%和(14.55±2.2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重塑以动脉壁增厚、内皮功能失调及动脉顺应性降低为特征;动脉壁增厚与动脉顺应性降低相互依存;高分辨超声是无创评价大动脉重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10 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组 )的ACE基因多态性 ,根据PCR检测结果 ,分为DD基因型 (n =2 4)、II基因型 (n =40 )及ID基因型 (n =42 )三个亚组 ,分别进行偶测血压 (CBP)及动态血压 (ABP)检测 ,观察三种基因型之间的血压差异 ,另设同期体检的 5 1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CBP参数在三个亚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ABP参数中 ,DD型亚组的 2 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较II型亚组显著增高 ,P <0 .0 5。结论 ACE基因的插入 缺失多态性对老年高血压有影响 ,ABP较CBP敏感  相似文献   
46.
普通高校校医院药剂工作者基本素质探讨杨纯玉(四川师范学院校医院)作为高等院校,毫无疑问,是把教学和科研工作摆在首位,教学、科研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的后勤服务及管理工作都必须服从于这个中心,必须服务于这个中心。但如何服好务,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作为高...  相似文献   
47.
红花液对老年病人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病人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 、CD41、CD61的改变 ,并评价红花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2 0 0 1- 0 8~ 2 0 0 4 - 0 4深圳市人民医院 4 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被分为红花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15例 ) ,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后次日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 、CD41、CD61,红花治疗组病人给予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 ,每日剂量 15~ 2 0mL静脉内滴入 ,疗程共 10~ 14d。疗程结束后两组均复查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 、CD41、CD61,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经红花注射液治疗后 ,病人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P <0 0 5 ;CD41、CD61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红花液治疗后病人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 ,P <0 0 5。结论 红花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临床上可用于冠脉介入术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8.
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高血压病人血小板活化的改变 ,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4 0例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及 4 6例无缺血性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血小板活化指标CD6 2p、CD6 3的改变 ,两组间进行比较并分别与 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CD6 2 p、CD6 3:两组高血压病人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伴血管病变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高血压组 (P <0 0 1)。血浆纤维蛋白原 :伴血管病变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高血压组及对照组 (P <0 0 1) ;无血管病变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 ,在高血压合并血栓性疾病的检测中 ,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血浆纤维蛋白原更敏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2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氨氯地平2.5~10.0 mg,每日1次,共12个月.将资料完整的208例患者按基因型分为Ⅱ型、ID型、DD型三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组间及各基因型组在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参数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IM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但仅在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6±0.12对0.92±0.13,P<0.01),Ⅱ组与ID、DD组比较,下降幅度(AMIMT)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的斑块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下降(4.85±2.51对3.90±2.36,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Ⅱ基因型、治疗前后收缩压差值(ASBP)和治疗前收缩压水平是影响△MIMT值的主要因素.结论 氨氯地平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不同ACE基因型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问存在差异,Ⅱ基因型患者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氨氯地平和 /或培哚普利对肱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 (氨氯地平组 ,n=33)和B组 (培哚普利组 ,n =35) ,治疗半月后血压仍≥ 1 4 0 / 90mmHg者进入C组 (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组 ,n =31 ) ;另设同期体检的老年人为D组 (对照组 ,n =33)。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的肱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内径 (r)、IMT/r比值、内皮依赖舒张功能 (FMD)和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对A、B、C 3组分别在治疗后 1年、2年、3年时复查血压和肱动脉的上述超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高血压各组IMT增厚 (A、B组P <0 0 5 ,C组P <0 0 1 )、FMD和CSC减退 (均P <0 0 1 )。治疗后A、B、C 3组的血压、IMT、IMT/r和FMD与基线比较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 ,C组FMD及CSC改善较A、B组显著 (1 6 85± 3 62vs 1 2 87± 1 54 ,1 6 85± 3 62vs 1 2 69± 1 40 ,P <0 0 1 ;1 8 66± 4 67vs 1 5 1 2± 2 62 ,1 8 66± 4 67vs 1 4 83±2 1 8,P <0 0 1 )。结论 长期应用氨氯地平和 /或培哚普利能够改善肱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能更好地改善肱动脉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