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控制效果。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共暴发手足口病疫情20起,发病人数136人,波及人数2047人,1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暴发高峰集中在4~6月,3岁组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90%的手足口病例发生在幼儿园,10%的病例发生在家中。新安街道为暴发起数最多的街道。5起暴发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检出率为71.43%,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检出率占28.57%。85%的暴发病例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接触传播而发病。结论宝安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经过综合防制后,控制效果显著,今后的防控重点应在春夏季节,人群为3岁组托幼儿童。宣传教育教师及家长注重幼儿卫生习·赁的培养,及时做好玩具与被褥的消毒,避免日常接触传播病毒。  相似文献   
252.
目的:探讨肺外体循环动脉在肺结核咯血中的供血特点及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以提高介入手术治疗疗效。方法: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探查病灶供血动脉,针对靶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70例患者共行195支血管造影,有54例(77.14%,54/70)存在病灶多血供,总共179支供血血管。54例患者中支气管动脉81支,肋间后动脉74支,胸廓内动脉16支,甲状颈干4支,锁骨下动脉2支,胸外侧动脉2支。支气管及肋间后动脉共干38例,根髓动脉显示27例。一次性栓塞后即刻止血48例(82.85%,48/70);出血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1周内出血停止19例(24.29%,19/70);经2次介入手术止血3例。结论:约77%的肺结核咯血患者病灶存在多支动脉供血特点,仔细寻找肺外体循环靶血管并进行规范栓塞是提高肺结核咯血介入手术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3.
2009年3月中下旬北美墨西哥暴发新型流行性感冒,4月中旬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本次大流行的病毒株为猪来源的甲型H1 N1流感病毒.2010年10月,我国首先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目前关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研究进展尚总结得不多,本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54.
目的探讨近3年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将2006--2008年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网络直报信息导出,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各年报告手足口病分别为113、196、1327例;2006、2007年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2008年报告发病数自4月份开始上升,至5月份达高峰,共报告1093例,占2008年全年发病总数的66.8l%;男性1032例,女性604例;以5岁及5岁以下幼儿为主(1542例。占94.25%),其中1~2岁幼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最高(427.64/10万);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3.72%。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季节差异,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5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乙脑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9例,死亡7例,乙脑年发病率为0~0.664/10万.乙脑发病集中在6-7月,占总病例数的86.40%;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岁病例占86.40%;2003年以来的病例中66.60%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预防控制乙脑应以抓好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为根本,建议每年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防蚊灭蚊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256.
胡饶  黄欢  李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13):3112-3117
目的 研究Beclin1和PTE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7~2017年在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就诊并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127例的结直肠癌癌灶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每个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Beclin1、PTEN的定位,并检测两个基因的表达阳性率,用实时PCR方法检测组织中Beclin1、PTEN mRNA表达,用Western印迹检测其中Beclin1、PTEN的蛋白表达,并比较2个基因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对Beclin1和PTEN的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两个基因之间是否存在可能的调控关系。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了解Beclin1、PTEN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Beclin1、PTEN均主要定位于结直肠细胞的胞质中,胞核中有少量表达;Beclin1在癌灶组织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PTEN在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双变量直线分析结果显示,在癌和癌旁组织中Beclin1和PTEN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  相似文献   
257.
文章基于络病理论,以络病的病因病机为出发点,从"久病入络""久病成瘀"的病理病变特征角度探讨以疏肝通络法论治青光眼的理论基础,并对此法在青光眼患者中的疗效进行阐释,从而进一步丰富从络病理论探讨疏肝通络法论治青光眼患者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防治青光眼寻找新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8.
基于中医脉络学说中的重要组成-营卫气血理论,探讨脉络末端营卫气血交会生化的基本功能单位"孙络-微血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视网膜血管瘤、出血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密切关系。从而进一步丰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科学内涵,阐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为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寻找新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9.
目的 评价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农村地区≥50岁男性人群艾滋病社区干预后1年的试验效果,以期探索出针对性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在成都市某县级市2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以基线调查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的A村为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面对面一对一干预;B村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干预。基线和终末均采用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两组基线基本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与近1年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可比。基线和终末均未检出HIV(+)者。过去1年,25.24%的干预组接受过入户面对面一对一宣传讲解。干预组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否从外表上看出来”(58.33%)和“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34.38%)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41.18%和21.18%)(P<0.05)。干预后,干预组近1年“商业性行为”的发生率(1.94%)低于对照组(7.84%)(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面对面一对一社区干预能提高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艾滋...  相似文献   
260.
目的 了解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对四川省彭州市≥50岁男性HIV感染的影响,为中老年HIV/AIDS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彭州市新报告≥50岁男性病例组114人和经年龄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组423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病例组中,亲密社会网络规模和性网络规模≥4人的分别占63.16%(72/114)和96.49%(110/114),高于对照组的23.40%(99/423)和11.58%(49/423)(均P<0.05)。病例组的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重叠的占49.12%(56/114),低于对照组的82.27%(348/4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密社会网络规模≥4人(OR=8.66,95%CI:2.01~37.30)、性网络规模≥4人(OR=1 121.11,95%CI:28.38~4 429.61)、第1个亲密网络成员给予物质支持(OR=6.39,95%CI:1.03~39.75)、多性伴并存(OR=55.50,95%CI:6.22~494.96)是≥50岁男性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宣传(OR=0.07,95%CI:0.01~0.37)、与第1个性网络成员有满意的性生活、有好的日常关系(OR=0.02,95%CI:0.01~0.59;OR=0.01,95%CI:0.01~0.26)、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重叠(OR=0.02,95%CI:0.01~0.38)是≥50岁男性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亲密社会网络与性网络重叠可减少≥50岁男性感染HIV的风险,应帮助中老年人构建良好且稳定的亲密社会网络和性网络,满足社会交往需求,为预防HIV感染减少高危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