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神经纤维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其上、下游效应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CTGF在神经纤维瘤组织中的促纤维化机制。方法:收集神经纤维瘤组织、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T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组织CTGF、TGF-β1、Ⅰ型胶原(ColⅠ)及Ⅲ型胶原(ColⅢ)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CTGF在瘤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在汗腺和皮脂腺细胞中有阳性表达。神经纤维瘤组织及瘢痕疙瘩组织中CTGF、TGF-β1、ColⅠ和ColⅢ的mRNA过表达,而正常皮肤组织无或仅有极弱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神经纤维瘤组织有明显的CTGF蛋白表达条带。结论:在神经纤维瘤发病过程中,CTGF可能是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与TGF-β1协同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抗生素对兔盆腔炎的疗效和意义。方法:以3×108cfu/kg的大肠埃希菌接种于30只雌兔双侧输卵管系膜并注射至双侧输卵管制成兔盆腔炎的动物模型。将形成盆腔炎的动物随机分成2组,腹腔穿刺灌注(腹腔组)15例,静脉给药(静脉组)15例,治疗后1月剖腹探查观察疗效。结果:腹腔组治愈率为80.0%,有效率为93.3%;静脉组治愈率为13.3%,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腹腔穿刺灌注抗生素用于治疗兔盆腔炎疗效优于静脉给药,且方法简单,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3.
健康豚鼠34只分爆震1组、2组,链霉素组,庆大霉素组,多粘菌素B组和爆震对照1组、2组,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对照组及多粘菌素B对照组,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发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爆震主要引起暗细胞内小泡、大泡、线粒体和细胞内小体增多,在细胞表面附有许多脱落的耳石。各实验组在实验后期暗细胞和壁细胞表面的耳石较实验早期明显减少。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暗细胞的影响较爆震明显。壁细胞也有类似改变,但程度较轻。结果提示氨基糖贰类抗生素和爆震对豚鼠暗细胞和壁细胞组织结构无明显损伤,可使它们的代谢和功能增强。从而表示暗细胞和壁细胞是前庭器中不易受损的细胞。  相似文献   
74.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以及线粒体形态改变程度及性质。方法:建立老年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B组)、12h(C组)、24h(D组)、48h(E组)和7d组(F组),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结果:B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与A组相同,E组和F组海马神经元损伤较重;E组和F组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和嵴膜密度较A组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平均体积和平均截面积较A组明显增大(P<0.05)。结论:老龄大鼠脑缺血后产生延迟性神经元死亡,其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直接与脑缺血再灌注时程相关。  相似文献   
75.
夏冰  王捷  郭立达  詹纯列  肖育华  杨传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7):138-140,i0006
背景: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可分化成多种非造血细胞系及寻踪损伤组织并进行修复,BMSC潜在的临床应用已被广泛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有待进一步探讨。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几种不同种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 材料:实验于2004-06/2005—07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选择30只体质量为(16.0&;#177;2.0)g,出生35~40d的昆明小鼠;30只体质量为(160&;#177;20)g,出生约40d的SD大鼠;8只体质量(2.0&;#177;0.2)kg,出生80-90d的新西兰白兔。所有动物为清洁级,购自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中心;10名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所有健康志愿者年龄25—32岁,男女各半。 方法:采用Caplan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制备小鼠和大鼠BMSC,通过髂骨穿刺取得骨髓液分离免和人的BMSC。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种属BMSC形态,MTT法测各种属BMSC定生长曲线,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种属BMSC表面分子Stro-1的表达,并通过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免疫组化检测骨钙素表达以及Von Kossa法显示钙盐沉积等手段评价BMSC对成骨诱导液(10nmol/L地塞米松,10mmol/L磷酸甘油和50mg/L抗坏血酸)反应性。成脂分化程度以含Oil Red-O-染色油滴的细胞百分数评估。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种属BMSC的生长形态和生长曲线。②各种属BMSC标志物Stro-1的表达。③对成骨诱导液的反应。 结果:①光镜下观察的各种属BMSC生长形态明显不同,在成熟或老化阶段,小鼠细胞变扁平,呈不规则多角形,破碎时成点状沉积在瓶底;大鼠、家兔和人的细胞老化后体积明显增大。呈多边形,胞浆中出现空泡,呈棉絮状漂起、自瓶壁脱落。各种属BMSC多层重叠生长方式相同。均无接触抑制并分别含有两群细胞(一群可从单细胞长成克隆,迅速扩增;另一群零星散在分布,不进行增殖)。电镜显示所有原代细胞均有微绒毛,根据超微结构可分为2个亚群:一群细胞富有细胞器,以常染色体为主;另一群细胞器少,且以异染色体为主。各种属BMSC生长曲线基本一致。②人原代贴壁细胞BMSC标志物Stro-1的阳性率为(91.4&;#177;8.3)%,小鼠为(83.5&;#177;6.2)%。③在成骨诱导液中,小鼠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家免细胞死亡,大鼠和人细胞可被成功诱导为成骨细胞。BMSC在培养中有自发分化现象。 结论:小鼠、大鼠、家兔和人BMSC可在体外被大量扩增,得到以低/未分化细胞为主的、不同分化程度细胞的混合物;不同种属BMsc在形态学和对同一诱导液的反应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6.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以及线粒体形态改变程度及性质。方法:建立老年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B组)、12h(C组)、24h(D组)、48h(E组)和7d组(F组),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结果:B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与A组相同,E组和F组海马神经元损伤较重;E组和F组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和嵴膜密度较A组明显减少(P&;lt;0.05),线粒体平均体积和平均截面积较A组明显增大(P&;lt;0.05)。结论:老龄大鼠脑缺血后产生延迟性神经元死亡,其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直接与脑缺血再灌注时程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采用黑毛西藏小型香猪为动物模型,探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后的毛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12只黑毛白皮两藏小型香猪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前、术后即刻、1 h及1、3、5、10、15、30、60d分别取材,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皮肤标本.结果 激光治疗术后毛囊中毛干凝固坏死、碳化及脱落,部分外根鞘及毛球细胞变性坏死;术后1 h毛囊外根鞘、毛球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或核溶解等凋亡表现,胞浆空泡化明显,以术后1、3 d达到高峰,并伴有毛乳头血管内皮变性、真皮组织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术后5 d毛囊的损伤性炎症减轻,术后10、15 d表皮、真皮及毛囊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0d毛囊数目减少,残余毛囊结构正常.结论 翠绿宝石激光对毛囊有选择性损伤作用,通过直接热凝同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造成毛囊不可逆的损伤,达到永久性脱毛的目的 .黑毛西藏小型香猪可作为临床激光脱毛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8.
背景: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下游效应因子,是最重要的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在多种纤维化疾病中高表达.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硬皮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其上、下游效应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硬皮病组织中的促纤维化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5/11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材料:组织标本均来源于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患者,正常皮肤来自整形手术中切除的多余皮肤.方法:收集硬皮病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在硬皮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③比较增生性瘢痕、硬皮病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的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基底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亦有阳性表达.硬皮病皮肤组织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过表达,而正常皮肤组织无或仅有极弱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硬皮病皮肤组织有明显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带.结论:在硬皮病纤维化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是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  相似文献   
79.
目的为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来源和电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1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肿瘤分化形态特征和免疫表达.结果16例间质瘤电镜观察可见各种分化的特征性超微结构SF(skeinoidfibers,SF)神经内分泌颗粒、Luse小体(长间距胶原)、微管、突触样结构及平滑肌特征性结构,显示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和神经源性的特征性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6例间质瘤S-100蛋白、SMA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81.3%,87.5%和87.5%;SMA,S-100和CD34均阳性9例(56.3%),SMA和S-100阳性11例(68.8%),SMA和CD34阳性12例(75%),CD34阴性而S-100,SMA阳性2例(56.3%).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呈多向分化和混合表达.结论提示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与原始间叶细胞有关,而小肠间质瘤则大多数为神经源性肿瘤,电镜检查与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对诊断和预后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0.
乌司他丁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严重脓毒症大鼠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C组,n=36)、脓毒症组(SEP组,n=30)、乌司他丁3h给药组(UTI3h组,n=30)和12h给药组(UTI12h组,n=18)。利用经典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分别在制模后0、6h、12h、24h、48h及72h心脏取血测定血小板(PLT)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问(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情况。结果与SC组相比,SEP组大鼠的PT、TT、APTT在造模后逐渐升高,P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的PT、TT、APTT升高程度及PLT降低的程度都有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乌司他丁3h给药组效果好于12h给药组。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大鼠的凝血紊乱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凝血一炎症间的相互促发的恶性循环,减轻由于凝血系统异常导致的组织器官的损害,保护了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