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12.
“中国农村卫生服务筹资和农村医生报酬机制研究”基线调查断面调查质量评价李颖琰,袁东河,宋松超,时松和,张扬,田庆丰,王耀平,封彦辉本课题的基线调查,分为断面调查和连续性调查两种形式,70%以上的基线资料来自断面调查,质量主要从调查方案设计阶段和实施阶...  相似文献   
13.
新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下农村医生卫生服务行为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在试点现场建立的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模型,对农村医生卫生行为的影响,为该模型的修正与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干预实验研究方法,选择河南省的开封县和淮阳县为研究现场,建立了新型农村全医疗保健制度,并对该模型建立前后的农村医生的卫生服务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该模型在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极大地影响着农村医生的卫生服务行为,使其由过去重治疗轻预防的单一模式向医疗、预防保健并举的综合社区服务模式转化。结论:新型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民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选择河南省的开封县和淮阳县为研究现场,用6年时间,采用社会干预试验研究方法,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其农村卫生服务筹资机制是“政府引导、集体扶持、个人投入为主”,农村医生的基本报酬机制是“有竞争的预付制”和“有限制的后付制”。对合作医疗管理体制也作了有益探索。试验期间农民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疾病经济风险有一定程度降低,农民因病致贫问题有一定缓解。研究的结论是:新型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是中国特色农村居民适宜的医疗保健制度,应存在并不断发展;合作医疗应调整补偿方向,提高抗风险能力,合作医疗的现行体制制约了它的发展,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及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它是我国维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应该具备的稳定机制、协调机制、同步机制和创新机制,无一不与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1对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稳定性的影响1.1法制不健全的影响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国家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但由于种种原因,合作医疗至今还没有立法,关于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基本内容尚未以法律形式界定。合作医疗是一件连续持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城市居民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及制定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11/2001-01在河南省5个有代表性的城市,选择18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利用WHO制定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1051名城市居民采用家庭健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92.00,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适应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为92.02,85.65和96.78。男性、已婚、较高的文化程度等因素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而较大的年龄、丧偶、医疗支出等因素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河南省城市居民总的生活质量水平尚可,但心理维度得分较低,应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心理咨询。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医疗支出等是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城市居民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及制定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11/2001-01在河南省5个有代表性的城市,选择18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利用WHO制定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1051名城市居民采用家庭健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92.00,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适应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为92.02,85.65和96.78。男性、已婚、较高的文化程度等因素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而较大的年龄、丧偶、医疗支出等因素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河南省城市居民总的生活质量水平尚可,但心理维度得分较低,应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心理咨询。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医疗支出等是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将我院1980年元月~1985年4月收治的AMI220例,其中发病后72小时内入院,随访1~5年者134例,对其发病后的早期临床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深讨影响其远期预后的因素。收集所有患者急性期临床资料及病史资料。凡研究对象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即:典型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酶学动态改变三项中至少两项者。随访死亡者尽可能询问其死亡原因。本组除一例因肝癌死亡  相似文献   
19.
"家庭合同保健"制度下慢性病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河南省武陟县实施家庭合同保健以来农村居民的慢性病构成情况及其经济风险度,进而对家庭合同保健制度下慢性病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入户调查收集资料,Visual Fxprol6.0录入数据,用SAS.12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慢性病患病率和疾病的经济风险度。结果。武陟县农村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农村,对居民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结论:从长远来看,实施家庭合同保健对于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医疗手段的改进,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 AMI)的急性期(8周)存活率有较大提高,而远期预后问题则较突出。国内外的心血管病工作者试图用数学方法分析影响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并估计生存期。如用回归分析法建立生存期与主要预后因素的单个回归方程,以预测远期生存期。对估计远期预后有一定作用。单个回归方程较之凭经验预测,提高了准确性,但也有不足,如考核组符合率较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急性期后死亡者,猝死率较高(占40%以上),而临床认为猝死的重要因素如高血压类心血管病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