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了解麻疹流行特征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以便控制与消除麻疹。方法 收集1951~2003年广西隆安县麻疹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 发现1991~1965年未施行疫苗接种的年平均发病率为523/10万,1978~1995年施行计免和冷链运转后,年平均发病率为46/10万。1996~1999年对中小学生施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年平均发病率为1.57/10万。结论 说明开展计免和施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或消灭麻疹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2.
隆安县乙肝疫苗免疫逃避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查明隆安县部分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方法 用套式PCR(nPCR)扩增41例隆安县接受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及其母亲血清HBV S基因,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测序。结果 23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56%(23/41);表面抗原的4个主要亚型(adr、adw、ayr、ayw)都出现在本研究中,其中以adw为主,占65.2%(15/23),标本3及27儿童感染的亚型(adw)不同于他们母亲感染的亚型(adr及ayw);标本46兄弟俩及标本37均在aa145发生突变(甘氨酸一精氨酸),标本64也在aa145发生突变(甘氨酸→丙氨酸)。另外,标本38在aa120发生突变(脯氨酸→丝氨酸),标本27在aa129发生突变(谷氨酰胺→精氨酸)。结论 隆安县存在乙肝疫苗免疫逃避株。提示免疫逃避株的产生是隆安县部分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这些免疫逃避株是目前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难点。  相似文献   
93.
刘巍  李荣成 《广西医学》1990,12(6):373-375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或无细胞分子克隆体系.它是一种在体外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1985年美国Cetus公司的Mullis等设计并研究成功了PCR,同年Saiki等首次报道应用PCR方法结合液相杂交技术快速诊断遗传病.经过这短短的五年,PCR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  相似文献   
94.
东罗煤矿位于广西扶绥县,系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1973~1977年矿区肝癌平均死亡率为40/10万以上,肝炎疫情报告数有所增加。为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摸清矿区肝炎流行情况和流行因素,1978年6~8月对该矿职工、家属一岁以上成员8606人进行调查,对流行因素和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和前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采集江苏省16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血清样本32份,以及88对阻断成功的母婴血清样本176份。以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16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和88例阻断成功的母亲血清样本中HBV基因型,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前C/ BCP突变,采用Clustal W 1.8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16例阻断失败的母亲中,15例(93.8%)为HBeAg阳性,且均为C型(15/15,100%);88例阻断成功的母亲中,51例(58.0%)为HBeAg阳性,其中C基因型占45.1%(23/51)。在HBeAg阳性母亲中,阻断失败组的C基因型检出率明显高于阻断成功组(X~2=14.3,P=0.003)。但在C基因型HBeAg阳性母亲中,阻断成功组与失败组的T1762/ A1764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3%和33.3%,P=0.4),且均无A1896突变。结论感染HBV基因C型的母亲可能更易导致乙肝疫苗阻断失败,而前C/BCP基因突变与阻断母婴传播无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比较MF59-佐剂流感亚单位疫苗与传统的非佐剂流感亚单位疫苗在老年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随机、研究者设盲的对照研究,按照2:1的比例分别给予6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MF-59佐剂流感亚单位疫苗(复立达TM,简称佐剂流感疫苗)和传统的非佐剂流感亚单位疫苗(爱阁力保(R),简称传统亚单位疫苗),观察接种日和接种后7天内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使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接种老年人免疫前后的血凝抑制抗体(HI)滴度,计算基线无免疫保护状态受试者的抗体4倍增长阳转率、免疫后HI抗体达到保护水平(≥1:40)的保护率以及抗体GMT值和增长倍数.比较两者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差异.结果 两组疫苗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相似,但传统亚单位疫苗组(n=200)中注射部位的硬结相对常见(P<0.05),而佐剂流感疫苗组(n=400)中注射部位轻度疼痛和发热则相对较常见.对于基线无免疫保护状态的受试者,免疫后针对A/H3N2病毒株的抗体阳转率,佐剂流感疫苗组显著高于传统亚单位疫苗组(P<0.001);除A/H1N1病毒株外,与基线相比,两组疫苗的保护率均有显著提高,但针对A/H3N2病毒株的保护率方面,佐剂流感疫苗显著高于传统亚单位疫苗(P<0.001);两组疫苗接种后的GMT均比基线明显增加(P<0.001),但佐剂流感疫苗组明显高于传统亚单位疫苗组.结论 中国老年人对佐剂流感疫苗耐受性良好,佐剂流感疫苗诱导的免疫原性水平比传统亚单位疫苗高,可使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母亲不同携带状况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在广两隆安县对常规乙肝疫苗免疫并于1岁时证实抗-HBs阳性的儿童,按其母亲HBsAg阳性与否分组。在5-8岁期间对每人随访3次,用SPRIA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免疫儿童5-8岁时,母亲HBsAg阳性儿童和阴性儿童的随访抗-HBs阳性率分别波动于52.00%-78.00%和43.84%-54.74%之间,GMT为55.36-95.66mIU/ml和39.90-65.47mIU/ml,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内呈现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随访抗体水平高于母亲HBsAg阴性儿童趋势。母亲HBsAg阴性的6-8岁儿童初次免疫(初免)抗体高滴度者,随访抗体阳性率分别是同年龄组初免抗体低滴度者的2.29-2.84倍。无论母亲HBsAg携带状况如何,儿童随访抗-HBs滴度与初免抗体滴度比较均以下降为主,但母亲HBsAg阴性儿童下降率(84.91%)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61.54%)(X^2=28.7982,P=0.000)。随访抗体滴度较初免抗体≥4倍增高者在母亲HBsAg阳性儿童中发生率(25.64%)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阴性儿童(7.37%)(校正X^2=6.7661,P=0.009),是后者的3.5倍。HBsAg阳转者均为初免抗-HBs低滴度者。结论免疫成功儿童在5-8岁期间的抗,HBs水平下降缓慢。母亲携带HBsAg时,会增加免疫儿童自然感染的机会而引起自然加强免疫。初免抗-HBs水平对预防HBsAg阳转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8.
调查肝癌高发区(隆安)8,799人和低发区26,242人,高发区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发区,其中以0~9岁组为最高。高发区以1岁组,低发区以5岁组为HBsAg携带的年龄高峰,高发区在生命的早期即已受到HBV的高度感染。
对隆安携带者,非携带者1,042人进行了2~4年前瞻性观察,发现男性儿童HBsAg阴转率低,阳转率高。认为早期的HBsAg携带与以后的慢性肝病和肝癌高发有关。由配对和非配对追踪观察,发现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性较非携带者高4.29和6.7倍。认为乙型肝炎感染可能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而玉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和饮水污染不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超声波对于动物(大白鼠)睾丸的造精作用經过切片的鏡检,可以見到相当显著的变化,已于前文中总結了这个初步观察。我們見到不論用低頻率或高頻率的超声波照射大白鼠的睾丸后,对于其曲細精管內的各級造精細胞与精于均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形态学上的变化,尤其是对精原細胞及精子的損害作用最为明显。本报告为前实驗的继續,我們用完全相同的材料与照射方法,对于22对大白鼠,在  相似文献   
100.
在流行区筛选430人,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观察12个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小学生组抗HBs阳转率和滴度反应最好,呈原发性反应。成人组为续发性反应,免疫后6~12个月抗HBs滴度下降,与国外报道的抗HBs反应形式不同。认为其不同与流行区人群广泛感染经历和高HBsAg携带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