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77篇
  2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胎膜早破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胎膜早破(PROM)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后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胎龄在37周以上、诊断为RDS的患儿205例为病例组,同期入院、主要诊断为新生儿黄疸(除外感染因素所致者)的41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有无PROM、患儿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羊水污染等,探讨PROM与足月儿RDS的关系.结果 1.RDS组RPOM所占比例(30.2%,62/20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5%,63/4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76,P<0.001).2.经单因素分析,PROM、选择性剖宫产、男性、小于胎龄儿、羊水量少、妊娠期血糖偏高及糖尿病、羊水Ⅲ度污染、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等因素均与足月儿RDS具有相关性(Pa<0.05),均为RDS的危险因素,而孕母年龄≥35岁、脐带绕颈、胎盘早剥与RDS均无相关性(Pa>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PROM、选择性剖宫产、男性、妊娠期血糖异常及糖尿病、出生时窒息等与足月儿RDS密切相关.结论 PROM与足月儿RDS密切相关,是足月儿RDS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相关性胎儿感染胎肺组织中人正五聚蛋白3(PTX3)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死胎、死产、引产或流产的胎肺组织标本12份。将PROM并肺部感染的胎儿肺组织6份为观察组,无PROM、无肺部感染的胎儿肺组织6份为对照组。对留取肺组织行40 g.L-1多聚甲醛固定,2h内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行HE染色,以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提取储存于液氮中新鲜肺组织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琼脂糖电泳明确扩增的DNA与目标DNA分子大小是否相同,提取成功后,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方法,以GAPDH基因为内参基因,检测2组胎儿肺组织中PTX3 mRNA的表达,采用相对定量△Ct法计算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1.肉眼所见观察组胎儿肺体积较小、颜色暗红,而对照组胎儿肺组织颜色粉红,体积饱满,肺组织切面出血量较少。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胎肺组织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黏性液体和炎性细胞渗出,大量红细胞漏入;对照组上述病理改变则较轻。3.qRT-PCR检测结果显示,PTX3 mRNA在2组胎儿肺组织中均有表达,观察组△Ct值为5.81±0.63,对照组△Ct值为4.20±0.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02)。结论 PTX3 mRNA在PROM相关性胎儿感染的胎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可作为判断胎儿肺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考察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的力学性能、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基于比格犬股骨骨折固定模型,连续观察12周,考察螺钉弯曲强度及其衰减率和生物吸收率(BAR),应用X线摄片、光镜和电镜观察骨折固定、骨小梁、骨痂等生长情况,并与第一代PDLLA螺钉比较。结果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的弯曲强度在第2、4、8、12周时均高于第一代螺钉,弯曲强度衰减率均低于第一代螺钉;两种螺钉的弯曲强度术后前8周衰减较快,8周后衰减趋于平缓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重塑改建;同时两种螺钉在各时间段的生物吸收率无差异;另外与第一代螺钉比较,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动物更早出现骨组织损伤后坏死组织,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的变化,且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更明显、典型,X光片也提示骨折临床愈合更早。结论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能更好的满足临床上对骨折内固定材料力学强度的要求,另外更有利于纤维性和骨性骨痂等骨组织愈合指标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核磁共振的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开展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39例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浆经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后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采集谱图进行数据预处理后,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进行数据解读.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显著性差异检测及二位谱技术确定健康人与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中的差异性代谢成分.结果 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的代谢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OPLS-DA分析空间分布图中健康组与肾虚痰瘀型哮喘组分类良好;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柠檬酸、肌酸、肌酸酐、鲨肌醇、1-甲基组氨酸等化合物显著下降,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丙酮、乙酰乙酸、肉碱等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代谢表型的改变可能是遗传环境双因素作用的结果.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代谢产物标志物的产生与气道炎症、气道超敏反应、气道重塑等哮喘的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肾虚痰瘀型哮喘发作状态下机体的能量代谢过程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具体表现为脂肪酸与支链氨基酸代谢增强、三羧酸循环抑制、糖异生增强、肌酸合成代谢减少.预示着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可能存在长期持续耗能状态与免疫功能紊乱的状态.气道炎症刺激持续迁延可能是导致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这为进一步认识肾虚痰瘀型哮喘的微观物质基础,评价中医药对肾虚痰瘀型哮喘的干预效果提供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5.
杨娜  胡建文  王娉 《海南医学》2011,22(6):98-99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阴性,探讨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父亲能否引起乙肝病毒的父-婴垂直传播.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父亲及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结果 母亲乙肝标志物5项均阴性,父亲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中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足月新生儿RDS诊断标准、且家长同意 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患儿,根据家长意愿分为两组,即珂立苏治疗组55例和固尔苏治疗组47例。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比较两组患儿补充外源性PS制剂前后的血气变化、主要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氧疗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给予PS制剂后8h、24h、48h两组患儿的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Pa-CO2)明显改善(P〈0.01),主要呼吸机参数(PIP﹑PEEP、FiO2)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使用珂立苏或固尔苏患儿在各观察点上述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珂立苏组(163.61±76.81)h,固尔苏组(188.57±76.74)h(t=1.560,P=0.122);氧疗天数珂立苏组(11.58±4.64)d,固尔苏组(11.93±4.39)d,t=0.372,P=0.710;住院天数珂立苏组(20.72±6.06)d,固尔苏组(20.14±4.77)d,t=0.212,P=0.832;住院费用珂立苏组(32758.41±10451.24)元,固尔苏组(35980.24±9855.57)元,前者节约9.0%(t=2.084,P=0.037)。两组患儿并发症(MOSF、PPHN、急性肾衰、肺出血、DIC等)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RDS与进口固尔苏具有相似的疗效,但珂立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方法追踪180例肝移植患者置管时的穿刺记录、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营养状况指标、血糖水平,分析其与PICC后产生静脉炎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是15.6%(28/180)。将静脉炎组与无静脉炎的对照组患者上述观察项目进行比较,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出现静脉炎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置管静脉、穿刺部位、尝试置管次数是肝移植患者PICC后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患者进行PICC时,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女性老年肝癌患者,尽量选择贵要静脉,肘上穿刺,保证一次性置管,以降低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PICC在肝移植患者中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98.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由于创伤小、疗效可靠、死亡率低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病因学治疗,并获得了非常好的近、远期预后[1]。随着介入治疗例数增加、手术难度提高和普及程度的拓广,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有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术中和术后风险及近、远期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一、术中风险影响因素(一)全身因素全身一般状况与手术中发生各种并发症和危险的发生概率密切相关[2]。  相似文献   
99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利用影像手段检测斑块的成分,对斑块的危险性进行分层一直是临床的主要需求[1].  相似文献   
1000.
杨娜  巩丽萍  王维剑  丁勃 《齐鲁药事》2011,30(12):698-699,704
目的建立使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法罗培南钠颗粒中法罗培南聚合物的方法.方法采用葡萄糖凝胶G-10(40~120μm)为色谱柱(不锈钢内径为1.3 cm,柱高度为40 cm);以pH7.0的0.1 mol爛L-1磷酸盐缓冲液[0.1 mol爛L-1磷酸氢二钠溶液-0.1 mol爛L-1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流速:1.0 mL爛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法罗培南钠以法罗培南计浓度在5.1~81.6μg爛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供试品溶液以法罗培南计浓度在55.14~551.40 mg爛mL-1范围内,与法罗培南聚合物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 6.结论该方法简便、数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