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地星"1号-60d头低位卧床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低位卧床实验是地面失重生理效应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国内首次组织了有法国航天局、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60 d头低位卧床大型综合实验.本文概述了实验项目设置、志愿者选拔与分组、实验组织与过程控制、实验基本结果等内容,并初步讨论了大型综合医学实验的工程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预针刺和针刺治疗对模拟失重大鼠肝脏组织结构、功能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时机介入电针治疗对模拟失重大鼠肝脏损伤的防护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5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自由活动饲养4周;模型组、预针刺组和针刺组大鼠尾部悬吊4周制造模拟失重大鼠模型,预针刺组在尾吊前1周,电针刺激双侧"肾俞""脾俞"和"三阴交"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针刺组针刺治疗与尾部悬吊同时开始,大鼠尾部悬吊过程中,电针刺激"肾俞""脾俞"和"三阴交"穴,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针刺14次。采用HE染色法物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肝脏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肝脏组织HE染色切片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中央静脉周围出现大面积的肝细胞变性;经电针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结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所改善,且预针刺组疗效优于针刺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活性和肝脏组织NO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针刺组大鼠血清ALT活性及肝脏组织NO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针刺组以上指标变化不显著。与预针刺组比较,针刺组ALT活性有升高趋势,NO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预针刺较针刺治疗更能有效地缓解大鼠尾部悬吊引起的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其机理可能与NO有关。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研究尾吊对持续黑暗条件下小鼠肝脏节律基因clock与bmal1节律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明暗光照条件导引(entrainment)C57BL/6J(C57)小鼠1周后,在持续黑暗条件下采用头低位-30°尾吊C57小鼠,于尾吊第12天、13天、14天每隔4 h连续18个时间点进行肝脏组织取材,提取总RNA,并运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clock和bmal1节律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尾吊组与对照组肝脏clock与bmal1节律基因mRNA水平均呈现出节律性表达特征。在尾吊条件下,clock基因mRNA的峰值相位提前约4 h,bmal1基因mRNA表达节律的振幅在每天授时因子时间(zeitgeber time,ZT)ZT2与ZT6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持续全黑暗条件下,C57小鼠肝脏组织节律基因clock与bmal1的mRNA水平表现出明显的近日节律性,尾吊对clock基因产生峰值相位提前的效应,对bmal1基因产生振幅减少的效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人胃黏膜上皮HFE-145细胞形态、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回转器模拟失重,用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分析HE染色后人胃黏膜上皮HFE-145细胞形态的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回转组HFE-145细胞在模拟失重12 h时的面积较对照组增大(P<0.01),其余时间段细胞的面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长短径之比在各时间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回转组HFE-145细胞24 h、36 h、48 h及72 h的PCNA抗体阳性细胞的比率无明显差异,12 h回转组PCNA抗体阳性细胞比率明显减少(P<0.05).24 h、36 h、48 h和72 h回转组HFE-145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12 h回转组G0+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S+G2+M期细胞之和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24 h、36h、48 h和72 h回转组HFE-145细胞凋亡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12 h回转组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回转器模拟失重使胃黏膜上皮HFE-145细胞在12 h时形态发生了变化,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增殖抑制和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6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ravitational environments on release of prostaglandin E2 in 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 induced by fluid shear stress (FSS) so tha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ravity on mechanotransduction in osteoblasts. Methods: Osteob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neonatal rat calvariae and then were set to three groups. Each was cultured in one gravitational environment; 1G terrestrial gravitational environment (control),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achieved by using clinostat and 3G gravitational environment achieved by using centrifuge for 60 h, then osteoblasts were treated with 0. 5 Pa or 1. 5 Pa FSS in a flow chamber for 1 h. The release of PGE2 in osteoblasts was determined. Results: In 1G gravitational environment, the release of PGE2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sustaining of FSS treatments (P<0. 01), but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ponses to 0. 5 Pa FSS and 1. 5 Pa FSS (P>0. 05). While in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environ  相似文献   
67.
目的:概述骨髓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外心肌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5-10相关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心肌向分化方面的文献,检索词“bonemarrow,stemcells,cardiomyoeyte,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心肌向分化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在体内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潜能。②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心肌向分化的影响因素、可能机制和临床实验进展。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 资料提炼:共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关于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心肌向分化的文献。 资料综合:骨髓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潜能及其影响因素、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临床实验进展以及种子细胞筛选等为当前热点问题。目前主要采用5-氮胞苷、共培养技术和含有胰岛素、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的条件诱导培养基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心肌向分化。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调节包括基因和环境两大调控因素。新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结果发现。力学因素也影响骨髓干细胞心肌向分化。 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内外都显示出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特性,并能改善心脏功能,具有治疗心肌疾病的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68.
目的:概述骨髓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外心肌向分化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5-10相关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心肌向分化方面的文献,检索词“bonemarrow,stemcells,cardiomyocyte,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心肌向分化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在体内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潜能。②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心肌向分化的影响因素、可能机制和临床实验进展。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关于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心肌向分化的文献。资料综合:骨髓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潜能及其影响因素、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临床实验进展以及种子细胞筛选等为当前热点问题。目前主要采用5-氮胞苷、共培养技术和含有胰岛素、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的条件诱导培养基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心肌向分化。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调节包括基因和环境两大调控因素。新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结果发现,力学因素也影响骨髓干细胞心肌向分化。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内外都显示出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特性,并能改善心脏功能,具有治疗心肌疾病的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69.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前苏联、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等的科学家进行了许多空间动物实验研究工作,探讨了太空中微重力、辐射、噪声等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Neurolab是美国在1998年4月17日至5月3日进行的一项空间飞行任务,它是在空间实验室(spacelab)进行一项生命科学任务,主要研究微重力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所以被称为Neurolab(神经实验室)[1].这标志着神经系统发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利用失重飞行提供的微重力环境验证多坝式空间细胞培养室的设计参数。方法设计了三坝式和五坝式两种结构的插片细胞培养室,在失重飞机抛物线飞行中,通过研究培养室内流场形态、液流更换效率及流速对室内细胞的影响,对其在微重力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三坝或五坝式结构均能在室内隔离形成有效液流通路,确保微重力环境下培养室内溶液的有效更替;插片式设计在方便取出细胞样品用于后续分析的同时,可将细胞培养片固定在培养室底部防止刮蹭细胞;微重力下50μL/min和150μL/min两种换液流速均不会损伤细胞。结论综合考虑空间细胞培养的高容积利用率及短操作时间等需求,插片式三坝细胞培养室结构及150μL/min的换液流速更符合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