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0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55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650篇
内科学   344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1245篇
预防医学   485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527篇
  7篇
中国医学   481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G-CSF水平,结果显示:两组化疗后血清G-CSF检出率分别为52%和33.3%,与化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两组病程中合并感染者,检出率高达87.5%和77.6%,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血清G-CSF水平与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恶性肿瘤仅于化疗后合并感染时,血清G-CSF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并初步探讨了血清G-CSF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日排痰量、呼吸困难程度、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日排痰量、m MRC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FEV1/FVC、Pa O_2、CD3~+、CD4~+、CD4~+/CD8~+检测结果高于同组治疗前,Pa CO_2、CD8~+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Pa O_2、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a CO_2、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使用茵陈蒿汤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蓝光照射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蓝光照射治疗)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治疗方法 +茵陈蒿汤治疗)。对比2组患儿恢复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皮测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不具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使用茵陈蒿汤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蓝光照射可加快患儿恢复速度、改善临床效果,并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采用NPC1、NPC2基因敲低的造血前体细胞(erythroid myeloid lymphoid,EML)作为模型,探讨NPC1、NPC2对EML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NPC1 shRNA、NPC2 shRNA重组慢病毒感染EML细胞获得NPC1、NPC2基因有效沉默的EML细胞模型.利用该模型以Filipin染色检测NPC1、NPC2基因敲低后对EML细胞内胆固醇分布的影响,采用CCK-8和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PC1、NPC2基因沉默后EML细胞干性标志物CD34、sca-1、c-kit及TER-119、CD11b、B220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造血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刺激细胞后c-kit磷酸化的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NPC1、NPC2基因沉默的EML细胞模型,NPC1、NPC2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NPC1、NPC2敲低的EML细胞中出现胆固醇蓄积,且在NPC1敲低的EML细胞模型中胆固醇蓄积更显著.沉默NPC1、NPC2基因后使得EML细胞增殖减慢(P<0.01),并且能够降低EML细胞CD34、sca-1和TER-119、B220的阳性率(P<0.01).经SCF刺激后NPC1基因沉默的EML细胞中c-kit的磷酸化降低显著(P<0.01),但在NPC2基因沉默的EML细胞中c-kit磷酸化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固醇转运相关基因NPC1通过调节细胞胆固醇流动参与了EML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我院临床科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精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对麻精药品临床使用科室的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分析问题、制定改进计划、监督实施及再检查、再整改逐步改善麻精药品管理质量。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临床科室麻精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促进麻精药品管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鬼臼毒素、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及其与不同比例纳米二氧化硅(SiO2)的联合用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正硅酸乙酯水解法制备25 nm SiO2样品,将其进行表面改性后搭载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MTT法检测SiO2、鬼臼毒素、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和联合用药(12.500、1.250、0.125 μg/mL纳米SiO2分别搭载6.25 μg/mL 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25 nm SiO2的细胞相容性、鬼臼毒素和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对细胞凋亡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联合用药对细胞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和联合用药对HeL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鬼臼毒素,联合用药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单一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且0.125 μg/mL纳米SiO2搭载6.25 μg/mL 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时,抑制作用最明显;鬼臼毒素、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和联合用药均可诱导细胞凋亡;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和联合用药可以上调Bax/Bcl-2比值及Caspase-3、p53、p38的表达水平。结论 SiO2联合用药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单一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影响Bcl-2、Bax、Caspase-3、p53、p38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定量测量乳腺癌的硬度与腋下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状态的相关性,评估乳腺肿物的硬度信息预测ALNM的能力。方法:连续纳入370例经剪切波弹性定量测量并获得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Q-box trace不规则描记方法获取肿物弹性的定量参数,将纵、横两个切面的平均硬度、最大硬度及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的平均值作为硬度平均值(Emean)、硬度最大值(Ema x)和SD。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估A L N M与肿物硬度值、肿物大小、肿物位置、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类型、ER表达、PR表达及HER-2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单变量分析中,肿物大小、肿物位置、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物硬度信息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关联。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物大小、肿物位置、HER-2、肿物硬度最大值和SD对预测淋巴结状态具有独立意义。淋巴结转移率随着硬度平均值和硬度最大值的增大而增大。结论:SWE定量测量乳腺癌硬度信息是预测ALNM的独立因素,可为术前淋巴结状态的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患者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自2013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38)与B组(n=42)。A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NSE、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38/42),明显高于A组的73.7%(28/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SE、S100β蛋白、GFAP及hs-CRP、IL-1β、TNF-α均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明显降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我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既往合并缺血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纳入的851例有缺血事件病史,已接受1年DAPT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情况,将患者分为DAPT组(n=584)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APT)组(n=267)。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2~24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DAPT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SAPT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全部出血、BARC3-5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DAPT并不增加全部出血及BARC3-5型出血的风险。结论对于既往合并缺血事件且耐受1年DAPT的ACS患者,延长疗程至2年可进一步降低其心源性死亡风险,且不会增加全部出血及BARC3-5型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置入涂层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BP-SES)的冠心病(CAD)患者合并小血管病变对其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I-LOVE-IT 2研究中置入BP-SES的CAD患者1 82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小血管病变分为小血管组(参考血管直径≤2.75 mm,n=1 064)与非小血管组(参考血管直径>2.75 mm,n=765)。所有患者均获得4年随访,分析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小血管组患者4年患者源性的复合终点(PoC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小血管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血管组患者心性死亡的发生率高于非小血管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小血管病变为PoCE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24,95%可信区间1.00~1.53,P<0.05)。结论对于置入BP-SES的CAD患者,合并小血管病变的患者远期预后较差,小血管病变是4年PoCE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