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本院6年成功行PICC的早产儿642例,其中发生PICC相关胸腔积液8例。收集8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PICC过程、相关胸腔积液临床表现、诊治与转归。结果PICC时间为出生后(4.6±1.3)d;经右上肢置管7例,经左上肢置管1例;发生胸腔积液距离置管的时间为(8.7±6.1)d。发生胸腔积液时,8例导管末端均发生移位,其中3例移位至右侧锁骨下,5例均在T2水平以上。PICC相关胸腔积液主要表现为SpO2不稳定、气促、皮肤花纹、反应差、胃潴留液增多等,且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7例患儿行胸膜腔穿刺,其中1例因合并损伤而积液外观呈红色,6例均为黄色或乳白色浑浊液;李凡他实验均为阳性;WBC(271.71±271.65)×106/L;淋巴细胞比例为(63.86±23.00)%,葡萄糖定量为(14.96±5.34)mmol/L;蛋白定量为(25.30±14.83)g/L。8例患儿均予机械通气。经胸部X线摄片明确诊断后,1例采取保守治疗,胸腔积液5d内吸收;7例行胸膜腔穿刺患儿引流出胸腔积液15~65ml,且积液在穿刺后48h内吸收。5例拔除导管,3例将导管退至外周静脉,直至全胃肠道喂养后拔除导管。所有患儿治愈出院。结论PICC后发生导管末端移位并在多种因素下使血管侵蚀,可能是引起PICC相关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应尽早进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以明确PICC相关胸腔积液的诊断,并及时给予胸膜腔穿刺引流、呼吸支持治疗。若无感染相关证据,保留PICC导管并将其退至外周静脉继续使用可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率和妊娠初期增补叶酸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1992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活婴31 470例,进行先心病前瞻性调查;调查1996年8月1日至1998年7月31日7 445例活产婴儿的母亲孕前1月至孕后3月内增补叶酸情况与先心病的发病关系;调查1994年6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出生的217例先心病的母亲妊娠初期增补叶酸情况。结果 31 470例新生儿中检得先心病312例,不包括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和缺损直径小于5 mm的房间隔缺损(ASD)。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M)诊断298例,尸检确诊14例,患病率9.91‰。室间隔缺损(VSD)居首位(51.6%),患病率5.12‰。重症复杂先心病新生儿期死亡32例,病死率10.3%。7 445例新生儿的母亲孕期增补叶酸情况与先心病患病率关系,增补叶酸组先心病患病率7.43‰,未补组患病率15.17‰。两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对危险度(RR)0.4898,归因危险度(AR)0.00774,归因危险比数(ARP)51.02%。重症复杂先心病患病率未补组为增补组的4.6倍。217例先心病中母亲孕初增补叶酸组占30.9%,未补组占69.1%。重症复杂畸形增补组7例占11.4%,未补组34例占22.7%。结论 应用CDFM是先心病检出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妊娠初期增补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早产儿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胸腔积液的胸水检查特点。方法 选取201 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PICC并发生胸腔积液的早产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资料及胸水实验室检查的特点。结果 共有1,115例早产儿成功行PICC置管,12例在使用期间发生胸腔积液,其中11例行胸腔穿刺治疗,胸水均在48 h内吸收,胸水检查示一例因有损伤呈红色浑浊液,其余均呈白色或黄色浑浊液,李凡他实验阳性,细胞数(42~760)×106/L,葡萄糖定量(6.4~20.6) mmol/L,蛋白定量(8.8~50.8) g/L。结论PICC相关胸腔积液经过积极胸腔穿刺治疗临床预后好,胸水检查提示细胞数小于1,000×106/L,葡萄糖定量远高于正常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4.
杨戎威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3):436-437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D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3例晚期早产儿RDS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20例治愈、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无死亡病例,治愈率86.9%。结论晚期早产儿尤其是选择性剖宫产者,应警惕RDS的发生,应加强监护和呼吸管理,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36.
杨戎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2):98-98
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膈肌发育不全,腹腔脏器从膈肌缺损或薄弱部分进入胸腔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其在围产期的发生率约为1/2000~1/5000[1].其中胸腹裂孔疝为最常见类型.现将我院1990年以来经尸检证实的1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