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了解儿童腹泻患者轮状病毒及人杯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点。方法:2010年4月-2011年3月,收集228例儿童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运用ELISA方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RT-PCR方法进行人杯状病毒检测,采用Epi Info3.5.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8例便标本中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2.81%、32.89%;各月间两种病毒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特征(呕吐、大便性状、便检白细胞)与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杯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与患者是否呕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阳性患者的误诊率分别为78.85%、77.33%。结论:儿童急性腹泻患者轮状病毒、人杯状病毒感染率较高,临床诊断存在较高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北京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2008-2013年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动态分析,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8-2013年北京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发病人数为135 825,占总发病人数的90.62%,平均年发病专率为2718.41/105;不同年份男性手足口病发病均高于女性,呈现周期性;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展速度呈现出先增快后减缓的趋势,女性发展速度高于男性;各年龄组男性手足口病发病均高于女性,但不同性别组的年龄发病分布趋势一致,3-4岁年龄组发病最高.结论 北京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发病专率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应该高度关注并开展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北京市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方法对2009-2010年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分离到的40株肠炎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并运用纸片法进行药敏检测,并采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发现40株肠炎沙门菌中,32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4~5种抗生素耐药27株(84.38%),10种抗生素耐药1株(3.13%);可分为14个PFGE带型,其中4个PFGE型的菌株数超过1株。结论北京市肠炎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性比较严重,PFGE分子型别较多,且存在差异明显的多个克隆系,但同一PFGE型菌株的多重耐药谱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4.
2009年北京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特征,初步探讨手足口病流行规律.方法 现场调查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基本情况,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暴发病例均发生在幼儿园,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发生的聚集病例较多.疾控部门对聚集病例介入越早,疫情结束越快,规模越小.注册园班级幼儿较多,发生暴发可能较大.普通聚集和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分类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注册园手足口病防控应以限制班级人数,减少暴发为重点,对于非注册园,应以及早介入,防止续发为重点.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特征,为暴发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年的暴发疫情资料,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年北京市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81起,病例数875人,累及70家托幼机构和1所小学。8起疫情发生在城区(占9.88%),49起发生在近郊区(占60.49%),24起发生在远郊区(占29.63%)。发病率最高的是托幼机构3岁组儿童(212.44/10万)。城区、近郊和远郊疫情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近郊疫情续发病例数构成比高于城区和远郊。结论近郊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高发区;托幼机构的3岁儿童是日常防控的重点人群;远郊区应完善监测网络,加强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46.
北京市2007-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2007-2010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07-2010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北京市2007-2010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1012例、18445例、24483例和45409例,报告死亡例数分别为0例、2例、4例和18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9.65/10万、112.90/10万、144.44/10万、258.74/10万.流动人口聚集区报告发病例数较多;四季均有病例报告,但以夏秋季为主,5-7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儿童发病高于女性儿童;散居儿童死亡例数高于幼托儿童.EV71和CoxA16为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原体,EV71病毒均为C4基因型.结论北京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早逐年增加趋势.每年夏秋季节,应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动人口聚居区散居儿童是防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喂养宠物的基本情况及对宠物传播疾病的认识.为预防因喂养宠物而感染传染性疾病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择北京市6区(县),然后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宠物喂养现状及宠物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结果]被调查者有40.5%的人喂养宠物.养猫或狗者有24.0%的人没接种疫苗或不清楚是否接种过疫苗.有94.2%的人知道喂养宠物的科学方式,92.7%的人认为宠物能传染疾病,86.8%的人认为宠物接种疫苗既能保护宠物又能防治人感染传染病,83.7%的人认为应把宠物尸体送到宠物火化场火化.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学历高者高于低学历者,医务人员、学生正确率高于其他人群.[结论]北京市居民喂养宠物比例较高,且有相当比例人群对喂养宠物的科学方式、宠物传播疾病知识认识不正确或模糊.很有必要对社区居民开展这方面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家养宠物情况及对宠物传播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预防因喂养宠物而引起的相关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9.
李锡太  贾蕾  吴疆  王全意  贺雄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181-182,185
目的:了解口服痢疾双价活疫苗FS胶囊在接种时的不良反应,为痢疾疫苗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丰台两个区,抽取406人进行全程口服痢疾双价活疫苗FS胶囊,观察服药后的副作用。结果:无严重副反应发生,服药后的副反应均为一过性的腹痛、腹泻、呕吐或过敏,总副反应发生率3.94%,主要以腹痛、腹泻为主。结论:口服痢疾双价活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北京市肠道门诊急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市肠道门诊2008年和2009年在4月1日至10月31日就诊急性初诊病例,7日内复诊病例和病程超过2个月的慢性病例被排除。资料来源于北京市肠道门诊早期预警系统。结果 2008年和2009年符合标准的病例数为159 244例和173 151例,发病并就诊率分别为9.75‰和10.24‰,男性比例分别为55.90%和54.30%。年龄呈双峰分布,0~1岁年龄组就诊并发病率最高,两年分别达到153.46‰和133.26‰,其次是20~30岁之间。病例集中在7~8月份,城区发病并就诊率明显高于郊区。超过80%的病例在72 h内就诊,病例每日发病高峰在早8点和14点、就诊高峰在9~10点和14点。大便多为稀便,两年分别占56.29%和57.70%,呕吐分别为21.18%和21.30%。结论急性腹泻病仍然是影响北京市公众健康的重要的疾病,儿童、特别是0~1岁婴儿是腹泻病的主要危害群体,其次是20~30岁青年群体。北京市不同地区发病并就诊率有较大差异,病例日分布和每日就诊时间分析应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