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8年来收治肺癌单纯脊柱转移患者58例,在影像学检查指导下,分两组分别采用局部放疗或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结果:两组的疼痛缓解率达100%,肌力都有不同程度恢复,大小便失禁情况消失。两组随访率达96.55%,两组生存率以放化综合治疗组略好,平均生存期为14.8个月,单纯放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0.3个月,P>0.05。结论: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并发症多,预后不佳,但经积极放疗,或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可以收到一定效果,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患者在放疗中的肺部感染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1995年3月至2000年12月87例肺癌在放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患者在放疗期间绝大竞争并发的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少数;血液中白细胞升高者仅有25例,白细胞正常范围有36例,下降者16例。[结论]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应重视肺部感染问题,及时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患者白细胞下降时及时应用。  相似文献   
53.
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放化组(60例)和单放组(58例),放化组常规放疗同时给予顺铂(DDP) 亚叶酸钙(CF) 5-氟尿嘧啶(5-FU)化疗2~3个周期;单放组行常规放疗。结果:118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鼻咽肿瘤完全缓解率放化组和单放组分别为90.0%(54/60)和70.7%(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颈淋巴结完全缓解率放化组和单放组分别为85.2%(46/54)和60.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放化组3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值分别为0.007和0.017;放化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单放组,放化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单放组,P=0.022;两组晚期损伤及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放化联合治疗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4.
对临床触诊为N0期 42例鼻咽癌患者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简称彩超 )行全颈检查 ,并对发现的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一、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 995年 8月~ 2 0 0 1年 1 2月首程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N0的鼻咽癌患者共 42例 ,其中男 3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8 3岁 ;病理类型均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分期采用 1 992年福州标准 ,Ⅰ期 2例 ,Ⅱ期 2 4例 ,Ⅲ期 5例。N分期均为副教授以上医师临床触诊确定。2 方法 :对临床触诊为N0期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行彩超作全颈检查。使用美国产 9 HDI型彩超 ,超宽频探头 ,频率为 5~…  相似文献   
55.
血管生成贯穿肺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临床将治疗新靶点逐渐放在此方面。阿帕替尼可以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给予抑制,属于一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其临床抗肿瘤功效相对较为理想。既往临床在晚期胃癌中一直使用阿帕替尼,其耐受性相对良好,抗肿瘤效应也比较理想。现阶段,在诸多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方面,阿帕替尼的效应、作用不断呈现,在晚期肺癌治疗中,也开始使用阿帕替尼,其临床疗效也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晚期肺癌的治疗新选择。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预防肺癌发生的疗效,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PudMed和EMbase等国内外权威的数据库,全面收集相关的临床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性别、阿司匹林剂量和疗程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临床研究,Meta分析显示,使用阿司匹林者较未使用者肺癌的发生率较低,OR=0.82,95%CI:0.72~0.94。亚组分析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可能较高剂量阿司匹林(>100mg)效果好,OR及其95%CI分别为0.94(0.81~1.09)和1.01(0.87~1.16);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肺癌发病,服用≤1年、>1~<5年、≥5年与肺癌发生关系的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06(0.94~1.20)、0.73(0.57~0.94)和0.73(0.57~0.93)。结论:低剂量(≤100mg)长期(>1年)使用阿司匹林在降低肺癌发病方面收益更大。由于本Meta分析纳入的为观察性临床研究,所以将来有必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7.
我院自1996年7月至1999年6月,开展食管贲门癌切除,胃与食管吻合方法改进手术50例。吻合方法胃后壁浆肌层与食管肌层间断缝合3针,而后胃后壁与食管后壁及胃前壁与食管前壁全层,用3~0无创可吸收合成线连续缝合,胃前壁浆肌层与食管前壁间断缝合3针。手术结果治疗组无吻合瘘及吻口狭窄,术后2~3周出院,随访2个月至3年,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对照组20例,用常规吻合方法,术后发生吻合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  相似文献   
58.
放射性肺损伤是肺癌放化疗综合治疗中常见并发症,放化疗因素、临床因素在肺损伤中预测作用如何未有统一意见,剂量参数是目前唯一肯定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9.
放化联合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单纯放疗及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 ,探索其治疗可行性。方法 :86例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其中单纯放疗组 45例 ,放疗+化疗组 41例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组的鼻咽全消率、颈残留率分别为80 %、2 5 81%和 90 2 4%、7 14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2年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 46 67%、2 0 %和5 3 66%、2 4 4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两组毒副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放化疗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比单放组明显 ,P <0 0 5。结论 :放疗 +化疗未必提高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老年鼻咽癌是否化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每周低剂量长春瑞滨(NVB)、顺铂(PDD)同步后程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及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首程经病理确诊的21例局部晚期NSCLC(根据UICC1997分期标准ⅢA期8例,ⅢB期13例)患者,符合KPS≥70分,年龄≤70岁,近3月体重下降≤5%,器官功能正常。全部患者均行每周1次低剂量NP方案(NVB12.5mg/m^2,PDD20mg/m^2)化疗,共7~9次。每周化疗结束后立即行放疗,先期同步常规放疗38Gy/19F,继之适形放疗推量至60~64Gy/6~7周;锁骨上区照射者推量至60Gy。结果:21例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可行疗效评估,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14、3%(3/21),部分缓解(PR)61、9%(13/21),无变化和进展(NC+PD)22.8%(5/21),总有效率(CR+PR)为76.2%(16/21)。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6.2%、40、8%。3~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3.3%(7/21);3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8%(1/21);3级放射性食管炎9.6%(2/21);无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加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同期化疗加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能为绝大多数患者耐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