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1篇
  2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为实现各个医疗子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设计基于集成引擎技术的医院数字化集成平台,介绍平台的设计目标、特点和系统架构,重点介绍检查子系统的集成实现过程,分析平台应用效果。该集成平台能够消除信息孤岛,规范业务流程,实现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构建患者全息视图的背景,阐述系统关键技术、多功能模块组成及功能实现,指出构建以临床数据中心为基础的患者全息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ELISA法检测51例ACS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30例健康人血清MCP-1含量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关系。结果:ACS组患者的MCP-1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CP-1与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01 9,P=0.990 7)。结论:MCP-1可作为ACS患者的诊断敏感指标之一,但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涛 《临床医学》2011,31(12):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及其对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对72例因晕厥就诊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结果试验阳性率为87.5%,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心脏抑制型51例,混合型3例,阴性9例。实验开始后各型心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心脏抑制型的峰值提前出现,在晕厥前各型心率均明显上升而后在晕厥时快速回落。结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晕厥主要为心脏抑制型,晕厥前心率变化可以作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壳聚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asahii trichosporon,T.asahii)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的影响。方法以T.asahii聚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被膜48h为评价标准,观察其在0.25mg/ml,0.50mg/ml,0.75mg/ml,1.0mg/ml,1.25mg/ml和1.5mg/ml壳聚糖溶液下观察T.asahii BF的差异性;并应用XTT法测定生物膜活性并定量分析。结果 48h内0.25mg/ml,0.5mg/ml,0.75mg/ml和1.0mg/ml壳聚糖溶液没有明显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1.25mg/ml壳聚糖溶液明显具有抑制T.asahii BF形成的作用,96h后逐渐消失抑制作用。结论一定浓度壳聚糖可明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但具有一定时效性。  相似文献   
996.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26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单发和多发脑梗死组,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和复发脑梗死组,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脑梗死组。结果:①多发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140/153)高于单发脑梗死组(92/1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5.93,P&;lt;0.05),多发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单发脑梗死组(r=4.80,P&;lt;0.05)。②复发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首发脑梗死组(r=4.02,P&;lt;0.05),复发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首发脑梗死组(r=5.04,P&;lt;0.05)。③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略高于轻型脑梗死组,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略严重于轻型脑梗死组。结论:①多发脑梗死和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高,狭窄程度重。②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狭窄程度与多发脑梗死和复发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解皓  李海涛  赵彩彦 《临床荟萃》2009,24(24):2177-2180
1995年Sakaguchi小组利用小鼠的自身免疫模型进行研究,第1次证实存在具有调节功能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同时发现去除这种细胞,除了罹患自身免疫病外,机体的抗肿瘤作用还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适应证与疗效评价。方法从2002年6月至今,采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64例肝包虫病病人。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残腔积液、出血、感染等较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胆瘘(3.13%),术后分别于第9和第12天愈合,随访4~32个月,目前尚无一例原位复发。结论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可消除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导致残腔复发和胆汁瘘等问题;与肝叶切除相比具有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操作较易掌握;根据本组临床治疗和随访,可认为是根治性治疗肝包虫的合理而可行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999.
两型肝包虫病手术疗效5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肝包虫病即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肝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手术治疗的方式、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到2006年11月手术治疗的肝囊型包虫患者519例和1995~2006年手术治疗的28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CE组:CE内囊摘除术(A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带管时间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则低于肝切除术(D组)(P〈0.01);手术D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肝功不全发生率、手术耗时及出血量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临床治愈518例(99.8%),死亡1例(0、2%)。(2)AE组:28例中AE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9例,其10年存活率100%,而姑息性手术治疗9例,10年存活率44%(P〈0.01)。结论(1)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可根除因内囊摘除术所致包虫复发和胆瘘等并发症,与肝切除相比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的特点,故可认为是CE的首选术式;(2)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可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了手术难度及外囊剥除术所致手术风险;(3)扩大半肝切除胆道血管重建术是治疗AE有效根治手段,其技术关键是应按无瘤术的原则切除病灶并行胆道血管重建,而AE患者术前综合评估尤其肝血管和胆道成像可明显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改良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固定方法在PD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确诊为终末期肾病并选择PD治疗的大于18岁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与改良腹壁固定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导管漂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