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64排CT冠脉成像优化扫描模式,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方法将2012年1-12月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小于65次/min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回顾性门控扫描,评估有效射线剂量。结果在相同管电压条件下,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2.75±0.95)mSv,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18.2±2.9)mSv。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横断面扫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也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2.
广西地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年4月--1994年12月,对广西南宁、桂林等6个市县城乡地区自然人群2086人进行戊型肝炎感染流行状况调查调查研究。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EV-IgG。结果表明自然人 有较高的HEV感染、抗-HEV标化阳性率为20.2%。各地区的HEV感染率有较大的差别,从8.6%至47.0%,以桂西北山区壮族聚集的凌云县最高(47.0%),南宁市最低(8.6%)。城市人群HEV感染率(16.0%  相似文献   
73.
40年代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急肾衰)的病死率较高,1976年Minuth氏报告的急肾衰104例病死率仍高达57%。我室自1974年8月至1978年11月共收治急肾衰26例,经控制原发病、透析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4.
75.
中医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由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病理产科等病因诱发的,以急性进行性吸气性低血氧性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因其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Hib-TT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的对照研究方法,对6~59月龄儿童分别接种2或1剂实验疫苗,观察免疫后1个月时受试者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抗体浓度≥1.0 μg/ml的比例;将3~5月龄198名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3剂实验疫苗或对照疫苗结合疫苗,基础免疫后1年时分别给予1剂加强免疫.观察基础免疫后1个月、1年、加强免疫后1个月和1年时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GMC和抗体浓度≥1.0 μg/ml的受试者比例.结果 给6~59月龄健康受试者接种疫苗1个月后,至少有91%以上受试者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浓度≥1.0 μg/ml;其中6~11月龄组2剂免疫后血清抗体GMC为14.04 μg/ml(95% CI:12.40 ~ 15.90),所有受试者血清抗体浓度均≥1.0 μg/ml;12 ~59月龄幼儿组1剂免疫后血清抗体GMC为14.01 μg/ml(95% CI:12.99~15.11),至少有91.30%(95% CI:86.34 ~ 94.98)的受试者血清抗体浓度≥1.0 μg/ml.3~5月龄婴幼儿经3剂试验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GMC为14.52 μg/ml (95% CI:12.31 ~ 17.14),抗体浓度≥1.0 μg/ml的比例为96.90% (95% CI:92.50~ 99.20);对照疫苗组血清抗体GMC为22.82μg/ml(95% CI:18.44 ~28.25),抗体浓度≥1.0 μg/ml的比例为98.55% (95% CI:92.20~99.90).加强免疫后1个月时,实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受试者血清抗体GMC分别从加强免疫前的6.27 μg/ml(95% CI:5.28 ~7.4)和5.57 μg/ml (95% CI:4.45 ~ 6.97)增加至加强免疫后1个月时的63.14 μg/ml(95% CI:52.14 ~76.47)和73.48 μg/ml(95% CI:57.37 ~94.11),血清抗体≥1.0μg/ml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从与加强免疫前的76.35% (95% CI:68.7% ~ 82.9%)和79.55% (95% CI:69.60 ~ 87.40)均上升至100%.加强免疫后1年时,虽两组血清抗Hib PRP IgG抗体虽有下降,但GMC仍分别维持在25.02 μg/ml(95%CI:20.51 ~30.48)和23.64 μg/ml(95% CI:18.40~ 30.43)的较高浓度,两组的所有受试者血清抗体浓度均≥1.0 μg/ml.结论 实验疫苗对3~59月龄儿童能诱导产生长期保护水平的抗HibPRP IgG抗体;两种Hib结合疫苗对3~5月龄婴幼儿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特征.  相似文献   
77.
新生儿单纯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和远期保护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掌握我国新生儿单纯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和远期预防效果;观察新生儿免疫较长时间后是否需加强免疫。方法 在湖南湘潭市等4个乙型肝炎疫苗试点区间,对1986-1988年出生并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新生儿,连续14-15年按免疫儿年龄分层随机抽样采血随访,累计随访21680人次,观察免疫儿HBsAg、抗-HBs和抗-HBc的动态变化。结果 新生儿单纯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全程基因免疫后,在15年随访中没有加强免疫,各试点区免疫儿童HBsAg携带率低于1.66%,携带率没有随免疫后的延长而增加;阻断HBV慢性感染的效果持续在90%左右(95%可信限为:83.1%-97.2%);免疫后不同年限间HBsAg携带率、HBV感染率和保护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免疫儿抗-HBs阳性率随免疫后年限延长而逐年明显下降,至第9-10年下降为40%-50%,之后数年内下降幅度不大,至免疫后13-14年抗-HBs阳性率维持在30%-42%;抗-HBs滴度下降了90%。结论 新生儿单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与滴度的下降不影响其远期预防效果;就群体而言,新生儿及时完成全程免疫后,无需加强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感染后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而很有可能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地区人群HBV流行规律的变化趋势。方法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HBV感染标志并进行分析。结果(1)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0~19岁人群HBV感染指标显著低于≥20岁人群。(2)0~19岁人群HBsAg阳性率1985年高于2005年;1985年的抗-HBs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从1~岁组的12.4%到60~岁组的53.8%,而2005年0~19岁组的抗-HBs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985年抗-HBc阳性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2005年的0~19岁组的仅为2.8%~26.8%,显著下降。结论研究人群中HBV流行规律发生显著变化,0~19岁人群的HBV感染率远低于20岁以上人群,证实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79.
调查肝癌高发区(隆安)8,799人和低发区26,242人,高发区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发区,其中以0~9岁组为最高。高发区以1岁组,低发区以5岁组为HBsAg携带的年龄高峰,高发区在生命的早期即已受到HBV的高度感染。
对隆安携带者,非携带者1,042人进行了2~4年前瞻性观察,发现男性儿童HBsAg阴转率低,阳转率高。认为早期的HBsAg携带与以后的慢性肝病和肝癌高发有关。由配对和非配对追踪观察,发现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性较非携带者高4.29和6.7倍。认为乙型肝炎感染可能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而玉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和饮水污染不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母亲不同携带状况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在广两隆安县对常规乙肝疫苗免疫并于1岁时证实抗-HBs阳性的儿童,按其母亲HBsAg阳性与否分组。在5-8岁期间对每人随访3次,用SPRIA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免疫儿童5-8岁时,母亲HBsAg阳性儿童和阴性儿童的随访抗-HBs阳性率分别波动于52.00%-78.00%和43.84%-54.74%之间,GMT为55.36-95.66mIU/ml和39.90-65.47mIU/ml,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内呈现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随访抗体水平高于母亲HBsAg阴性儿童趋势。母亲HBsAg阴性的6-8岁儿童初次免疫(初免)抗体高滴度者,随访抗体阳性率分别是同年龄组初免抗体低滴度者的2.29-2.84倍。无论母亲HBsAg携带状况如何,儿童随访抗-HBs滴度与初免抗体滴度比较均以下降为主,但母亲HBsAg阴性儿童下降率(84.91%)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61.54%)(X^2=28.7982,P=0.000)。随访抗体滴度较初免抗体≥4倍增高者在母亲HBsAg阳性儿童中发生率(25.64%)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阴性儿童(7.37%)(校正X^2=6.7661,P=0.009),是后者的3.5倍。HBsAg阳转者均为初免抗-HBs低滴度者。结论免疫成功儿童在5-8岁期间的抗,HBs水平下降缓慢。母亲携带HBsAg时,会增加免疫儿童自然感染的机会而引起自然加强免疫。初免抗-HBs水平对预防HBsAg阳转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