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比较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建立的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多管发酵法同时检测系列浓度梯度的实验室模拟水样的大肠菌群含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定量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能够能准确检测高于102 cfu/100 ml水平的水质大肠菌群含量,在此水平以上的定量结果同多管发酵法结果具有较高相关性. [结论]大肠菌群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操作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多管发酵法检测方法的补充,用于水质大肠菌群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月经右胸行En-bloc切除的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讨论。结果食管多发癌的发生率为9.6%。8例患者皆为男性,7例吸烟大于20包/d×年,4例嗜酒。病理皆为鳞癌。主癌灶多累及食管全层,次癌灶多为原位癌,部分病例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全部患者接受食管癌En-bloc切除及胃食管左颈吻合术。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12.5%,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食管多原发癌的发生是区域癌化的结果;采用Lugol碘液染色下胃镜活检可提高食管多原发癌诊断率;行全食管切除可减少食管癌术后复发率;食管多原发癌发现时多偏晚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3.
患者男 ,5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 6个月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 ,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平滑肌瘤。胃镜检查 :见胃底部有一球形隆起 ,大小 3cm× 2cm× 2cm ,表面光滑 ,黏膜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胃黏膜 ,入院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 眼观 :部分胃切除标本 ,胃底部见一半球形隆起 ,表面光滑 ,切面见肿瘤位于黏膜下肌层内 ,外至浆膜层 ,大小 3cm× 2cm× 2cm ;肿块呈卵圆形 ,灰白色 ,与周围界限清晰 ,质稍韧。于小弯近贲门处浆膜下触及一圆形肿块 ,位于肌层 ,边界清晰 ,不高出黏膜 ,黏膜面无明显异常 ;肿物大小 2cm× 1 7c…  相似文献   
94.
李涌  吕学珺  全刚  田鲁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56-157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BS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7例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主要由核大浆少的基底细胞样癌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标记无特异性表达。结论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具有高度侵袭性又易在病理上误诊,因而需要进一步认识其临床与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95.
目的:改进大鼠腹腔内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对Ono术式腹腔内心脏移植模型制作进行改进,其法为经升主 动脉用0~4℃乳酸钠林格氏液灌注心脏,供心的升主动脉和肺总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 合。结果:共建立大鼠腹腔内心脏移植模型40例,供心总缺血时间(37±2)min,手术成功率90%,供心跳动时间 平均为10天。结论:模型制作成功的主要因素:(1)供心的低温保护及缺血时间的控制;(2)良好的血管吻合,避 免吻合口漏血及血流不畅;(3)适当的麻醉。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中药川参通注射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 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18 例未行川参通注射治疗( N组,对照组)、21 例川参通注射液治疗无效(F组)和 10 例曾接受川参通治疗有效而复 发(R 组)的手术摘除之前列腺增生标本,检测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EGFR)表达。结果:F 组中间质 EGF 和 EGFR 的阳性表达率分 别为 81%(P<0.005)和 71.4%[ BFQ〗(P<0.05),R 组中 EGFR 阳性表达率 为 80%(P<0.001),均明显高于相应 N 组 的 33.3%。结论:川参通注射液具有增加 EGF 和 EGFR 表达作用,尤其对 EGFR 的作用强而持久,其治疗 BPH 可能是通过影响 EGF 和 EGF R 表达而发挥作用,监测川参通注射液治疗前后 EGF 和 EGFR 表达,对是否进一步注 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究毛蕊花苷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人乳腺癌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以及实验组(毛蕊花苷50μmol·L-1).给药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