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8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口腔科学 | 47篇 |
临床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65篇 |
综合类 | 72篇 |
预防医学 | 38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47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302.
303.
目的 :通过半量顺铂和卡铂联合与单一顺铂或卡铂对骨肉瘤细胞株 (OS - 732 )的细胞毒性的对比研究 ,为顺铂联合卡铂治疗骨肉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IC50 的顺铂、IC50 的卡铂、 1/2IC50 的顺铂 +1/2IC50的卡铂与骨肉瘤细胞株 (OS - 732 )的作用 4 8、 72h后计算各组的细胞毒性指数值 (CI)。结果 :IC50 的顺铂、IC50 的卡铂、 1/2IC50 的卡铂与骨肉瘤细胞株 (OS - 732 )的作用 4 8h后CI值分别为 5 5 8%、 5 7 4 %、 5 8 1% ,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IC50 的顺铂、IC50 的卡铂、 1/2IC50 的顺铂 +卡 1/2IC50 的卡铂与骨肉瘤细胞株 (OS - 732 )作用 72h后CI值分别为 6 4 4 %、 6 9 8%、 6 8 5 % ,IC50 的顺铂组与 1/2IC50 的顺铂 +1/2IC50 的卡铂组和IC50 的卡铂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IC50 的卡铂组与 1/2IC50 的顺铂 +1/2IC50 的卡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半量顺铂、卡铂联合能产生与单独顺铂或卡铂对骨肉瘤细胞株 (OS - 732 )相似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04.
目的制备医用羟基磷灰石(HA)纳米粒并观测其特性;方法采用常态表面活性剂(水包油)制备HA纳米粒,用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等对HA纳米粒进行观测。结果HA纳米粒的平均尺寸为:长10-30nm,宽5-10nm;电子衍射图像显示纳米粒为多晶质,且存在晶格缺损。结论成功制备了一种适合医用的新型羟基磷灰石纳米粒。 相似文献
305.
目的 制备医用羟基磷灰石(HA)纳米粒并观测其纳米结构及纳米尺寸效应;方法 采用常态表面活性剂(水包油)制备HA纳米粒,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仪、核磁共振仪、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HA纳米粒进行观测。结果 HA纳米粒的平均尺寸为。10-30nm;共振分析表明,磷至少以2种类型存在;在200nm波长处,光谱包含六面体Ca^2+典型的光谱带;HA纳米粒微晶的Eg值分别为1.60和1.64e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包含2种振波;在956.5、1026.1和1.108.7cm光带处的3种PO4^3-曲态分别为v1(PO4)、v3(PO4)、v3(PO4)。在565.2 and 600.0cm光带处的2种PO4^3-曲态为v4(PO4)。结论 纳米尺寸产生的从纳米粒到微晶的边缘能量增加伴随着簇晶体积的下降和Ca^2+周围配基的变化。这些变化与量子尺寸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06.
目的 快速构建混合人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方法 从混合人原发型肝癌组织分离总RNA,以含有sfiIB酶切位点的oligo(dT)引物合成第1链cDNA,以含sfiIA酶切位点的SMART寡核苷酸为引物经LD-PCR扩增双链cDNA,双链cDNA经sfiI(IA & IB)酶切,以CHROMA SPIN-400柱分级分离cDNA,收集符合需要的cDNA片段并纯化,随后将之与λTriplEx2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成噬菌体cDNA文库.结果 经检测共获得3.96×106个重组子,重组率>93%,文库经扩增后滴度为3.92×109 pfu/ml.结论 用SMART方法构建的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质量较高,为以后筛选获取原发型肝癌特异抗原基因或其他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恶性淋巴瘤(M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29例恶性淋巴瘤(ML)、20例转移癌淋巴结和17例慢性淋巴结炎中VEGF表达和MVD计数。结果:ML组和转移癌淋巴结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和75%,显著高于慢性淋巴结炎组(P<0.005),ML和转移癌淋巴结组MVD分别为40.61±14.72、37.95±17.04,显著高于慢性淋巴结炎组28.13±16.02(P<0.05)。结论:VEGF表达和MVD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中均有差异性,可作为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08.
李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7):1025-102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教育方式(常规健康教育与交互式健康教育)对家长配合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哮喘门诊患儿家长120例列入研究组,进行交互式健康教育,即责任护士与家长共同制定适应于患儿的护理方案,并于此过程中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哮喘门诊患儿家长120例列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即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简单进行呼吸机操作、给药方法、出院指导等一次性说明,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及患儿再次住院情况.结果 患儿家长对配合治疗的依从率研究组(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入院患儿比例研究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交互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哮喘门诊患儿家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儿再次入院的风险,综合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建议临床参考采纳. 相似文献
309.
目的:探讨石蒜碱诱导H22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及其机制。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对象,通过前肢腋部皮下接种H22肝癌小鼠腹水构建小鼠实体瘤模型,将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羟基喜树碱6 mg/kg)和石蒜碱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检测小鼠的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另通过腹腔注射H22肝癌小鼠腹水构建小鼠腹水瘤模型,同法分组、给药。末次给药后,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并计算生存延长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在设立正常对照组(未荷瘤正常小鼠)的基础上,采用荧光探针钙黄绿素乙酰甲酯染色法考察各组小鼠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膜通透性,采用Rhodamine 123染色法考察其线粒体电位变化,采用比色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其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细胞色素C(Cyt-C)、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石蒜碱各剂量组小鼠瘤体质量均显著降低,生存时间均显著延长,肿瘤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抑瘤率分别为39.41%、23.36%、36.50%、56.93%,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9.23%、29.09%、50.19%、69.0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Caspase-3蛋白活性以及Cyt-C、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肿瘤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和Bcl-2/Bax比值均显著降低,线粒体通透性、Caspase-3蛋白活性和Cyt-C、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石蒜碱可诱导H22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其开放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以增加线粒体通透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10.
目的 介绍一种尺、正中神经合并损伤后手部蚓状肌部分功能重建和手部畸形矫正的术式,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外伤术后手内在肌麻痹患者采用趾长伸肌腱移植重建蚓状肌功能手术治疗尺、正中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1.5~3.0个月随访.5例第2~5指掌指关节过伸均得到矫正.按照TAM系统评定法,良5例,差1例.结论 利用趾长伸肌腱移植重建蚓状肌功能,达到矫正掌指关节过伸状态是一种有效术式.术中肌腱缝合的张力,以掌指关节屈曲正常、指间关节完全伸直为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