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目的:观察重建端粒酶活性对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的寿命及成骨潜能的影响.方法: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RT-PCR检测转染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TRAP-PCR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Von-Kossa染色及RT-PCR检测已重建端粒酶活性的脂肪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转染hTERT的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能稳定表达端粒酶活性.转染后第75代的细胞仍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且无恶性转化倾向.结论:重建端粒酶活性可延长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寿命,并维持其自我更新及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WT1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 (small RNA interference, siRNA)对K562细胞表达及增殖的影响,为白血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为研究对象,化学合成并转染针对K562细胞WT1基因的siRNA,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半定量RT-PCR检测siRNA对WT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K562细胞凋亡.结果:siRNA转染K562细胞后, 细胞生长受抑,增殖能力减弱,其增殖抑制作用于转染后48、72 h最明显, 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0.6%和54.1%.半定量RT-PCR显示WT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WT1 siRNA转染48 h后有42.19 %的K562细胞发生凋亡.结论:WT1基因特异性siRNA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为白血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PX-12对硼替佐米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MM细胞株H929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PX-12组、硼替佐米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单药PX-12 5.0 μmol/L、单药硼替佐米20 nmol/L、两药联合和DMSO对照,培养24、48及72 h后观察细胞活性变化,通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和生物化学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3 2例化疗前后和 2 6例生物化学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结果 化疗结束后 1个月患者CD2 5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CD4 和CD8 细胞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化疗后应用免疫治疗组CD2 5 及NK细胞较化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1及P <0 0 5 )。结论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化疗结束后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5.
CHOP方案联合维甲酸与干扰素治疗蕈样霉菌病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MF)是1种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可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和肿瘤期。肿瘤期患者预后一般都较差,特别是Ⅳ期(TNM分期)患者,光化疗法、局部氮芥治疗或放疗效果均不佳。我们自2000年始采用生物化学治疗(biochemotherapy)方法治疗12例Ⅳ期MF患者,疗效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离人脂肪源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低密度成人脂肪源单个核细胞后,用免疫磁珠除去CD45 及GlyA 细胞,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体外扩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单克隆源细胞体外传35代,超过92%的细胞仍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30 h;细胞的主要表型一直保持为:Flk1 、CD34-、CD45-、CD31-、GlyA-、vWF-、HLAⅠ类抗原-及HLA-DR-;该单克隆源扩增细胞体外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和肝上皮样细胞分化的潜能.结论:该脂肪源单克隆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极有可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治疗一些遗传及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57.
目的:检测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是否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性.方法:将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分别于血管内皮及造血细胞诱导培养体系中培养,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在内皮细胞诱导体系中可分化为CD31 /vWF 细胞,在基底膜胶中可形成血管样结构;在造血诱导培养体系中可定向分化为表达GATA-1、GATA-2、β及γ珠蛋白的细胞,在甲基纤维素造血培养基中,这类造血细胞可定向分化为红系集落单位.结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在体外可同时向血管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分化,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2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中的疗效。方法:AML-M2在诱导缓解后,先予两个标准剂量巩固治疗,之后采用ID-Ara-C强化治疗,分别观察t(8;21)患者组与正常核型组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结果:t(8;21)患者组复发率为46.1%,低于正常核型组的复发率(61.9%);5年无病生存率为53.9%,高于正常核型组的38.0%,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AML-M2患者在第1次诱导缓解治疗后,应用4个周期含ID-Ara-C方案进行个体化巩固强化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减少治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单个核细胞、CD3+T细胞、CD15+粒细胞植入情况。方法:采集22例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不同时间的骨髓标本,应用免疫磁珠进行CD3+T细胞、CD15+粒细胞分选,常规提取DNA,PCR扩增后,进行毛细管电泳,确定基因位点及峰面积,计算供者嵌合率。结果:22例患者均在中位时间+12d(+9d~+15d)造血恢复。骨髓单个核细胞在+7d时供者嵌合率为70%,+14d供者嵌合率均超过90%,+21d和+28d供者嵌合率均超过95%以上。CD15+粒细胞在+7d时嵌合率为40%,在+14d、+21d和+28d供者嵌合率>95%。CD3+T细胞在+7d、+14d、+21d和+28d供者嵌合率分别为65%、80%、84%和90.9%。移植后早期完全嵌合组急性GVHD发生率高于混合嵌合组。结论:在+28d3群细胞均可达到供者完全嵌合状态。定量检测对判断早期植入、预测复发,指导临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