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旨在对肝豆状核变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以多器官铜沉积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未经及时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目前对其致病基因表达产物ATP7B的亚细胞定位、空间结构及其各结构域的功能特点已有不少研究.研究者们探讨ATP7B各位点的突变,尤其是欧洲人群和亚洲人群各自的突...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精神症状的特点、影响因素及排铜治疗对精神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WD患者80例(脑型6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智能量表(M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精神症状评估。脑型WD患者神经症状用改良Young量表进行评估。所有患者进行脑脊液铜、血清铜、尿铜、头部核磁共振检查。二巯基丙磺钠排铜治疗后,进行上述量表评分,复查铜代谢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D患者SCL-9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精神症状依次是: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智能障碍、记忆力下降、思维障碍、感知障碍。改良Young评分与精神量表评分无相关(P〉0.05)。改良Young量表震颤项目评分与SCL-90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敌对项目评分呈正相关(P〈0.05);咽喉肌张力障碍、肢体肌张力增高、步态异常项目评分与抑郁项目评分呈正相关(P〈0.05)。基底节、丘脑病变是出现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脑脊液铜、血清铜、尿铜与精神量表评分无相关性(P〉0.05)。排铜治疗后,40%患者SCL-90量表总分降低,其中躯体化、焦虑、敌对项目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WD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比例高。基底节、丘脑病变可能涉及WD患者异常情绪产生的病理机制。单独排铜治疗对精神症状的治疗效果不佳。精神症状的治疗应以排铜为基础,结合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93.
目的构建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报告基因、带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转染PC12细胞,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含有正常和突变SCA3基因的pcD-NA3.0-ataxin3Q28(基因内CAG重复28次)、pcDNA3.0-ataxin3Q84(基因内CAG重复84次)双酶切,水解片段插入pEGFP-C1,测序鉴定后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C12细胞并优化转染条件,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目的蛋白ataxin3的表达。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ataxin3Q28、pEGFPC1-ataxin3Q84得以成功构建,EGFP及目的基因产物ataxin3Q28、ataxin3Q84顺利地在PC12细胞中表达,由此建立了SCA3的真核细胞表达模型。结论构建SCA3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其细胞模型,对研究SCA3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影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预后及疗效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可预测肝豆状核变性(WD)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据Nazer肝功能评分标准及Young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分别对肝型及脑型患者进行评分。根据预后将肝型患者分为肝A、肝B两组,分别分析40例肝型患者和40例脑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肝B组患者的肝功能显著异常于肝A组,肝A、肝B两组黄疸和腹水有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的肝功能评分全部≥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胆红素、腹水与预后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系数分别为0.025、3.546,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07~1.044,4.899~24.53);脑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语言功能障碍、扭转痉挛的评分升高有显著性,治疗1年后,语言功能障碍、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流涎的评分下降有显著性,吞咽功能障碍、扭转痉挛、舞蹈样不自主动作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疸和腹水是评价肝型患者预后最有价值的两个指标,具有黄疸和腹水的病人预后较差,肝功能评分≥7的病人预后较差;脑型患者中具有吞咽功能障碍、扭转痉挛、舞蹈样不自主动作症状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24h尿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WD患者85例,其中初诊34例,复诊51例;对照组20例。初诊患者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24h尿铜、血清铜、脑脊液铜。使用青霉胺治疗后,每个月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尿铜。分析尿铜意义。结果未经治疗患者尿铜高于正常对照,肝型患者尿铜高于脑型患者。尿铜与神经症状评分无相关性。使用青霉胺治疗后,WD患者尿铜增加。单个患者尿铜量与青霉胺剂量呈正相关。出现症状加重的患者的尿铜量低于未加重患者。尿铜量随治疗时程逐渐降低。结论24h尿铜对于WD的诊断、临床分型有一定提示作用,可以反映青霉胺疗效和治疗时程。但不能反映神经症状严重程度。尿铜排出困难与青霉胺治疗导致神经症状加重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6.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report of two c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onl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 SIH ) is a syndrome of low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pressure characterized by postural headaches in patients without any history of dural puncture or penetrating trauma,originally described by Schaltenbrand in 1938. The majority, if not all, of the cases of SIH result from spontaneous CSF leaks.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the spinal level of a CSF leak is important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IH.  相似文献   
97.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 s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是少数治疗效果较好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本文复习了该病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以驱铜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WD治疗的最主要方法。治疗开始越早越好 ,且必须终身维持 ,突然中断常可引起爆发性的肝衰竭。若能在治疗过程动态复查 2 4小时尿铜并相应调整药物剂量 ,则可望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并能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目前较常用的药物有右旋青霉胺 (D -penicillamine)、曲恩汀 (Trientine)、锌剂等。青霉胺是治疗WD的首选药物。其最佳…  相似文献   
98.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遗传学诊断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分析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las,SCA)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临床应用策略。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SCA的36个家系43例患者、38例散发患者、60名健康家系成员,以及44名正常对照共185份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三核苷酸重复(trinucleotide repeats,TNR)片段进行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长度,推算所有正常和异常扩增等位基因内TNR重复次数。结果我国南方汉族人群中SCA3是最常见的类型,占42.0%,其余分别为SCA2占7.4%,SCA1占4.9%,SCA7占3.7%,SCA6占2.5%.SCA12约占1.2%,未检出SCA8、SCA10、SCA17、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患者。结论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为SCA提供准确的分型诊断和症状前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99.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SCA12)的分子诊断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36个家系43例患者、38例散发患者、60名家系“健康”个体及44名正常对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SCA12基因含有CAG三核苷酸重复片段进行扩增,并利用ABI373测序仪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以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长度,推算所有正常和异常扩增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次数。[结果]正常我国南方汉族人群SCA12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22~27。检出1个家系患者1例,症状前患者2例,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异常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数目为68次。[结论]SCA12比较罕见,CAG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增是其致病原因,分子遗传学分析可确证临床诊断和症状前诊断,并可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该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0.
神经白塞病(NBD)脊髓型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33岁。因反复视物模糊2年余,四肢麻木乏力4个月,加重3 d于2005年4月10日入院。患者自2003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至仅存光感。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葡萄膜炎”,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完全恢复。2005年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