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患者男,66岁,因上唇水疱、糜烂伴疼痛7 d就诊。取水疱及痂皮,利用单纯疱疹病毒(HSV)特异性引物做实时荧光PCR检测,发现HSV-1阳性、HSV-2阴性。取疱壁做透射电镜观察,见表皮细胞核内有空心型、颗粒型或致密型3种类型的核衣壳,细胞核外大量成熟病毒颗粒,鉴定为疱疹病毒。诊断:口唇单纯疱疹。PCR分子分型结合透射电镜是确诊初发单纯疱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一种用于局部黑素瘤分期的微创手术,Morton等最近进行的一项3期试验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 001例原发性皮肤黑素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病灶广泛切除术并淋巴结观察,有淋巴结复发时进行淋巴结切除术(观察组),另一组行病灶广泛切除术并前哨淋巴结活检,活检发现淋巴结转移则立即进行淋巴结切除术(活检组)……  相似文献   
53.
目的:采用药理效应法测定蓬子菜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升高率作为药理效应评价指标,测定蓬子菜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低、中、高不同剂量蓬子菜总黄酮大鼠口服给药后t_(1/2α)分别为1.23,0.93,0.97 h;t_(1/2β)分别为11.84,12.06,16.51 h;AUC_(0-t)分别为143.43,206.25,275.92 mg·L~(-1)·h~(-1);AUC_(0-∞)分别为181.02,231.74,295.06 mg·L~(-1)·h~(-1);达峰T_(max)为2 h。结论:蓬子菜总黄酮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且在给药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6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定疗效。结果:2组在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好,起效快,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5.
正患者女,45岁。主诉:右大腿内侧暗紫黑色斑丘疹1年。现病史:患者1年前发现右大腿内侧一约黄豆大紫红色斑,中央有一约绿豆大暗紫黑色丘疹,无痒痛等不适,未予治疗。后逐渐增大,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8年12月27日至我科门诊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大腿内侧一16 mm×6 mm暗紫红色斑,边界较清(图1A),压之不褪色,中央可见一约5 mm×6 mm暗紫黑色丘疹,未见糜烂及溃疡(图1B)。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评价眼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K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定期随访医治的BKC患者30例(6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30眼)和对照组(15例,30眼)。试验组接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接受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所有患者坚持长期眼睑热敷、睑缘清洁。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睑缘炎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结果 治疗2、4、8周后,两组患者的睑缘炎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均降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未出现眼压升高、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物理疗法治疗BKC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非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成功手术复位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行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的非高度近视RRD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双眼同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取穿过黄斑中心凹横向与纵向的两扫描切面图像进行黄斑中心凹形态分析,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及脉络膜厚度.分析不同黄斑中心凹形态、CFT、脉络膜厚度与患眼手术后BCVA的相关性.根据手术后患眼的脉络膜厚度分为脉络膜厚度≤150.00 μm组及脉络膜厚度>150.00 μm组,分析两组手术后BCVA提高程度的差异.随访期间观察患眼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及外界膜连接状态,将IS/OS及外界膜中断患眼分为重建及未重建两种状态,对比分析两种状态下手术后BCVA、CFT及脉络膜厚度的差异.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为0.52±0.47.频域OCT检查显示,患眼平均CFT为(207.45±63.63) μm,平均脉络膜厚度为(175.46±62.68) μm.患眼手术后BCVA与IS/OS连接形态、脉络膜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4.92、4.63,P<0.05);与手术后外界膜连接状态以及是否存在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和CFT无相关性(r=0.24、1.20、0.30、0.03、0.14,P>0.05).脉络膜厚度>150.00 μm组手术后2周~3个月BCVA提高程度较脉络膜厚度≤150.00 μm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5).IS/OS重建及未重建患眼比较,平均BCVA、平均脉络膜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2.396,P<0.05);平均CF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4,P>0.05).外界膜重建及未重建患眼比较,平均BCVA、平均脉络膜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3.563,P<0.05);平均CF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7,P>0.05).结论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非高度近视RRD成功手术复位后BCVA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分析AL与性别、胎龄、矫正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其它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03/10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眼科筛查的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400例800眼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生后4~6wk内首次检查所获得的AL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纳入早产儿400例800眼,右眼和左眼AL分别为16.11±0.58、16.13±0.5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双眼AL的平均值作为该组受检者的AL即16.12±0.55mm。本研究中,不同性别早产儿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L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矫正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均呈正相关(r=0.427、0.401、0.635、0.691、0.878,均P<0.01),与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r=-0.153,P<0.01)。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L与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得出回归方程Y=4.109+0.029X1+0.481X2+0.978X3(Y=AL,X1=胎龄,X2=前房深度,X3=玻璃体腔长度)。

结论: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平均AL为16.12±0.55mm,且其与性别无关,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矫正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均呈正相关,与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

方法:采用Retcam Ⅲ数字广角小儿眼底成像系统对2015-01-15/2017-10-15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及眼科门诊就诊的出生胎龄<37wk或出生体质量≤2 000g的2 203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计算ROP发病率,并分析致病因素。

结果:早产儿2 203例中,共检出ROP者367例(621眼),发病率为16.66%。符合《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的887例早产儿中检出ROP者236例(399眼),发病率26.61%,筛查标准之外的1 316例检出ROP者131例(222眼),发病率9.95%。ROP组与无ROP组两组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与ROP发病密切相关,人工受孕、剖宫产、性别、多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母亲孕期高血压、母亲孕期糖尿病、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与ROP发病无关。ROP发病在不同胎龄组、不同出生体质量组、不同吸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本研究中ROP发病率为16.66%,《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之外ROP仍占有一定比例。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