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02篇 |
免费 | 755篇 |
国内免费 | 4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3篇 |
儿科学 | 158篇 |
妇产科学 | 74篇 |
基础医学 | 641篇 |
口腔科学 | 125篇 |
临床医学 | 2174篇 |
内科学 | 1102篇 |
皮肤病学 | 77篇 |
神经病学 | 367篇 |
特种医学 | 52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196篇 |
综合类 | 4715篇 |
预防医学 | 1791篇 |
眼科学 | 127篇 |
药学 | 1530篇 |
34篇 | |
中国医学 | 1897篇 |
肿瘤学 | 3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5篇 |
2023年 | 328篇 |
2022年 | 358篇 |
2021年 | 447篇 |
2020年 | 376篇 |
2019年 | 320篇 |
2018年 | 337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260篇 |
2015年 | 276篇 |
2014年 | 836篇 |
2013年 | 604篇 |
2012年 | 659篇 |
2011年 | 715篇 |
2010年 | 645篇 |
2009年 | 639篇 |
2008年 | 693篇 |
2007年 | 750篇 |
2006年 | 786篇 |
2005年 | 792篇 |
2004年 | 670篇 |
2003年 | 661篇 |
2002年 | 552篇 |
2001年 | 471篇 |
2000年 | 489篇 |
1999年 | 463篇 |
1998年 | 458篇 |
1997年 | 452篇 |
1996年 | 458篇 |
1995年 | 379篇 |
1994年 | 375篇 |
1993年 | 262篇 |
1992年 | 199篇 |
1991年 | 201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30篇 |
1988年 | 89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42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7篇 |
1963年 | 5篇 |
195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血小板(PLT)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检的85例GD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5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全血,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及网织血小板(ret–PLT)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PLT计数较对照组降低,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未成熟血小板指数(IPF)、高荧光强度血小板分数(H–IPF%)等参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患者PLT更新率升高,活化增强,检测PLT计数、IPF及H–IPF%等参数,可对GDM患者进行PLT功能评价,预测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疾病特点,研究中医独活寄生汤薰洗配合针灸治疗价值。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研究对象,从中选取80例DPN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后,在采取降糖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独活寄生汤薰洗+针灸治疗,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DPN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以及感觉神经(sense nerveconduction velocity, SNCV)传导速度、运动神经(motor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传导速度、生活质量、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DPN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显著(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DPN患者的MDA、GSH-Px、SNCV、MNCV指标水平改善,观察组有优势...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肾功能的改善作用,同时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黏附因子-1(ICAM-1)的含量,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高脂血症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组、模型组。疏血通注射液0.6mL/kg组,疏血通注射液每日1次尾静脉注射给药,连续14d。给药14d后分别采血、采尿测定心脏、肾脏功能相关生化指标,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采用EIISA法测定血清中ICAM-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疏血通注射液组大鼠肌酸激酶(CK)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尿总蛋白(TP)降低(P〈0.05)、尿肌酐(Cre)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升高(P〈0.05),大鼠血清中TNF-α,ICAM-1含量降低(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减轻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心肾功能损害,作用机制可能与对TNF-α,ICAM-1等炎症因子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D4+、CD8+百分比、CD4+/CD8+比值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过诱导缓解化疗和早期强化化疗,按照使用甲氨蝶呤剂量不同分为A组(3 g/m2)与B组(5 g/m2),各45例。比较用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与消除速率,不同级别患儿四氢叶酸钙解救次数和解救总剂量,化疗前、化疗后3个月两组患儿CD4+、CD8+百分比、CD4+/CD8+比值,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用药后30 min比,用药后12~72 h两组患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呈降低趋势,且用药后各时间点B组高于A组;与用药后12 h比,用药后24~72 h A组患儿甲氨蝶呤消除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 相似文献
85.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为主症。多发于夏秋季节 ,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 ,内伤饮食生冷 ,贪食肥甘厚腻或误食酸腐不洁之物 ,积滞内阻 ,脾胃健运失常 ,湿郁生热蕴结肠胃而致 ,临床大致可分为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等。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中医四诊八纲的理论和方法对病人的主诉、症状和体征进 呼市第二医院 (0 10 0 17) 呼市中蒙医医院 (0 10 0 31) 2 0 0 0年 4月 6日收稿行综合分析 ,根据不同的病因、机体反应和病情区分不同的“症型”而采取不同的调护措施。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的源泉 ,运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饮…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 ,肝细胞癌 (HCC)患者生存率已有所提高 ,但 HCC肝内复发和转移率仍高 ,总的预后较差 [1 ] 。因为 HCC常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 (portaltumor thrombus,PTT) ,癌栓通过门静脉血流向肝内播散 ,导致肝内播散和复发。我们对 HCC合并 PTT采取肝切除和门静脉切开取癌栓术 ,部分患者术后联合门静脉化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 2 0 0 1年12月我院共行 HCC手术切除 35 0例 ,其中合并门静脉癌栓 4 7例 (占 13.4 % ) ,其中男性 4 0例 ,女性 7例 ,年龄 16岁~ 6 7岁 ,平均 4 5 .8…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的手术并发症、优缺点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54例髋关节疾患行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范围显著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21~37分提高至84~97分,平均94·6分。无一例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和心肺血管栓塞等。结论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可节省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可提高术后的康复效果,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9.
食物过敏是一种由食物变应原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食物过敏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环境因素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食物过敏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增强Th2型免疫应答,干扰免疫成熟,减少Treg细胞,破坏肠道黏膜屏障等机制导致机体出现食物过敏。本文针对肠道菌群紊乱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及其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为食物过敏的早期预防及病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炎症因子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ORR为83.33%(25/30),对照组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2、3天,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CD3+、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的CD3+、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出院前1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