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 了解脑出血(I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40例ICH患者、22例SAH患者和30例正常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急性期ICH及SAH较正常人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恢复期下降,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有显著差异,同时SAH和ICH两组间比较,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ICH和SAH的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作为ICH、SAH病情判定疗效观察的有用的指标,但与原发病因无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参芎注射液对青年脑梗塞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及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探讨参芎注射液对防治青年缺血卒中的机制。方法58例青年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参芎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参芎治疗组每天加用参芎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ACA,D—Dimer的含量,并与18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参芎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ACA阳性率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两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评分、ACA阳性率和D—Dimer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参芎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降低更加明显(P〈0.01)。结论ACA和D-Dimer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参芎注射液是治疗青年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能降低青年脑梗死复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对青年期和老年期雄性SAMP8小鼠胫骨前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年期(3月龄)和老年期(6月龄)健康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抗阻运动组和有氧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运动训练后检测各组小鼠胫骨前肌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抗阻运动干预后老年期小鼠胫骨前肌中MDA的降低(P<0.05),而有氧运动干预可导致青年期小鼠MDA含量降低(P<0.05);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后老年期小鼠T-AOC值均降低(P<0.05),而青年期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组小鼠T-AOC值均升高(P<0.05),增幅分别为22%和44%;有氧运动干预后,老年期和青年期小鼠胫骨前肌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和抗阻运动组(P<0.05)。结论:青年期小鼠以增强抗氧化能力的方式缓解氧化应激,且有氧运动要比抗阻运动效果明显;而老年期小鼠则可能是以激发免疫系统的急性响应为主,但过量的机械负荷导致其总抗氧化能力下调。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统计关节镜下不同年龄段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情况,分析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自2004年11月到2005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共对568例膝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手术,男242例,女326例,年龄12~80岁,平均(43.0±11.2)岁。所有患者在术中采用医学影像处理系统进行拍照或录像记录软骨损伤情况。将上述568例划分为青少年组(≤44岁)和中老年组(>44岁),青少年组272例,中老年组296例,分别对2组患者软骨损伤发生的原因、分布的部位、损伤的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特点。结果:在568例中389例发现923处软骨损伤,其中关节镜手术中关节软骨损伤13处。青少年组121例发现212处软骨损伤,中老年组268例发现711处软骨损伤;软骨损伤的原因青少年组主要是半月板损伤(57/121),中老年组主要是骨性关节炎(218/268);软骨损伤部位2组均以股骨内髁、股骨外髁和髌骨关节面最为常见;软骨损伤程度中老年组以Ⅳ度损伤为主(330处),而青少年组以Ⅲ度损伤为主(71处)。结论:膝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不同年龄段患者其软骨损伤的特点存在差异,对不同年龄段软骨损伤患者的处理措施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临床多以头痛、发热、记忆减退、精神异常、癫痫发作伴或不伴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3)头颅MRI检查比CT敏感,早期可见单侧或双侧颞叶、额叶、顶叶或岛叶呈异常高信号;(4)脑电图出现中度异常脑波,多呈颞额部偏胜、周期性棘-慢波;(5)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部分病例可见大量红细胞;(6)更昔洛韦及高压氧疗的应用疗效显著.结论 根据早期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可以拟诊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结合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6.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病例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就本院1999~2008年收治4938例急性脑血管病例,其中出现偏身舞蹈症的33例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中脑梗死23例: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2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出血10例:少量出血9例(丘脑2例,左尾状核4例,右尾状核3例),大量出血1例(右基底节)。脑卒中后24h内出现偏侧舞蹈症症状者达27例。33例均应用氟哌啶醇治疗,31例1~3d后偏侧舞蹈症状开始减轻,其中27例6~7d后偏侧舞蹈症状消失,4例舞蹈症状1个月后明显减轻。另2例偏侧舞蹈症状无改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7.
568例膝关节镜检查软骨损伤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膝关节镜检查患者的软骨损伤情况,分析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率以及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4年11月-2005年9月间568例膝关节镜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对软骨损伤发生的部位、损伤程度及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的分布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89例患者总计存在923处软骨损伤,发病率高达68%,其中以股骨内髁和髌骨关节面损伤最为常见,分别为233、230处,占软骨损伤总数的26%、25%.40岁以上和40岁以下患者的软骨损伤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88%、36.5%(P<0.01).软骨损伤患者中有56.5%年龄处于40~60岁之间,是关节镜检查软骨损伤的主要人群,其中男44例,女168例,此年龄段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结论]膝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需要引起骨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对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早期进行关节镜检查并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使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添加蚓激酶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美国国立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滞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7天起治疗组NIHSS评分对照组明显减少,28天后差异更显著(P〈0.01)。治疗后28天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9.
120.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修复肩袖损伤在不同时间段锚钉和骨道壁之间的愈合情况。方法使用深低温冷冻(-80℃)的成年羊胫骨皮质骨制成肩袖缝合锚钉,试验动物选用6只山羊。术中直接取肩关节正中切口,解剖分离出冈上肌腱,于止点处锐性切断,使用锉刀在肌腱止点原附着点进行磨挫直至出现新鲜骨面。将皮质骨锚钉缓慢植入预钻孔内,使用锚钉所带缝线将离断的冈上肌腱组织缝合至新鲜骨面。分别在术后第4、8、12周三个时间点取材,进行放射学、大体形态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冈上肌腱的腱-骨愈合情况及骨锚钉的组织学转归。结果术后第12周固定处冈上肌腱与骨面形成牢固的腱骨愈合,放射学显示骨锚钉在各个时间点逐步与周围骨质融合。HE染色检查显示在第12周时骨锚钉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结论使用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固定修复肩袖损伤可达到牢固的腱-骨愈合目的,术后皮质骨锚钉与周围骨质融合,没有出现锚钉脱出、骨缺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