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层粘连蛋白(1aminin,LN)是细胞外间质中非胶原糖蛋白的主要成分,它广泛分布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Ⅳ型胶原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参与调节细胞的黏附、运动、生长和分化。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LN含量较低,在肿瘤或慢性疾病等因素刺激下,出现基底膜的破损改变或机体合成加强,使血清中含量明显上升。为此,我们对恶性血液病患者35例进行了血清LN的检测,以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背景:研究证实心房钠尿肽受体在大鼠胃的不同分区其分布密度不尽相同,其可抑制大鼠、豚鼠和人胃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目的: 探讨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在大鼠胃黏膜的超微结构定位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关系.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材料: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体质量300~350 g.方法: 实验于2004-10/2007-07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免疫学实验室完成.用包埋后免疫胶体金标记的电镜技术对大鼠胃黏膜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进行超微结构定位,用组织化学藏红花-甲苯胺蓝染色对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进行标记,同时用单宁酸-氧化铁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大鼠胃黏膜的微血管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的在大鼠胃内的超微结构定位.②微血管在大鼠胃黏膜的分布特点.③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的在大鼠胃黏膜的分布.④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与胃黏膜中微血管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①大鼠胃黏膜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超微结构定位:证实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为胃黏膜的肠嗜铬细胞.②大鼠胃黏膜的微血管观察结果:在胃黏膜的不同切面上微血管在腺体间弯曲走行在不同的切面上显示出三维结构,在胃黏膜的基底部微血管的密度最大.③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的在大鼠胃黏膜的分布:证实肠嗜铬细胞是胃黏膜的唯一嗜铬细胞,胞浆内有棕色颗粒,而在黏膜下和肌层中没有这种细胞分布,肠嗜铬细胞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其分布密度不相同,分布密度最大在贲门区,其次是幽门区和胃底区,其分布密度排列顺序依次是:贲门区>幽门区>胃底区.④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与胃黏膜中微血管分布的相关关系:在大鼠胃贲门区两者呈正相关 (r =0.53,P < 0.05,n=18);而在幽门区没有相关关系(r=0.38,P > 0.05,n=18);在胃底区亦没有相关关系(r=-0.29,P > 0.05,n=18).结论: 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是胃黏膜的肠嗜铬细胞,心房钠尿肽-合成细胞和微血管在大鼠胃贲门区二者呈正相关,而在幽门区和胃底区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李春辉  王雪玲 《新中医》1994,26(8):37-38
中药穴位外敷内服治疗瘿病58例李春辉,王雪玲,李素荷瘿病是多种甲状腺肿的总称,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特点,包括弥漫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等。有些甲状腺肿也可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出现高代谢症候群和精神情绪紧张症状。...  相似文献   
104.
李春辉  何瑞 《沈阳部队医药》2005,18(6):426-426,428
急性缺血性卒中局部脑缺血区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中心区很快缺血坏死,而周边区脑血流介于功能损害和形态损害缺血阈值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在卒中早期神经功能受损并非意味着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组织已坏死,如能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则可能使神经功能恢复,遏制病变的发展;如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恢复血流灌注,则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就会向不可逆的方向发展。因此,超早期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对改善和恢复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开口的糖炒栗子对健康到底有没有不利影响?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还是吃不开口的糖炒栗子更好一些。首先,炒栗子时,锅里的圆砂和糖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会形成焦糖,时间长了以后变成黑色。这种焦糖里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是不宜食用的,一般的摊贩和消费者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炒栗子时,  相似文献   
106.
107.
李春辉  李野 《中国药业》2004,13(4):9-10
分析国有医药企业工资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性策略,针对目前国有医药企业薪酬管理在制度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强调引进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从公平性、激励性等方面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8.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证实心房钠尿肽和5-羟色胺共同存在于胃肠嗜铬细胞的同一分泌颗粒中,那么心房钠尿肽对5-羟色胺的合成与分泌是促进还是抑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目的: 通过模拟胃黏膜内分泌和腔分泌心房钠尿肽来证实对胃肠嗜铬细胞中5-羟色胺合成与分泌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承德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4-10/2007-07在省级重点实验室承德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完成。选用4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由承德医学院实验动物科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用心房钠尿肽、5-羟色胺抗体为美国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产品。 方法: 随机将40只大鼠均分至内分泌和外分泌2个平行实验中,各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10只。通过胃腔直接注射心房钠尿肽(28 μg 14 mg/L)模拟外分泌产生的心房钠尿肽,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心房钠尿肽14 μg,14 mg/L)模拟内分泌产生的心房钠尿肽;并以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的测量学的方法和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的方法对心房钠尿肽刺激后胃内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和内分泌颗粒的数量及血清中的5-羟色胺含量,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进行对比。 主要观察指标:模拟胃黏膜内分泌和腔分泌心房钠尿肽对胃内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分泌颗粒的数密度及血清中的5-羟色胺的影响。 结果: 模拟心房钠尿肽外分泌和内分泌对大鼠胃内5-羟色胺分泌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胃内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及分泌颗粒的数密度显著增多(P < 0.05),血清中的5-羟色胺含量显著减少(P < 0.05)。 结论:外分泌和内分泌的心房钠尿肽对5-羟色胺的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霍美凤先后在3家医院进行了4次B超检查,检查结果全部为双胞胎。9月29日下午,霍美凤来到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进行了剖腹产手术,可最后出手术室时,大夫却告诉她,B超失误,只有一个男孩。在多次询问医院没有结果的情况下,2001年5月22日,霍美凤将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推上被告席,要求法院判令医院限期归还她的另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PE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PE患者的诊断过程,统计PE患者从症状发生到明确诊断的时间。结果140例PE患者平均诊断时间25.8±35.5d,24h内确诊只有19例(13.6%)。128例院外PE患者平均诊断时间28.0±36.4d,24h内确诊10例,有32例(25%)被误诊。院内PE12例,平均诊断时间2.5±3d,其中9例24h内确诊。院外与院内PE在平均诊断时间、24h内确诊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院外PE患者的诊断时间长,诊断效率低,应加强基层医院医生对PE的敏感性,提高PE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