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治疗措施及效果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新港西路165号,510310)陈秉炯李来玉广东省自1992年2月首次发生一起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事故,至1995年4月共发生八起中毒,中毒人数41人,其中9例死亡。从接触时间和剂量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用紫露草染色体畸变或微核为指标研究外界理化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导,1938年Sax首先报导了电离辐射的作用,1954年Smith又报导了化学物质作用的结果,尔后Ma TH(1967,1984))较详细和系统地报告了紫露草监测技术,并首次报导了二十多种气态毒物对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的影响。国内方宗熙(1981)报导了工业区大气污染的监测结果,董宝贤等(1984)则报告了对氯气的监测。但直到目前,大气监测远不如水体监测研究充分和系统,因而,使用上受量一定的限制,且近年来,用“核异常”这类每指标评价化学物质的影响已逐渐引起重视。因此,我们用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某村连续4年发生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的病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采集样品检测的方法,综合分析,寻找原因。结果调查结果分析提示某村先后14人24人次发生以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导致4人死亡,中毒可能性最大,而且,在发病(抽搐)后2个月的患者生物样品(血、尿液)中检出毒鼠强。数月后.公安部门抓获投毒犯王某。结论 善于独立思考和抓住问题实质分析是获得处理错综复杂的不明原因公共卫生事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对培养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致脑水肿的机制。方法:首先培养神经细胞,分别用1,2-DCE,2-氯乙醛,2-氯乙醇对生长良好的神经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做相应的组织学观察和生化检测。结果:1,2-DCE和2-氯乙醛对神经细胞影响甚微,细胞在学上未见明显的变化;用2-氯乙醇处理过的神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大,肿胀;Ca^2 -Mg^2 -ATP酶活性显著降低,最高剂量组与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2-DCE的急性神经毒性主要是引起神经细胞水肿,2-氯乙醇可以引起ATP酶活性下降继而引起“Ca^2 超越”,可能是引起脑水肿的最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5.
正已烷的毒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己烷(n-hexane)属饱和脂肪烃类,由于其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在印刷、电子器件清洗、粘胶、制鞋、家具、运动器材及干洗等行业中广泛使用,而且在某些生产过程中,迄今尚未找到其他有效的替代物。按急性毒性分类,正己烷属低毒类[1];但因其高挥发性、高脂溶性,且有蓄积作用和神经系统的毒作用,故被认  相似文献   
16.
广东涉外企业二氯乙烷职业中毒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涉外企业二氯乙烷职业中毒的特点分析李来玉陈秉炯黄建勋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目前主要用作化学合成的原料、工业溶剂、脱脂剂、金属清洁剂和粘合剂等。它有两种异构体,中毒均为1,2-二氯乙烷引起,1933...  相似文献   
17.
三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的豚鼠皮肤致敏试验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三氯乙酸、三氯乙醇及水合三氯乙醛对豚鼠的皮肤致敏作用。方法 按豚鼠最大值试验 (GPMT)法 ,用三氯乙烯、三氯乙酸、三氯乙醇及水合三氯乙醛分别对白化豚鼠进行皮内和涂皮结合法致敏试验 ,并设阳性对照 (二硝基氯苯 )、溶剂对照 (橄榄油 )和福氏完全佐剂 (FCA)对照 ,观察各组动物皮肤的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求出致敏率和平均反应值。结果 三氯乙烯、三氯乙酸和二硝基氯苯的致敏率分别为 71 4%、5 8 3 %和10 0 % ,平均反应值分别为 2 3、1 1和 6 0。三氯乙醇和水合三氯乙醛的致敏率均为 0。结论 三氯乙烯是强度致敏物 ;三氯乙酸是中度致敏物 ;三氯乙醇及水合三氯乙醛未见致敏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己烷的毒理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正己烷 (n Hexane)为饱和脂肪烃类 ,作为溶剂在工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其急性毒性分类虽属低毒类 ,但因其具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 ,且有蓄积作用和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应考虑为高危害性毒物[1] 。国外正己烷职业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已屡见报道 ,1991年WHO专家小组讨论会还对正己烷危害性提出报告[2 ] ,但国内正己烷职业中毒的报道近年来才逐渐增多[3 -5] 。为加强正己烷中毒的防治工作 ,配合标准的制订 ,综述如下。1 毒性1 1 急性毒性 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皮肤、粘膜刺激。大鼠口服LD50 为 15~ 3 0g/kg ,LC50为 2 7…  相似文献   
19.
职业性药疹样皮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职业性药疹样皮炎 (occupationaldermatitismedicamentose like)是指接触某些工业化学物质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的变应性炎症反应 ,严重时可伴有内脏病变的职业性皮肤病。由于其形态特异 ,病情严重 ,致病物除相对集中在三氯乙烯外[1 14 ] ,还涉及有机溶剂甲醛[15] ,化工原料丙烯腈[16] ,农药甲胺磷[17] 、乐果[18] 、16 0 5 [19] ,以及药物中间体荒酸二甲酯[2 0 2 2 ] 等化学物 ,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近年有较多的病例报告 ,且大多非常严重甚至死亡 ,已将其列入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标准。为加强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自1988年以来,中国广东先后在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接触工人中发现以皮损(严重的药疹样皮炎)、发热、肝功能损害和浅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过100例,死亡20例,且近几年每年都约有30例左右发病。因其发病特殊,后果严重,诊断不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现有防治措施效果不太理想,故进行了系列研究。这是患者染色体水平的初步研究结果。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G带)和脆性分析按中山医科大学遗传教研室的方法,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分析按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毒理研究室方法进行。对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皮炎分型为剥脱性皮炎7例,重症多形红斑2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和多形红斑2例)进行染色体核型、畸变分析及微核分析;对6例剥脱性皮炎进行染色体脆性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男性7例均为46,XY,女性5例为46,XX,未发现明显异常,染色体畸变分析(%):总畸变率为0.917(范围1~3);染色体型畸变率为0.25(0~2);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为0.75(0~2);微核细胞率为1.23‰±0.42‰(范围0~3),均在本实验室正常范围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分析也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核型、畸变、脆性分析和微核分析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在上述的检测条件下,未发现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有任何染色体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