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7篇
  1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护理的有效措施和效果评价。方法:总结大庆市人民医院3年来对于骨盆骨折患者采取急症处理、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结果:经过科学的有效的护理,62例患者的康复效果十分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2.
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主要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三七微粉粒径大小为指标,利用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粉碎不同时间所得到三七微粉的粒径并采用HPLC-ELSD对三七超微粉碎前后,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超微粉碎2 h的药材粉末粒径均一,达到了细胞级粉碎,D50约为9.599 μm,粒径分布为单峰,粉碎0.5,1,1.5 h的粒径分布均为双峰;超微粉碎0.5,1,1.5,2 h所得三七微粉中3种皂苷类成分总量分别为7.7%,7.5%,7.5%,8.3%,普通粉碎所得三七药粉中的3种皂苷总量约为5.0%,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超微粉碎与否对三七粉粒径均匀度及其主要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与普通粉碎药粉相比,超微粉碎2 h药粉粒径较为均一,3种皂苷含量明显增加,为临床减少三七用药剂量及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但其皂苷总量与粉碎时间不成正比关系,可以结合粒径大小需求选择不同的粉碎时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婴儿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与其母亲HBeAg的关系,以及HBeAg在婴儿体内的清除情况。方法: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妇女中,随机选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1例,剔除其中3例发生宫内感染者。98例母亲中HBsAg单一阳性者27例,HBsAg及HBeAg阳性者71例。对应的婴儿98例,婴儿出生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HBsAg均为阴性。观察婴儿HBeAg与母亲HBeAg的关系及清除情况。结果:HBsAg及HBeAg均阳性71例孕妇所生婴儿中65例HBeAg阳性,HBeAg阴性孕妇所生婴儿HBeAg均阴性。HBeAg阳性婴儿出生时的HBeAg平均值为126.78 S/co,1月龄的HBeAg平均值为14.93 S/co,较出生时下降88.22%;2月龄时HBeAg平均值为3.80 S/co,较1月龄时下降74.55%,较出生时下降97.00%;7月龄时HBeAg平均值为0.59S/co,达到阴性水平,转阴率为90.77%(59/65)。出生时HBeAg阳性婴儿的HBeAg平均值与其母亲HBeAg平均值呈正相关(r=0.512,F=34.07,P=0.000)。结论:婴儿出生时HBeAg值与母亲产前HBeAg值呈正相关,考虑为母源性;婴儿体内的母源性HBeAg能够迅速清除,婴儿出生1个月内清除速率快,7月龄时母源性HBeAg基本清除。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04年以来的3年中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86例,分成三组,其中第一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肌松药及面罩给氧122例,第二组应用全身麻醉42例,第三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22例。结果第一组有10例出现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未造成膀胱穿孔,有5例出现严重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4例,不需要膀胱修补,造成1例严重的膀胱穿孔、大出血,需要行膀胱修补术。第二组和第三组出现2例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结论硬膜外麻醉是不可能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肌松药的应用可以抑制膀胱肌肉的收缩,实际上这种方法对小的膀胱肿瘤,手术时间短是非常有效的。但对大的膀胱肿瘤,手术时间长是不合适的。对大的膀胱肿瘤或多发的膀胱肿瘤,应用全身麻醉是非常合适的。上述两种方法应用中掌握肌松药的应用量和维持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电切中出现膀胱穿孔多是由于肌松药的应用量或维持时间不够造成闭孔神经反射所致。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的联合应用是最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质粒PLXSN-Bcl-2基因重组体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根据改良线栓法将225只雄鼠制成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小时模型,随机分为Bcl-2组(注入质粒PLXSN-Bcl-2)、空质粒组(注入质粒PLXSN)和生理盐水组(注入生理盐水),每组各75只,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雄鼠的VEGF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脑梗死体积。结果 Bcl-2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均低于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cl-2组大鼠不同时间点VEGF蛋白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质粒作为载体,经大鼠侧脑室导入Bcl-2基因,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VEGF蛋白阳性表达,为缺血性脑梗死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3种铁线莲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3种铁线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结果 对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鉴定出115个化合物。疏金毛铁线莲的主要成分是二十烷(8.45%),二十八烷(7.16%),角鲨烯(6.81%),二十七烷(5.78%),二十三烷(3.3%),二十四烷(2.38%)和BHT(1.11%);毛茛铁线莲的主要成分是二十八烷(30.37%),二十烷(18.45%),角鲨烯(3.06%),二十七烷(1.6%)和BHT(0.39%);合柄铁线莲的主要成分是二十烷(5.51%),十六酸(3.82%),亚油酸(3.44%),9,12-亚油酸甲酯(2.47%),亚油酸乙酯(1.56%),亚麻酸甲酯(1.32%),2-十二烷基醚乙醇(1.32%)和(Z)-9-烯十八酰胺(1.01%)。结论 首次系统分析了3种铁线莲中挥发成分的组分和相对含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其中角鲨烯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长链多烯化合物,疏金毛铁线莲可作为富含角鲨烯的植物新资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耐核苷类药物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87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原核苷类药物治疗,B组给予原核苷类药物+干扰素治疗,C组给予原核苷类药物+干扰素+复方丹参片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48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以及超声指标变化,统计3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有所改善(P均0.05),B组和C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P均0.05),尤以C组最显著。C组总有效率为93.11%,明显高于B组的79.31%和A组的65.52%(P均0.05)。结论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榜嘎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为有效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对榜嘎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盐酸阿替新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榜嘎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检测波长408 nm。以槲皮素和山柰酚为检测指标,利用HPLC测定榜嘎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51∶49),检测波长366 nm。结果:17批榜嘎药材测定结果显示榜嘎药材中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生物碱和总黄酮醇苷质量分数分别为7.23%~10.20%,5.94%~18.60%,11.30%~29.40%,0.39%~1.99%,0.42%~3.09%。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榜嘎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9.
对常山碱的稳定性及其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4 h内流动相作溶剂时,常山碱含量仅降低1%,但在水、甲醇、50%甲醇及10%乙腈溶液中其含量降低为起始含量的90%。当溶液pH介于3~7时,24 h内常山碱的保留率在98%以上,但在碱性溶液中(pH 9.0)含量降低约12%。温度越高,常山碱稳定性越差,40~80℃放置10 h后,常山碱降为起始含量的60%左右,但在20℃下放置10 h,其含量仅降低约5%;40,60℃放置10 h,常山碱主要转化为异常山碱,二者的总含量较起始总含量基本不变,但是80℃下放置10 h,常山碱和异常山碱的总含量降低为起始总含量的83.33%,说明高温下常山碱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而不仅仅是异构化为异常山碱。光照对常山碱稳定性影响显著,强光照射108 h,常山碱质量分数较起始含量降低23%左右,但在避光和自然光条件下,其含量仅降低10%左右。无论在人工胃液(pH 1.4)还是人工肠液(pH6.8)中,放置10 h后,常山碱质量分数降低均小于5%。常山碱固体在高温(60℃)、高湿[(75±1)%]和强光(3 000 lx)照射下放置10 d后,其含量分别减少0.27%,7.6%,5.39%。常山碱在水、甲醇、50%甲醇和10%乙腈溶剂中、碱性溶液、不同光照和不同温度(20,40℃)下的降解基本符合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因此,无论是常山碱的制备纯化还是相关制剂的生产,都应在偏酸性溶液,低温、避光条件下快速操作完成,而常山碱固体则应在干燥、避光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110.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的碱性胆汁返流灼烧胃粘膜所引起的胃炎.属于中医“胆瘅”范围.本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一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笔者从1996年以来,辨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胆热犯胃 《灵枢》中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阐明其病机。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损伤脾胃,滋生湿热,或情志郁怒伤肝,使肝失疏泄,肝部化热,肝胆互为表里,移热于胆,胆热上犯胃,胃气.而致胆胃不和。其病位主要在胆胃两腑,与肝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