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26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334篇
内科学   21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科学   309篇
综合类   830篇
预防医学   25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24篇
  12篇
中国医学   366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中简化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直接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7例和对照组48例。替罗非班组接受简化应用替罗非班方案(术前、术后使用,术中不使用),对照组不使用。分析2组的基线资料、即刻手术成功率、肌钙蛋白、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情况,观察住院和随访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30 d LVEF。结果 2组患者均急诊直接PCI成功。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24 h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2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30 d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简化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索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与细胞焦亡的相关性及其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设立空白对照组、H2O2处理组(含100μmol/L H2O2培养基培养12h)、雌二醇组(分别于含1×10-3、1×10-2、1×10-1μmol/L雌二醇培养基中培养24h后,再加入含100μmol/L H2O2的培养基处理12h)。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asdermin D(GSDMD)分布及荧光强度;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TUNEL法检测细胞焦亡; 免疫印迹实验(Westen-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水解酶-1(Caspase-1)、GSDMD、NOD样受体蛋白(NLRP3)表达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表达。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2O2处理组的细胞活力下降,细胞焦亡率升高,Caspase-1、GSDMD、NLRP3蛋白的表达上调,IL-1β分泌增多。而与H2O2处理组相比较,雌二醇组细胞焦亡率下降,Caspase-1、GSDMD、NLRP3蛋白的表达下调,IL-1β分泌量减少,并随雌激素浓度的递增,而呈递减趋势。

结论:17β-雌二醇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保护机制与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焦亡过程相关,并有经典焦亡途径参与。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治疗组,按CURB-65评分系统分成低危组20例,中危组20例,高危组20例.非感染性支气管疾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予以检测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肺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危组及中危组降钙素原升高明显高于低危组.结论 降钙素原对于老年肺炎的诊断及病情危重程度的判断较C-反应蛋白敏感有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蒂皮瓣移位治疗跟踝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蒂皮瓣治疗跟踝创面16例,均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跟骨及跟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6cm×13 cm~13 cm×30cm. 结果 16例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6~ 20个月,颜色、质地接近周围组织,外形不臃肿.下肢行走功能恢复迅速,并且满意.供区留有线性切口瘢痕. 结论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位置恒定,供血充足,皮瓣切取面积大,厚薄适中,旋转移位无障碍,适用于跟踝创面覆盖.  相似文献   
95.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士官.2005年10月因车祸导致左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并腘动脉、静脉完全断裂,腘窝神经严重挫伤,急诊在地方医院给于腘动静脉吻合、神经修复手术,胫腓骨多段骨折进行钢板固定手术.术后3d,病人高热,体温39℃,左下肢严重肿胀,并出现血管危象.急转送到本院治疗,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恍惚,高热不退,左下肢因组织坏死高度腐烂,胫骨及钢板大段裸露,创面除皮缘有出血点外,深部肌层因缺血已坏死,呈熟肉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14.41×109/L,HGB 90 g/L,尿常规:潜血试验3+,尿蛋白2+,肝功检查:谷草转氨酶131 u/L,高于正常值3倍,谷丙转氨酶229.0u/L,高于正常5倍,肾功能检查基本正常.病人时有短暂性昏迷,病情非常危重.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术前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7至2011年完成的99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有门静脉血栓分为2组,血栓组26例,无血栓组73例.比较2组的术前危险因素及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手术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6例门静脉血栓患者Ⅰ级血栓23例,Ⅱ级血栓3例.肝移植术前的脾切除是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x2 =10.211,P=0.001).术前门静脉血栓会延长手术的无肝期(Z=-2.430,P=0.015),但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x2=0.326,P=0.568)及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对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无影响(x2=0.505,P =0.477).结论 对于活体肝移植合并Ⅰ级或Ⅱ级门静脉血栓的患者,通过合理的术中处理及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但门静脉血栓增加了一定的手术难度,需要详尽的术前评估和仔细的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 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对吗啡诱导的热痛觉过敏及其对脊髓背角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吗啡组)、B组(10%DMSO 5 mL/kg+吗啡组),C组(10%DMSO 5 mL/kg+生理盐水组)和D组(生理盐水组)。各组大鼠分别每d3PM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DMSO,30 min后皮下注射吗啡或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1 d,注药后3 d、6 d、10 d大鼠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的变化及脊髓背角TNF?鄄α表达情况。结果 与注药前相比,A组注药后3 d开始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缩短,10 d进一步缩短(P<0.01)。与A组比较,B组注药后6 d、10 d热刺激撤足潜伏期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脊髓背角TNF?鄄α表达较其它组增高(P<0.01)。B组TNF?鄄α的表达较A组低,较D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MSO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角TNF?鄄α的产生而减轻吗啡诱导的热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75例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家庭干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结果 经6个月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7.1%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QOLI-74各维度和FACESⅡ-CV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各相应项目评分(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合并家庭干预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9.
朱凯敏  沈美华  汪承炜  高静  陈焱  杨涛 《武警医学》2019,30(10):857-860
 目的 在肝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中研究甲烷对肝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将C57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甲烷盐水治疗组(IR+CH4组),每组6只,采用70%肝缺血再灌注模型,IR+CH4组再灌注开始前予甲烷生理盐水10 ml/kg腹腔内注射,留取标本检测氧化、抗氧化、线粒体相关指标。结果 与IR组相比,IR+CH4降低了ROS水平(t=3.154,P=0.0083)及MDA(t=3.738, P=0.028)水平,提高了GSH(t=2.687, P=0.0177)及SOD(t=3.480, P=0.0037)水平;采用Westen blot 检测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IR组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q=7.57,P<0.05)和OPA1(q=6.41,P<0.05)表达减少,分裂蛋白DLP1(q=3.718,P<0.05)表达增加;与IR组相比,IR+CH4组融合蛋白Mfn1(q=5.277, P<0.05)增加,分裂蛋白DLP1(q=6.700,P<0.05)表达下降;IR组PINK1(q=4.606, P<0.05)表达上调,IR+CH4组PINK1(q=3.922, P<0.05)表达下降。结论 甲烷生理盐水可降低氧化应激,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线粒体融合,减少分裂,促进线粒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