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4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采用方便取样对合肥4所高校494名本科大一新生入校3个月内经常出现的梦境主题进行调查,并根据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统计分组。非焦虑抑郁情绪组的梦境主题在"学校、老师、学习"上多于焦虑抑郁情绪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组的梦境主题在"被攻击或追赶;找东西;受到惊吓"上多于非焦虑抑郁情绪组(P<0.05)。  相似文献   
72.
    
郑东旭  李晓驷 《安徽医学》2013,34(3):366-368
<正>早年分离经历指在未成年之前,与父母双方或单方有分离的经历,分离的原因包括遗弃、寄养、丧亲、留守、父母分居与离异等。早年持续与父母分离多长时间才认为是分离经历,现有的研究不统一。彭红军等[1]将早年持续与父母分开1年以上的经历视为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也有研究中有不同的观点,Deidre等[2]认为早年持续与父母分开的时间超过2个月是早年与父母的分离经历。现有的研究表明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对成年以后患物质依赖、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早年分离经历与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犯罪青少年和情绪障碍青少年的依恋模式以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亲密关系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抽取177例犯罪青少年、80例情绪障碍青少年和163例正常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三组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和退避等维度差异显著(F=7.902,8.047,59.009,19.248,5.304,7.596,10.652,6.699,11.009; P<0.05).②情绪障碍组依恋回避与对支持利用度、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470,-0.350; P<0.01);犯罪组依恋回避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r=-0.232,-0.235;P<0.01),主观支持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r=0.272,P<0.01),支持利用度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258,0.424;P<0.01),依恋焦虑与客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呈显著正相关(r=-0.253,0.300;P<0.01).③情绪障碍组和犯罪组对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求助之间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犯罪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解决问题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犯罪青少年和情绪障碍青少年都具有不安全型依恋特征,在社会支持方面均有欠缺,且都容易采取消极退避的应对方式.两类问题青少年的依恋模式均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应对方式产生影响,但影响路径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通过考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冷心理理论和热心理理论能力,探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能力的认知特点.方法 在31名青少年分裂症患者和25名正常青少年对照被试中进行行为学测试(Yoni心理理论任务和眼区读心任务),测定青少年分裂症患者在完成心理理论任务时的表现和认知特点.结果 ①在Yoni心理理论测试中,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4.30±11.44)分]与正常青少年对照被试[(83.16±10.07)分]心理理论总分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3,P<0.05);受损主要体现在冷心理理论和热心理理论能力的得分上.②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亚组[(69.85±12.66)分]和阴性亚组[(78.18±8.92)分]的Yoni心理理论得分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4,P<0.05),主要体现在热心理理论能力的得分上的差异.③眼区读心任务中,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7.59±3.13)分]和正常青少年[(18.42±2.98)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2,P>0.05).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冷热心理理论均受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阳性亚组相比于阴性亚组的心理理论能力受损更加严重,尤其表现在热心理理论能力上.  相似文献   
75.
精神分析理论生物学基础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析理论是否有能得到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是已有100年历史的精神分析学说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做梦时超我功能下降,本我愿望得到满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也可看作是超我功能下降,本我功能亢进,与梦十分相似。现代研究已经表明精神分裂症前额叶功能下降,皮层下功能亢进。研究也表明梦与记忆的加工有关,情绪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快眼动相睡眠(REM)的梦最为离奇且具有情感色彩,而此时前额叶功能相对静止,杏仁核等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功能相对活跃且与前额叶相对缺少联系。作者认为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支持精神分析理论,并提出以下主要设想:1、超我的神经解剖学定位在前额叶;本我的神经解剖学定位于前额叶以外的其他皮层结构以及皮层下结构;2、“梦一尤其是REM睡眠时的梦,是潜意识中的愿望的满足”;REM睡眠时超我使全身的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其功能为既可使本我的愿望在梦中得到某种满足,又使自我无法将本我的愿望付诸行动;3、移情的发生以及移情的非理性的特征与记忆的加工过程以及情绪参与记忆的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 ,对符合CCMD -Ⅱ -R诊断标准的 5 0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早期精神病性症状不突出 ,而以情绪、行为障碍较明显。治疗上大多数使用氯氮平 ,其中单用氯氮平 16例 ,氯氮平加舒必利合用 17例。总显效率 74%,痊愈率 42 %。结论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有自身特点 ,早期情绪、行为障碍较突出。治疗上单用氯氮平、氯氮平和舒必利合用这两种方案较好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网络功能和面孔情绪认知功能障碍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注意网络测验(ANT)和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对50例未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评估,并与53名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ANT:患者组的平均反应时间[(743.0±97.0)ms]长于对照组[(668.9±95.8)ms,P<0.01],定向网络效率[(30.1±30.7)ms]低于对照组[(49.6±21.3)ms,P<0.01].(2)CFET:患者组和对照组的总分[分别为(75.46±13.28)分和(105.64±4.82)分]及对六种基本情绪的认知评分[分别为:喜(18.82±0.52)分和(19.81±0.39)分、怒(15.10±4.63)分和(18.23±1.37)分、悲(12.96±5.11)分和(18.17±1.52)分、惊(13.24±5.03)分和(18.77±1.12)分、怕(5.96±3.99)分和(15.11±2.15)分、厌(9.38±5.47)分和(15.47±2.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组ANT正确率与CFET总分呈正相关(r=0.285),ANT平均反应时间与CFET总分(r=-0.302)和对情绪怒的认知评分(r=-0.296)呈负相关,而ANT警觉效率评分与对情绪厌的认知评分(r=0.401)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注意定向功能障碍和广泛的情绪认知缺陷,注意功能与情绪认知总体水平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78.
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危害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方法系统分层随机抽取合肥市6所中学36个班级201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测验”、“自尊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背景调查表”为工具,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和危害等进行调查。结果可能有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8.94±2.43)次,平均每次上网(2.50±0.15)h,平均1次上网最长(12.30±1.21)h;上网主要地点是网吧,主要目的是玩游戏;绝大多数因上网导致成绩下降,并有较多逃学、离家出走现象;常导致父母吵架和自身受体罚;正常上网组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网络可能成瘾组和无上网经历组。结论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有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9.
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目前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基本方法以及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80.
读《将心理治疗根植于精神科临床工作中》一文颇有感触。诚如作者肖泽萍所言,尽管有“当今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共同作用的模式的共识,在精神医学界仍存在漠视‘心理-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疾病的发展转归的现象,针对这部分因素进行干预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远不及我们对生理因素的关注”。在2009年10月第九届精神科年会开幕前夕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换届改选会议上,第四届委员会做了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总结的第四届委员会在方方面面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