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8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384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525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1376篇
内科学   759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203篇
特种医学   2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782篇
综合类   2919篇
预防医学   1341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1146篇
  11篇
中国医学   1209篇
肿瘤学   33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7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factor-BB,PDGF-BB)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Art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PDGF-BB组、PDGF-BB+Art组和PDGF-BB+PD98059组。以PDGF-BB诱导HSC增殖,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rt和ERK1/2抑制剂PD98059。CCK-8法检测各组HSC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含量,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ERK1/2的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PDGF-BB可诱导HSC细胞增殖,p-ERK1/2表达增高,而PDGF-BB+Art组、PDGF-BB+PD98059组HSCⅠ型胶原的含量及p-ERK1/2活性均降低。结论:ERK1/2参与了PDGF-BB诱导HSC细胞增殖的作用,Art抗PDGF-BB所诱导的HSC细胞增殖作用与其抑制ERK1/2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e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即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嗳气等症状,它可导致食组织损害。咽喉反流(laryngopharygeal reflux。LPR)为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咽异物感、频繁清嗓、慢性咳嗽、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胃食管喉气管反流(gastroesophago-larygotracheal reflux,GELTR)则是发自贲门部的,以咽喉部为反应中心的,常以气道表现尤其是哮喘、喉气道激惹为突出点的,涉及呼吸和消化两大系统和耳鼻口腔的反流性疾病,它引起一系列相应临床表现(但偏偏可以没有烧心和反酸),也就是以胃食管交接处为启动器、以咽为反应器、以口鼻为效应器,以喉气道为喘息发生器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即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徵(gastroesophago—larygotracheal syndrome,GELTS).许多有严重“哮喘”、喉部发紧、重症咳嗽、咯痰和声音嘶哑、听力障碍等常见和多发病患者,一旦得到正确诊断,很可能得到希望和新生。本文旨在以罕有的食管和气道共充钡的图像等为依据,从咽喉反流开始进行探讨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993.
医院核心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同济医院核心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首先建立了定性指标体系和定量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和评分。定性指标是指难以具体计量、需要通过服务对象、上级、同事或部门进行评议来反映核心人力资源的"软性"绩效。定量指标是指可计量、能客观地反映核心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和效果,突出反映其劳务贡献的指标,是核心人力资源的"硬性"绩效。对定性指标的项目进行权重分配,对定量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对核心人力资源按定性评分和定量评分的排名结果进行奖励。并设立核心人力资源绩效奖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在体观察磁共振图像上脑桥静脉的形态学特征,建立生理状态下该段血管直径的正常值参考范围,评价脑内中小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技术的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对50例无颅内疾患成人的脑桥静脉扫描成像,以最大强度投影法对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Syngo fastview影像处理系统对人脑桥静脉影像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得出直径的95%可信区间,建立该段血管生理情况下直径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结果 性与女性的桥静脉直径分别为(3.58±0.39)、(3.29±0.37)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3.48±0.39)、(3.22±0.26)mm.额叶桥静脉直径最小,其余各叶桥静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桥静脉直径大于女性.结论 脑桥静脉可通过2D-TOF血管扫描成像获得很好的显示,此段静脉在影像学上具有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如血管排列方式、血管走行、脑桥静脉壶腹的形成、汇入静脉窦前段的信号减弱甚至消失等.可把计算所得的95%可信区间认为是脑桥静脉直径的正常值范围,建立脑静脉系统的最后通路-脑桥静脉的直径正常值范围.人,脑桥静脉;磁共振成像;时间飞跃法;最大强度投影  相似文献   
995.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表现为胫骨平台的压缩、塌陷和劈裂,并多数骨折同时伴有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或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目前临床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外二科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对32例不同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6.
<正>GB 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规定:单采血小板外观应呈淡黄色云雾状,无纤维蛋白析出、无黄疸、无气泡及重度乳糜,在(22±2)℃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d。我站于2010年8月26日、9月1日、9月5日分别发现1袋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间变成浅褐色,有明显异常。为了了解并解决是何种因素导致单采血小板变色,杜绝血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在大咯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市中医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9例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9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好转75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5.1%;好转7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61例,中转手术治疗14例。纤支镜下诊断肺左下叶基底段出血者35例,右下叶基底段出血者16例,左上叶尖出血者11例,右上叶尖出血者9例,主支气管肿瘤破裂出血者8例。结论合理应用纤支镜对急性大咯血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肝外伤临床治疗的更合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2008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256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级13例,Ⅱ级85例,Ⅲ级71例,Ⅳ级48例.V级39例,非手术治疗62例,手术治疗194例.同时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国内外在闭合性肝外伤治疗方案选择上的异同.结果 手术治疗组194例中181例顺利恢复,死亡13例,治疗成功率93.29%,并发症发生率为8.76%;非手术治疗组62死亡3例,保守治疗成功率95.16%,并发症发生率为3.22%.国内文献报道闭合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比例(10%~30~6),与国外(50%~80%)相比偏低,治疗方案选择有明显差异.结论 非手术治疗是闭合性肝外伤治疗的重要手段,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均可列为候选对象;治疗过程中动态CT监测.对病情恶化、疑为肝脏出血难以自止者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分析《内经》对针刺补泻的记载,以针刺补泻的目的、原则、判断、操作到疗效的思路,勾勒《内经》针刺补泻的完整框架,较翔实反映《内经》针刺补泻的整体风貌。通过研究发现,《内经》针刺补泻以调气为根本目的,以调神为核心内涵;在以补虚泻实为针刺补泻总则的基础上重视先补虚后泻实和据二十五种人不同体质补泻;以脉象虚实,皮肤寒热坚软为判断补泻的依据;记载了迎随补泻等7种补泻手法,为后世补泻手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视神心意的变化和调节;以患者感觉、脉象及皮肤温度的变化为针刺补泻施术后的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