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57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3篇
  2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门诊病人199r7~06-2004~08共126例次,男55例,女71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岁。全部患者因咳嗽1周一2个月来诊,咳嗽为阵发性,大多为干咳,或有少许的色粘液,不易咳出,情绪激动时及夜间半卧时咳嗽剧烈。全部患者都曾在院外口服或输液治疗咳嗽,其中应用青霉素类抗菌素者26例,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等头孢类药物者59例,应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者1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国内外在中医药治疗便秘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方法:该研究通过运用数据分析软件CiteSpace 5.8.R3C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经筛选,CNKI数据库纳入文献2 133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纳入文献224篇。年发文量统计分析显示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国内发文量近两年连续下降;作者共现分析显示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刘春强和CHUNGWAH CHENG;机构共现分析显示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分析显示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疗法、临床研究、病因病机等方面。结论:对于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但未形成联系较为紧密的科研团队;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发展时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研究机构应注重学科交叉,突出技术创新,争取做到在该领域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便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法建立STC大鼠模型,设定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气活血通便方低、中、高剂量组(3.51、7.02、14.04 g·kg-1)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体征变化、计算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进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黏膜炎症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P)3、AQP4、AQP8和c-Kit蛋白灰度值,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经过益气活血通便方给药治疗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不同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和肠道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无明显黏膜炎症改变,杯状细胞排列较规整无断裂、数量较多。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血清中S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VIP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不同阻滞阶段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相关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途径,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获得GSE45885的基因表达谱矩阵,筛选其中的正常样本以及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包括4例正常生精样本和20例NOA患者样本,20例NOA患者中有2例患者处于减数分裂前期阻滞阶段(PRE),7例处于减数分裂期阻滞阶段(MEI),11例处于减数分裂后期阻滞阶段(POST)。将正常生精样本设置为对照组(CON),使用GEO2R在线工具鉴定正常生精样本与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之间的差异基因,对GEO芯片中不同阻滞阶段的NOA数据整合归一化并进行矫正后取交集。对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其靶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获取关键通路;基于在线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然后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插件对枢纽基因进行筛选。结果:在PRE中筛选出463个上调基因,12个下调基因;在MEI和POST中分别发现2个和3个下调基因,无上调基因。PRE中上调基因通过一些重要途径,如精子发生、精子细胞发育、精子的运动、纤毛运动和微管形成等功能来调控生精过程。在上述的3个阻滞阶段NOA中筛选出2个共同差异基因,均为微小RNA(miRNA),2个miRNA有58个共同靶基因。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STRING成功构建PRE中上调基因的PPI网络图,并使用Cytoscape筛选出网络中前10个枢纽基因,包括DNAI1、DNAI2、PGK2、ROPN1LARMC4、DRC1、DNAAF3、CABYRZMYND10和CCDC65。结论:识别枢纽基因和共同差异基因及其通路为后续研究NOA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DRC1、ARMC4、MIR15A和MIR509-3可作为后续NOA发病机制研究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雾化吸入疗法在哮喘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硕 《中国医刊》1999,34(10):22-25
雾化吸入疗法是通过特定方式(如超声振动或气流方式等)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颗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然后吸入呼吸道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近年来雾化疗法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首选的治疗手段。由于吸入的药物可直接进入靶器官———呼吸道,它不但比口服的起效快,更有效,而且用量省,因此相对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少。本综述从儿童与成人解剖和生理上的差异分析了婴幼儿吸入雾化药物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不同吸入疗法在哮喘儿童中的临床应用及雾化器的保养使用等问题。1 成人与儿童的解剖和生理上的…  相似文献   
16.
云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云木香Saussurea Lappa C.B.Clarke,又名广木香,青木香,自印度引种入我国,现广泛栽培于西南地区。曾用拉丁名Aucklandia lappa Decne.,为多年生高大菊科草本植物,以其根茎入药,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降压和抗菌作用。临床常用以治疗胃部胀满、消化不良、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具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肯定,但毒副反应较大。我们采用中药扶正与介入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10月1日~2003年10月30日收治中晚期肝癌患者86例,其中男70例,女16例。年龄18~76岁,中位年龄57岁。有临床症状者61例,查体发现25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CT、DSA和加血清AFP测定确诊。初诊时Karnof-sky评分≥50。按患者入院顺序分组,单序为观察组(A组),采用以生芪为主之中药扶正与介入联合治疗43例;双序为对照组(B组),采用介入治疗43例。1.2治疗方法A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万杰  王玉杰  李硕 《吉林医学》2006,27(2):187-187
肺性脑病是由于中度或重度呼吸衰竭引起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以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三型:①兴奋型:狂躁精神错乱和抽搐为主;②抑制型:以神志恍惚、嗜睡、昏迷为主;③混合型:上述症状交替出现.其中兴奋型预后较差,抑制型预后较好。慢性呼吸衰竭病人中出现有精神症状、头痛、烦躁不安、视力减退、神志恍惚、谵语、无意识动作、四肢小的抽动,有时出现嗜睡与高度兴奋多语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乡5个自然村40岁以上1508名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肺功能测定、体格检查。对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进行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该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9.4%,其中肺源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6.9%。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3.5%与6.2%),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12.2%与7.2%),有家族史者高于无家族史者(21.4%与8.5%),幼年前有咳嗽史者高于无咳嗽史者(75.0%与9.2%),P值均〈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室外空气污染、下厨、使用柴草烹饪时间、吸烟、幼儿时咳嗽史、男性、年龄增长、家族史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易患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长、家族史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易患因素。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生存质量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年龄、家族史、吸烟及室外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团队认知联合调节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弱视患者8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团队认知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弱视,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弱视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患者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后视力以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0%,对照组为65.12%;6个月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72.09%;1年后随访观察组为95.35%,对照组为83.72%,观察组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治疗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后患者VAS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4.036,-5.153,-6.794;P0.05)。结论:团队认知联合调节功能治疗弱视效果较好,有益患者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