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4月-2008年2月收治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4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骨外露或窦道形成。男39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32.5岁。确诊感染时间为骨折内固定术后1周~1年,平均3.5个月。16例骨折稳定,29例骨折不稳定或存在骨缺损。根据感染程度、组织缺损及骨折稳定情况,单独或联合采用更换骨折固定方式、骨与软组织同步延长、侧孔灌洗管灌洗术、封闭式负压引流进行治疗。结果 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0个月。29例骨折不稳定者中27例骨折于治疗后4~11个月愈合,平均6.6个月;2例6个月后骨折无愈合迹象,感染无复发,经实施外固定架固定加自体髂骨移植术后5个月骨折愈合。治疗后感染复发2例,经再次清创、灌洗治疗后治愈。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应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治疗,以最大限度满足治疗感染、修复缺损、促进骨折愈合的多重要求。 相似文献
42.
仙灵骨葆对股骨颈骨折愈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对股骨颈骨折愈后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探讨该中成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并行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5例,术后给予内服骨肽片及钙片,直到临床愈合。观察组59例,术后在按对照组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贵州仙灵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次3粒,每日3次,直至骨折临床愈合,再追加内服1个月。随访1年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股骨头坏死3例,占5.1%,对照组股骨头坏死9例,占13.9%,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能够明显减低股骨颈骨折疗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未见副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0%,多发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成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在老年病患中,常伴有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保守治疗往往效果较差,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目前国内外均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尽早功能练习,恢复患髋功能,减少畸形愈合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出现。在手术治疗方法中,采取股骨近端锁定板进行固定是比较常用的内固定方式,但随着股骨近端锁定板的广泛应用,也出现了一些失败的病例。本文对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4.
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肺栓塞(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0例行脊柱外科手术的病人,发生有症状PE 9例,DVT 32例.其中干预组760例,发生DVT 10例,PE 2例;对照组570例,发生DVT 22例.PE 7例,两组比较发生率;两组随机选取行脊柱外科4种手术者各50例.记录手术出血量和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X2和t检验.结果 干预组DVT和PE发生率由3.86%和1.23%分别降至1.32%和O.26%,差别有显著性(DVT X2=8.976,P=0.003;PE X24.512,P=0.034).手术出血量方面,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方面,干预组大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差别无显著性(X20.042,P=0.838).结论 对于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规范化血栓监测和预防性治疗是安全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总结肱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经验与不足,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肱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病例12例,分析其感染与骨折情况,在彻底清除病灶,进行必要的固定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单独或联合采用骨段滑移、闭合灌洗等术式进行治疗.结果12例经12~26个月者随访,感染均无复发,骨折不愈合4例,经二次手术治愈.有4例肩关节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结论 对肱骨干内固定术后感染应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以最大限度满足治疗感染、修复缺损以及早期功能练习的多重要求.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10 8例多发性椎间盘突出患者 (胸腰椎间盘突出 13例、胸椎间盘突出 11例、腰椎间盘突出 84例 ) ,从发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以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经术后 8个月~ 12年的随访 ,总优良率达到 93%以上。结论 椎间盘多发性突出临床差异较大 ,其神经根受压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本病必须认真仔细系统检查结合CT或MRI获得确诊。手术的目的在于突出物摘除、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 ,维持脊柱稳定性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目的回顾分析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骨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重视此类手术的规范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自2003—03—2012—10收治的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骨感染病例29例,在彻底行病灶清除、病灶周围清除扩刨、扩髓和高压脉冲冲洗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双阀门侧孔式灌洗管灌洗术进行治疗。结果经术后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29例切1--I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切开内固定术和取内固定术术中清创不彻底是感染的主要原因:手术彻底清扩创并置管持续灌洗是治愈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