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28篇 |
免费 | 206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48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303篇 |
内科学 | 283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153篇 |
特种医学 | 1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85篇 |
综合类 | 854篇 |
预防医学 | 227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244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447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49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目的 观察肝胆手术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治疗对有营养风险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定点采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病人资料,用NRS2002评分标准,对≥3分的病人纳入研究。共402例病人,分Gln治疗组248例和非Gln组154例,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Gln组和非Gln组感染性并发症分别为9例、14例(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1.28±7.77)d、(12.03±9.02)d(P>0.05)。NRS评分≥5分的病人,Gln组(130例)和非Gln组(47例)病人的并发症分别为4例、6例,住院时间分别为(11.21±7.15)d、(12.73±1.26)d(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ln治疗是感染性并发症的保护因素,而NRS评分≥5分、术前GGT升高、术前前白蛋白降低是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76、1.19、1.25、1.39,P值均小于0.05。结论 Gln治疗能显著降低存在营养风险肝胆外科手术病人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且NRS评分≥5分的病人尚可缩短住院时间,更能从Gln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962.
963.
苏枫%王加红%陈楠楠%姚建华%唐静辉%龚群林%张少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4,(8):732-735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丝氨酸/苏氨酸/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脏干细胞(CSCs)动员对抗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对照组(CON组)、结扎组(LI组)、结扎+注射组(LI+LY组)、缺血预处理+结扎组(IP+LI组)、缺血预处理+结扎+注射组(IP+LI+LY组).采用结扎LAD的方法建立心梗模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ELISA法等检测各组AKT/PI3K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LI+LY组炎症反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IP+LI组显著低于IP+LI+LY组、LI+LY组、LI组(P<0.05);IP+LI组比LI组CD34+、Oct4+细胞的数量多(P<0.05);与CON组相比,IP+LI组SDF-1表达显著增加,LI+LY组及LI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LI组比较,IP+LI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QTc间期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 通过激活内源性Akt/PI3K信号通路,可有效促进内源性心脏干细胞动员及归巢,使心肌细胞再生,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4.
急慢性损伤和病变使骨和筋膜封闭的区域内压力增高时.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以及局部缺氧造成组织坏死,从而引起骨筋膜间室内软组织、神经和血管的损伤.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最终导致神经、肌肉组织坏死及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1881年Volkmann首先报道了此病。本病易发生在筋膜或骨性结构弹性较小的骨筋膜问室.小腿和前臂比较多见.还可发生在足、手、大腿及上臂等部位。 相似文献
965.
有生长活力毛发的基质细胞是辐射损伤的敏感靶细胞,基质细胞辐射损伤可引起毛发直径短暂而又可测量的缩小,为此,对人毛发直径缩小与辐射剂量的效应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应用于生物剂量测 相似文献
96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呕血2h于2011年8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晚间进食辛辣食物后3h出现呕吐暗红色血液夹杂血凝块及食物,量约200 ml,伴头昏、全身大汗,意识丧失数分钟后自行醒转.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治入院.既往于1周前曾有间断黑便,胃炎病史6年,近1年来反复发作胰腺炎,2007年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未见报告).无乙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史. 相似文献
967.
邓彼加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5,(2)
对Mons等的方法作些改进,建立了伯氏疟原虫的长期体外培养。这种培养可超过17~90天,并保持较高的原虫血症和增殖率。在所有的培养时期中,都能产生成熟的雌、雄配子体。这种伯氏疟原虫的长期体外培养法,为研究配子体形成过程提供了条件。培养基由Hepes、RPMI 1640、NaHPO_3、胎牛血清等成分组成,并加有新霉素,用Mons等创用的培养仪进行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体外培养,所不同的是:用大鼠红细胞取代原来的小鼠红细胞作为宿主细胞,还用下述方法来更新培养基,即在无菌条件 相似文献
968.
969.
目的探索从制度安排层面,如何控制和规避医疗美容风险。方法比较了我国医疗美容机构体制差异与承担风险的形式;归纳了医疗美容机构运作的形式、内容和目的;分析了运作体系与风险形成的关系。结果美容医疗机构的企业形式决定其法人或自然人承担医疗风险的有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传播运作可以解决机构知名度问题;技术和服务运作可以解决医疗美容质量度问题。结论追求传播运作提升的知名度越高。而技术与服务质量不能相应提高,运作中的风险积累因素将增多;技术运作和服务运作水平的提高,是控制和规避医疗美容风险的关键,二者的交叉互补,可提升求美消费者的体验值,缓冲市场传播运作知名度过高的期望值,最大限度地规避以医疗纠纷为主的医疗美容风险。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系统评价金属-金属与金属-聚乙烯两种髋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肌骨创伤组试验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骨科杂志及会议资料.收集所有比较金属-金属与金属-聚乙烯髋关节假体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等,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使用 RewMan4.2.8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比较金属-金属假体与金属-聚乙烯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范围、假体周围透亮带、脱位及再手术的发生率、血液及尿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结果 共纳入9个研究,其中4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临床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12,95%CI-2.91~0.66,P=0.22;RR=-0.10,95%CI-0.31~0.11,P=0.35).金属-金属组术后假体周围出现放射透亮带的例数较金属-聚乙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2,95%CI0.51~0.76,P<0.001);术后发生脱位及再次手术的例数较金属-聚乙烯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11~1.57,P=0.20);术后血液中金属离子浓度高于金属-聚乙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27,95%CI1.56~2.98,P<0.001);术后尿液中金属离子浓度也较金属-聚乙烯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4,95%CI-0.27~3.14,P=0.10).结论两种髋关节假体术后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但金属-金属假体术后假体周围出现放射透亮带的例数较金属-聚乙烯假体少,血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较金属-聚乙烯假体高.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outcomes of primary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metal-on-metal versus metal-on-polyethylene prostheses. Methods We searched the Cochrane Bone, Joint and Muscle Trauma Group Specialized Register,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MEDLINE, EMBASE, and CBM,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nd reference lists of articles for randomised or quasi-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comparing metal-on-polyethylene (MOP group) with metal-on-metal (MOM group) in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tool for assessing risk of bias and software RewMan 4. 2. 8 were used to evaluat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and to perform a system review. Results Altogether 4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5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ooled results from all the 9 trials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terms of functional status (Harris hip score) and range of motion ( RR = - 1. 12, 95% CI - 2. 91 to 0. 66, P = 0. 22;RR= -0. 10, 95% CI-0.31 to 0. 11, P = 0.35). However the cases of periprosthetic radiolucency in the MO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in the MOM group ( RR = 0. 62, 95% CI 0. 51 to 0. 76, P < 0. 001) . Differences in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 or surgical revisio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2 groups( RR=0. 42, 95% CI 0. 11 to 1. 57, P =0. 20), although lower in the MOM group. Serum ion concentrations of cobalt and chromiu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OM group (RR = 2. 27, 95% CI 1. 56 to 2.98, P <0.001), but differences in the urine ion concentration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RR = 1. 44,95% CI -0. 27 to 3. 14, P = 0. 10) . Conclusions MOM implements may lead to higher serum metal ion concentrations and fewer cases of periprosthetic radiolucency than MOP ones. But both prostheses are similar in hip functional outcom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