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晚期肾癌(mRCC)的免疫治疗已经有20多年,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处在摸索探讨阶段.本文就以细胞因子、免疫细胞、瘤苗、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展开综述,对各种形式的综合免疫治疗包括各种细胞因子的组合方式,各种形式的瘤苗,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2.
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减少并发症的探讨(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等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对 16例前列腺癌患者 (平均年龄 67岁 ,B期 14例 ,C期 2例 )实施了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 ,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 结果  16例患者手术顺利 ,随访 1~ 4年 ,无长期尿失禁及排尿困难 ,6例保留睾丸者术后 4例恢复了性功能 ,9例患者PSA保持在 0ng/ml,7例PSA <0 .0 5ng/ml,16例均存活。 结论 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58岁。因尿频、尿急伴无痛性肉眼血尿10天于1992年7月2日入院。B超示膀胱右后壁有一2.7cm×1.4cm不规则肿物。7月8日行膀胱镜检,发现膀胱右侧壁有1.5cm×1.0cm及1.Ocm×0.8cm两个绒毛状肿物,经尿道电切肿物。病理报告:膀胱移行上皮癌Ⅰ级。出院后每周用顾铂100mg 生理盐水40ml行膀胱灌注化疗。第4次膀胱灌注化疗后  相似文献   
34.
B超引导经皮内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输尿管短镜和胆道硬镜两套内镜系统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月 ̄2005年3月期间,运用输尿管短镜或胆道硬镜代替传统的肾镜对18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施行B超引导经皮内镜碎石术,观察两套内镜系统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应用输尿管短镜施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临床治愈率为89.3%,平均手术173.5min,手术相关严重出血发生率6.8%,腔内灌流为高压低流量型;应用胆道硬镜施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临床治愈率为87.5%,平均手术104min,手术相关严重出血发生率16.3%,腔内灌流为低压高流量型。结论对于肾脏实质较厚、肾积水较轻的患者,扩张至16F后用输尿管短镜进行碎石取石,手术安全性较高;对于肾实质较薄、肾脏集合系统积水较重的患者,扩张到24F,在胆道硬镜观察下将结石整枚取出或击成数枚较大碎石后取出,可提高取石效率。  相似文献   
35.
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结核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大量患者死亡。当前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对于所有形式的结核病,即肺结核、肺外结核、结核病-艾滋病联合感染和潜伏结核感染等,仍然缺乏可靠和准确的快速诊断技术。随着基础免疫学的发展和多学科诊断技术的交融,具有简单、快速和低成本等优势的结核病免疫学实验室检测技术不断出现。该文主要回顾近几年国内外结核病免疫学实验室检测新技术,包括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为代表的体外免疫检测技术、重组蛋白体内皮试试验为代表的体内免疫检测技术以及采用多学科交融手段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TBAg)的体液免疫检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祛湿化瘀方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及中药祛湿化瘀方4周。实验8周末取材后观察:1)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2)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3)肝组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AMPK)及磷酸化AMPK、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含量、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 A Carboxylase,ACCase)及磷酸化ACC蛋白含量,4)肝组织AMPKα1、AMPKα2、SREBP-1、ACCα、SREBP-1c及ChREB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与ChREBP表达增加、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蛋白活性升高。2)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祛湿化瘀方能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及ChREBP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及其相关靶蛋白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脂肪代谢,这可能是该方有效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磷酸酶血症患儿骨骼X线异常表现。方法 分析21例原发性高磷酸酶血症患儿 骨骼异常X线表现。结果 双侧长管状骨骨干增粗、对称性弯曲(21/21,100%),皮质增厚分层(14/21,66.67%),骨干骨皮质变薄、骨质吸收并髓腔增宽呈多囊状(7/21,33.33%),骨密度增高(17/21,80.95%)或减低(4/21,19.05%),并见多发骨折(5/21,23.81%)。掌、指骨(13/13,100%)和跖、趾骨呈“长方框”状(12/12,100%),掌、指骨(5/13,38.46%),跖、趾骨(3/12,25.00%)梭形增粗。颅骨见多发圆形骨质吸收区(12/15,80.00%),颅板增厚呈磨玻璃样(13/15,86.67%),异常增大(11/13,84.62%),颅底骨增厚硬化(13/13,100%)及牙槽骨骨硬板骨质疏松或消失(8/13,61.54%)。胸腰椎塌陷变扁 (18/18,100%)或呈"夹心椎"(16/18,88.89%);骨盆骨质软化、髋臼内陷、呈小骨盆腔变形(5/5,100%);锁骨、肩胛骨增粗、膨大(7/12,58.33%),肋骨增宽、皮质与髓腔界限不清(8/12,66.67%),肋间隙变窄(5/12,41.67%),可见肋骨骨折(1/12,8.33%)。结论 高磷酸酶血症患儿骨骼异常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38.
肾癌G250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构建肾癌G250抗原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直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从肾癌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肾癌G250抗原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PCR片段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肾癌组织RT-PCR扩增后,均产生特异性条带,位置在1000bp和1600bp之间。与预定相符。pcDNA3.0-G250分别用Hind Ⅲ、Xho Ⅰ双酶切后产生2条带。均与预定位置相符;抗原基因编码区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BC014950文献报道的序列同源性为100%,目的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结论成功克隆了肾癌G250抗原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G250,为核素标记的G250单克隆抗体在诊断和治疗的心用及G250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的肾癌生物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肾血管平同脂肪瘤36例,其中随访观察7例,手术治疗29例,手术治疗包括肾切除13例,肾部分切除5例,单纯肿瘤剜除10例,1例双侧病变,左侧行肾切除,右侧行肿瘤剜除,术后全部手术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文中对临床应用B超及CT诊断本病的准确率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B超结合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明确诊断2是保存正常肾实质功能,降低肾切除率的关键,治疗上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筋膜脂肪瓣联合肌腱移植修复手背部创伤后肌腱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3年4月~2009年12月,行腹部轴型带筋膜及脂肪组织皮瓣修复手背部缺损,二期在脂肪层内行肌腱移植,修复肌腱缺损7例16指。结果:随访6~24个月,根据TAM评定标准,优13指,良1指,中1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带蒂筋膜脂肪瓣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脂肪层内行肌腱移植,可以很好地防止肌腱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