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68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6篇
  3篇
中国医学   195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蜈蚣草Pteris vittat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95%乙醇对蜈蚣草进行回流提取,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提取物,萃取物经过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进行解析;通过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获得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映-3β-羟基-贝壳杉-16-烯(ent-3β-hydroxy-kaur-16-ene)(1),对映-3β-乙酰氧基-贝壳杉-16-烯(ent-3β-acetoxy-kaur-16-ene)(2),13-[(2-O-β-D-glucopyranosyl-3-O-β-D-glucopyranosyl-β-D-xylopyranosyl)-oxy]ent-kaur-16-en-19-oic acid β-D-glucopyranosyl ester(3),13-[(2-O-α-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ent-kaur-16-en-19-oic acid 2-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 ester(4),越南巴豆素C(crotonkinin C)(5)和越南巴豆素D(crotonkinin D)(6)。抗炎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较强的抑制NO产生作用,IC_(50)值分别为9.5、8.3μmol·L~(-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研究发现化合物1和2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条叶龙胆根和根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针对性地获得酮类化合物,采用ESI-MS和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获得9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acremoxanthone D(1),sporormielloside(2),artomandin(3),oliganthaxanthone A(4),oliganthaxanthone B(5),pinetoxanthone(6),polyhongkongenoside A(7),1,5-dihydroxy-2,3,4-trimethoxyxanthone(8)和bannaxanthone I(9)。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1,2,5和9能抑制脂多糖所致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生成,IC_(50)值分别为10.8、5.7、12.5、6.8μmol·L~(-1)。结论:化合物1~9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3.
李存玉  林亚娟  李明明  章莲  李硕  彭国平  支兴蕾 《中草药》2022,53(20):6431-6442
目的 基于成分存在状态定量计算模型,分析丹参注射液(Danshen Injection,DI)的醇沉工艺中酚酸类成分的传递规律。方法 以DI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为检测指标,基于纳滤传质数学模型,收集膜通量、截留率数据,拟合溶质传质系数,以分子态单体成分为参照,构建成分存在状态定量计算模型,进而分析中间体密度1.05、1.15、1.25 g/mL时,指标性成分醇沉至75%、85%的转移率与成分存在状态及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性,以期解明醇沉精制机制。结果 存在状态定量计算幂函数方程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9,DI中间体的密度为1.05~1.25 g/mL时,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分子态比例分别为1.14%~5.25%、66.70%~80.25%、10.51%~19.11%、1.13%~11.44%,对密度-分子态比例-醇沉转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醇沉体积分数由75%增加至85%,转移率下降比例排序为丹参素钠>丹酚酸B>迷迭香酸>原儿茶醛,成分存在状态为影响醇沉转移率的主导因素,且与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构建了DI中间体中酚酸类成分分子状态定量计算方法,初步阐明醇沉精制机制,有助于制剂醇沉工艺的标准化控制。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磁共振门静脉成像(MRP)对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110例手术或介入治疗确诊的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P检查。总结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表现和癌栓在在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分布情况。结果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表现为:MR增强扫描动脉期110例门静脉癌栓可见肝动脉供血,表现为点状、条状强化血管影,癌栓轻度强化或无强化。110例门静脉癌栓均可见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其中局限性充盈缺损41例,完全阻塞型69例,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截断,正常血流信号消失,门脉管腔增宽;37例可见门静脉局部管腔受压、变细、移位;19例可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PVTT的发生部位:11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中,累及二级及二级以上门静脉分支18例(16.4%);癌栓累及一级门静脉分支46例(41.8%),其中累及一叶一级分支29例,累及两叶一级分支17例;癌栓累及门静脉主干31例(28.2%);累及肠系膜静脉或下腔静脉15例(13.6%)。结论 MR门静脉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明确,癌栓范围、大小显示清楚,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5.
北京地区学龄儿童变应性鼻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城区学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伴发结膜炎的情况及其与气道高反应的关系.方法 2006年和2007年8-9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100例6~14岁的变应性鼻炎患儿为病例组,小学健康儿童(无变态反应性疾病)30名为正常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及吸入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随机选取病例组中53例鼻炎患儿和对照组30名儿童做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methacholine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Mth BPT).结果 ①变应性鼻炎组中螨、霉菌、艾蒿、猫狗毛、夏秋季花粉、葎草SPT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5%、39%、36%、34%、31%、27%、22%.②变应性鼻炎组中各年龄组螨SP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艾蒿和夏秋季花粉随年龄增加SPT阳性率明显增JJ玎(x2=7.51,6.29,P均<0.05).③变应性鼻炎合并结膜炎患儿为65%.合并结膜炎组患儿变应原阳性数量高于单纯变应件鼻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5).④变应性鼻炎症状越重,变应原阳性数幂越多(r=0.21,P=0.04),越可能合并变应件结膜炎(r=0.31,P=0.002).⑤变应性鼻炎组53例患儿乙酰甲且日碱气道激发试验阳性率为77%,正常对照组儿童为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56,P<0.0001).变应性鼻炎组激发试验阳性的发生概率是正常对照组的17.08倍(95%可信区间5.38~54.26).结论 北京城区儿童8-9月变应性鼻炎就诊高峰和花粉变应原有关,其中艾蒿、夏秋季花粉和年龄有相关性.变应性鼻炎合并结膜炎发病率高,应注重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变应性鼻炎儿童气道反应性增加,应对其积极治疗,减缓和预防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系统地评价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预测模型, 为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客观依据, 为模型的更新及新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Scopus、ProQuest、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网, 搜集关于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13日。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 采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PROBAST)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共纳入11篇文献, 共11个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 其中6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3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2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10篇文献报告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内部验证, 1篇研究进行了外部验证, 预测性能指标AUC为0.670~0.945, 10篇均>0.7, 预测效能较好。预测模型中包含较多的预测因子为中心静脉导管、年龄、感染、肿瘤和手术。10篇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 但所有模型适用性较好。结论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的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年幼儿童早期喘息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进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方法 135例早期喘息的年幼儿童(≤5岁),喘息发作急性期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M受体激动剂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进展为哮喘分为哮喘组60例和非哮喘组75例。比较2组首次喘息年龄、过敏原、病毒病原学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幼儿童早期喘息1年内进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结果 哮喘组合并呼吸道感染比率(76.7%)低于非哮喘组(93.3%)(χ2=6.34,P=0.01),鼻病毒感染比率(58.3%)高于非哮喘组(40.0%)(χ2=4.49,P=0.04);2组性别比例、首次喘息年龄、出生史、过敏性炎症相关指标、血清总IgE水平、过敏原及其他病毒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后呼吸状况改善(OR=2.885,95%CI:1.233~6.749,P=0.015)、鼻病毒检测阳性(OR=2.400,95%CI:1.131~5.094,P...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益气聪明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检索益气聪明汤的化学成分和靶点,使用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GeneCards数据库获取AD的靶点,使用String、DIP数据库及Cytoscape3.8.0构建益气聪明汤治疗AD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开展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Discovery Studio进行对接模拟。结果 共筛选出56个活性成分,161个作用靶点,699个疾病相关靶点,“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共有195个节点和873条边。9个核心靶点分别涉及:ESR1、AR、CASP3、JUN、HSP90AA1、NOS3、MMP9、BCL2L1、TNF。GO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生物学过程均围绕着突触传递过程展开。KEGG富集的主要作用通路为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雌激素信号、cAMP信号和cGMP-PK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Xamb...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不同阻滞阶段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相关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途径,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获得GSE45885的基因表达谱矩阵,筛选其中的正常样本以及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包括4例正常生精样本和20例NOA患者样本,20例NOA患者中有2例患者处于减数分裂前期阻滞阶段(PRE),7例处于减数分裂期阻滞阶段(MEI),11例处于减数分裂后期阻滞阶段(POST)。将正常生精样本设置为对照组(CON),使用GEO2R在线工具鉴定正常生精样本与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之间的差异基因,对GEO芯片中不同阻滞阶段的NOA数据整合归一化并进行矫正后取交集。对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其靶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获取关键通路;基于在线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然后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插件对枢纽基因进行筛选。结果:在PRE中筛选出463个上调基因,12个下调基因;在MEI和POST中分别发现2个和3个下调基因,无上调基因。PRE中上调基因通过一些重要途径,如精子发生、精子细胞发育、精子的运动、纤毛运动和微管形成等功能来调控生精过程。在上述的3个阻滞阶段NOA中筛选出2个共同差异基因,均为微小RNA(miRNA),2个miRNA有58个共同靶基因。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STRING成功构建PRE中上调基因的PPI网络图,并使用Cytoscape筛选出网络中前10个枢纽基因,包括DNAI1、DNAI2、PGK2、ROPN1LARMC4、DRC1、DNAAF3、CABYRZMYND10和CCDC65。结论:识别枢纽基因和共同差异基因及其通路为后续研究NOA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DRC1、ARMC4、MIR15A和MIR509-3可作为后续NOA发病机制研究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0.
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变具有特征性,突出表现在气道反应性增高和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两个方面,其通气功能障碍具有可逆性、可变性、多样性等,并可随着病情变化而改变.肺功能检测在哮喘诊断和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变与临床症状并非完全平行,同时需要甄别非哮喘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肺功能改变,正确解析检查结果,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