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3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334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转归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病毒感染仍是首要原因,占比38.17%,其次为病因不明36.95%及药物引起(22.75%).病因变迁:2002年至2005年,病毒感染是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首要病因,占比58.2%~50%,尤其是嗜肝病毒感染(HAV+ HBV+ HEV) 53.5%~44.4%.从2006年嗜肝病毒感染明显下降,而不明原因及药物所致呈逐步上升趋势,在2009年不明原因取代病毒感染成为最主要病因.患者总体改善率为34.81%,其中HEV感染所致的预后好于不明原因(P<0.05).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发生改变,不明原因所致逐渐增多并取代病毒感染成为最主要病因,不同病因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系统评价出院准备服务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关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8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出院准备服务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RR=0.38,95%CI(0.15,0.98),P=0.04]下降,患者遵医行为[SMD=0.54,95%CI(0.25,0.83),P=0.000 3]、运动能力[SMD=2.65,95%CI(0.25,5.04),P=0.03]、护理满意度[SMD=0.71,95%CI(0.10,1.33),P=0.02]均有提高。但两组因急性并发症导致再入院率[RR=0.25,95%CI(0.06,1.11),P=0.07]、自我护理能力[SMD=2.18,95%CI(-1.02,5.38),P=0.1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SMD=0.56,95%CI(-0.47,1.59),P=0.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实施出院准备服务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更少,遵医行为、运动能力、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提高。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黄浦区及宝山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老年T2DM患者217例,选取健康体检老人22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运动营养评估,采用2014年AWGS(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诊断流程及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组中肌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4%与10.7%,P0.01)。两组间在年龄、体质指数(BMI)指数、营养状况、运动活动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是糖尿病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高BMI、高运动量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OR1)。结论对于社区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BMI低下及缺乏体育运动者应该早期予以肌少症筛查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这件真实的事,发生在去年冬天。那天清晨,县城城西老街的一栋居民楼突然起火了。那是上世纪40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木楼梯、木窗户、木地板,一烧就着。居民们纷纷往外逃,没想到才逃出一半人,木质楼梯就"轰"一声倒塌了。剩下的9个居民只好跑到唯一没烧起来的3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联合维生素治疗与血管性痴呆(VD)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5例VD合并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采用智力低下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痴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维生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减轻痴呆程度。  相似文献   
67.
少尿是指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毫升而言,如果24小时内尿鼍少于100毫升或12小时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在无尿路梗阻情况下,少尿或无尿常是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是病情危险的征兆,应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呼叫120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进行急诊检查和治疗,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68.
睾丸扭转亦称精索扭转,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之一,早期、正确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1例经手术证实为睾丸扭转患者的高频彩超表现,旨在探讨其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MS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美国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查出、评估及治疗的第三次报告(NCEP ATPⅢ)标准,对其中腰围按国内增大切点加以修改.MS组106例,男58例,女48例,平均年龄(54.2±5.2)岁.对照组106例,男56例,女50例,平均年龄(53.6±5.5)岁.均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MT.结果MS组颈总动脉IMT明显厚于对照组(P<0.01);颈内动脉IMT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性别对颈动脉IMT无影响.相关分析示颈动脉IMT与年龄、腰围及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颈内动脉IMT增厚率,MS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应常规检测MS患者的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70.
针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晨  王洪昭 《北京中医》2006,25(11):680-681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方法。方法 将确诊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四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阴虚火旺型、肾阳虚损型,主穴:会阴、中极,并随证加减配穴。对照组单纯服用α受体阻滞剂——盐酸特拉唑嗪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8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82.45%。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9例,未愈17例,总有效率为5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针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