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白塞病(Behçet's disease,BD)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神经白塞病 (neuro-Behçet's disease,NBD)在BD发病率中占2.5%~49%,是导致BD预后差的重要因素。NBD通常分为 脑实质型和非脑实质型(后者也称血管性NBD),在血管性NBD中,除了常见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之 外,也陆续有报道其他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以及颅内动脉夹层、动脉瘤、缺血性视神经病等不同类型 的血管损害,病变位置已经涉及脑实质,扩展了以前血管性NBD定义的范畴。BD相关卒中临床表现各异, 易被忽视或误诊,本文对BD相关卒中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以双侧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9月共7例以双侧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眼科检查、头部影像学检查、线粒体基因检测以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44.43±9.05)岁,高原居住时间为7(4,13)个月,病程为(28.43±10.05)d,发病初期血红蛋白均210 g/L;均伴不同程度双侧视乳头水肿,视力为1只眼眼前1 m指数、13只眼矫正视力0.10,视野缺损类型为2只眼生理盲点扩大、4只眼水平下方视野缺损、2只眼中心暗点、6只眼弥漫性视野缺损;7例头部MRI可见额顶叶或侧脑室旁点片状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影;7只眼视神经MRI可见视神经信号增高,呈轻度强化;均予抗血小板和改善微循环治疗,随访6个月视力恢复良好。结论以双侧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脱离高原环境、降低血红蛋白含量、辅以抗血小板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可以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女性.近几年来,我科采用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因四肢麻木、无力26 d于2004-09-17入院。26 d前受凉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8d前出现双手麻木、无力,偶有呛咳,曾在外院按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接受维生素等药物治疗,但病情继续加重。入院神经科查体:意识清楚,声音低哑,言语欠流利;可见明显水平眼震,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双额及面纹浅,双眼闭合力弱;双软腭上抬力弱,咽反射迟钝,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Ⅱ~Ⅳ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弱,病理征阴性,无深浅感觉减退。5次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脑脊液压力除第1次正常外均增高(200~270 mmH2O),白细胞数除第1次异常(20×106/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确、可靠、客观的床旁持续植物状态评估方法。方法对34例脑损害后昏迷转为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脑功能评估。临床指标包括意识状态、7项脑干反射、4项脑神经支配活动、3项脊髓反射、1项脊髓自动反射和2项脊神经支配活动;神经电生理指标包括脑电图(Youg分级评估标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Cant分级评估标准)。结果缺血缺氧性脑损害(30/34,88.2%)是最常见的脑损害原因。意识状态从早期浅度、中度或深度昏迷转为睁眼昏迷,脑干反射和脑神经支配的活动全部或部分存在,肢体自主运动部分存在或消失,脊髓反射全部或部分存在,脊髓自动反射全部或部分存在,脊髓病理反射部分阳性。脑电图判定Ⅰ级和Ⅵ级的分别为64.5%(20/31)和29.0%(9/31),Ⅲ级和Ⅳ级的共6.5%(2/3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判定Ⅰ级、Ⅱ级和Ⅲ级的分别为34.8%(8/23)、21.7%(5/23)和43.5%(10/23)。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判定Ⅰ级和Ⅲ级的分别为43.5%(10/23)和52.2%(12/23),Ⅱ级的仅4.4%(1/23)。全部34例患者中死亡10例(29.4%),在35~90d内意识清醒者4例(11.8%)。结论临床指标符合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脑功能状态存在差异,多项电生理技术的联合可对其做出准确、客观、可靠的评定,并为临床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我科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正> 我科经过临床观察,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27例,男53例,女74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7岁;病程最长6个月,病程最短的为7天;1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1~5个疗程而愈。诊断标准患者肩部疼痛,阴雨及夜间疼痛加重,并伴有手指麻木,肩关节部有明显压痛,无红肿。有的患者伴有轻度萎缩,手臂上举,外展及后伸活动受限,握力下降,X 线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以膝关节周围骨质增生、软骨磨损为主要表现的病理表现,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软骨下骨质硬化等。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日益加重,膝骨关节炎发病率及人民的疾病负担也会随之增高。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探求中医中药个性化、阶梯化治疗,可为中医骨伤科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构建组方数据库;并利用该平台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49首,包含中药109味。处方中使用频次≥12的中药18味;其中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为主。频次≥12的药物组合28个;衍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个,新方5个。结论: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外邪主要为寒邪、湿邪入侵。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用药以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及健脾化湿等中药配伍为主,其组方多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20.
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术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5例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术的护理配合经验。采用“碘油-粘合剂-碘油”三明治夹心法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4例治疗成功,1例出血未止死亡,14例无并发症发生。术中与医生紧密合作,护士迅速、精确的操作,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救护是护理配合的关键,对治疗的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