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1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农村四县伤害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人群伤害调查和医院调查中伤害原因顺位,以及同一伤害在人群和医院就诊病例中的年龄构成的差异。方法 比较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获得的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同一伤害在人群和医院就诊病例中的年龄构成的差异。结果 四县人群调查前四位伤害原因为机械性损伤、跌倒、烧烫伤和道路交通伤害。四县医院急诊科的伤害就诊病例原因构成前四位为道路交通伤害、他人加害、机械性损伤和烧烫伤。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中道路交通伤害的年龄构成差异没有显著性,机械性损伤、烧烫伤、跌倒和他人加害年龄构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的结果存在差异,使用医院数据进行伤害情况描述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2.
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8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门诊、住院部和化验室传染病个案13 714例。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23.14%,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23.64%和21.37%。漏报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为丙肝(51.68%)、风疹(47.73%)、流行性感冒(47.06%)、AIDS(39.6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6.84%)。医疗机构中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9.86%、25.44%和35.78%。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3.25%、地市级20.24%、县区级26.23%、乡镇级24.12%。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树立医防结合的工作理念,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03.
304例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负性生活事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探索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304例55岁以上老年自杀死亡者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生活事件、精神疾患、死前2周抑郁程度等情况。结果 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前3位的生活事件依次为患急重病或受重伤(占59.2%)、生活规律(饮食、睡眠等)的重大变化(占37.8%)和经济困难(占34.5%)。不管有无精神疾病,经历上述三个生活事件者的抑郁程度均显著高于未经历者。结论 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较大比例经历过多个负性生活事件,某些负性生活事件可能与其死前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104.
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报告准确性评估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 评估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中自杀死亡报告的准确性,计算更准确的自杀率。方法 选择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之一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23个监测点,收集1995年8月至2000年8月死因为“伤害”或“精神病”的死亡案例,从中抽取1932例欲进行人户死因核查。最终1653例进入分析。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记录的原始上报死因与详细入户调查后判断的死因进行比较,然后用此结果调整自杀率。结果 原始上报死因为自杀的857例中有16例(1.87%)通过调查后判断为其他伤害死亡;上报为其他伤害死亡的721例中有39例(5.41%)判断为自杀;上报为伤害死亡原因不明的35例中有17例(48.57%)判断为自杀;上报为精神疾病的40例中有6例(15.00%)判断为自杀。经错报漏报调整后,将粗自杀率从13.65/10万调整到了22.99/10万(95%CI:21.78/10万~24.25/10万)。结论 经准确性评估后,中国的实际自杀率高于公布的报告数据,自杀问题在国内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105.
健康传播在控制被动吸烟干预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及卷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也称为“非自愿吸烟”或“二手烟”。被动吸烟者吸入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200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明确指出:二手烟雾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106.
亓晓  张勇  万霞  杨功焕 《中国健康教育》2012,(11):920-922,926
目的了解北京市控烟策略执行效果及控烟相关认知和行为现状。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方法(CATI)在北京市西城区和昌平区开展调查,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电话号码,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接通14084个符合调查范围的电话,成功完成访问2450个。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知晓率均在95%以上,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接近70%。关于现在吸烟者去过戒烟门诊的比例,西城和昌平区仅为3.7%和2.8%。现在吸烟者看病时医护人员建议戒烟的比例,西城和昌平区分别为36.7%和31.7%。接到过控烟宣传信息的比例均不足1/3。吸烟危害知晓率两区均不足50%,被动吸烟危害知晓率两个区都近60%;现在吸烟人群半年内打算戒烟比例方面,2个区在40%左右;两个区的男性吸烟率均接近50%,二手烟暴露率均超过50%。结论北京市禁烟规定宣传覆盖面广,但是执行效果并不好;控烟相关知识信息宣传尚需加大力度;戒烟门诊执行情况较差;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的执行情况尚可,但尚需进一步增加服务队伍,并与医疗保障政策结合起来。北京市西城区和昌平区的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7.
我国不同地区麻疹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在对我国麻疹流行特点初步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方法 ,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 ,麻疹的流行特点及计划免疫工作状况等 ,将我国除西藏 (因资料不全 )外的 2 9个省、市、自治区分为麻疹控制较好、一般、较差和高危四类。文章建议 ,对麻疹控制较好地区应着手建立麻疹监测系统 ;第二类地区应在建立麻疹监测系统的同时 ,考虑实施强化免疫 ;第三类地区应在考虑强化免疫的同时 ,重点加强对爆发疫情的监测和处理能力 ;而第四类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 ,开展局部强化免疫 ,减少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08.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及控烟策略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烟草工业是19世纪中叶后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烟草产量激增,一些发达国家男性吸烟率很快上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达国家的女性吸烟行为也已经十分普遍。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生产及消耗烟草的国家已经超过120多个。中国是世界上的烟...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城市居民死因统计资料准确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评估中国城市居民常规死因登记报告资料的准确性。方法以专家组核查医院死亡病例医学记录后作出的死因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常规死因登记资料与金标准比较,判断常规死因登记资料的准确性。结果常规死因登记报告对高血压、糖尿病、肺炎的错报比较严重,对脑血管病、几种主要的癌症(肺、胃、肝、乳腺、结肠直肠癌)的报告比较准确,其PPV和敏感度都超过了80%;但细分死因后,敏感度降低,如脑血管病敏感度为82%,而脑出血仅为69%,脑梗死仅为66%。专家组诊断和常规死因登记报告的死因矩阵分布结果显示,疾病和伤害死因的错分结果是相互补偿的。结论中国城市常规死因登记资料死因错报比较普遍,但由于死因错分的补偿效应,还是基本能正确地反应真实的死因模式。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5年死因监测资料,使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失能调整的损失健康生命年(DALY),对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感染性疾病死亡下降而导致慢性病相对重要性的上升,以及某些危险因素上升,致使肺癌等疾病呈上升趋势,从而我国的疾病模式不同于50年代的模式,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虽然感染性疾病有所下降,构成比降低,但并未得到根本控制。同时,慢性病、意外伤害所导致的卫生问题上升,形成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