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穹窿海马伞损伤模拟Alzheimer's病模型大鼠脑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 (AD)模型大鼠脑MRI信号变化 ,为AD早期诊断提供特征性MRI指标。方法 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切断一侧穹窿海马伞建立AD动物模型。经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确定模型成功后 ,用MRI作脑冠状面T1加权像 (T1 WI)、T2 加权像 (T2 WI)和扩散加权像 (D WI)研究。结果 T2 WI显示部分动物双侧海马、侧脑室信号增强 ,其信号强度由中线 (CA1区 )向外侧 (CA3区 )逐渐减弱 ,该区T1、T2 弛豫时间延长 ,扩散系数增大。侧脑室中央部及其下角呈现轻度扩大 ,手术侧尤为明显。第三脑室也有轻度扩大。隔区有“斑点状”散在增强信号。海马、内嗅区以及新皮质未见明显萎缩。其它脑区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切断穹窿海马伞可引起动物学习记忆障碍。动物脑MRI呈现特征性改变 ,海马和侧脑室信号增强 ,尤以CA1区最明显。本文认为这些改变可作为A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MRI指标。  相似文献   
22.
雷公藤减毒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雷公藤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与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消化、生殖、血液、免疫等系统。因此,雷公藤制剂的减毒持效研究成为近年的焦点。作者对1999~2011年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48篇进行了检索分析。由文献可知传统上的雷公藤减毒方法包括剂型改革、炮制及中药配伍等。近年来出现的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可获取雷公藤新药材,为雷公藤减毒持效研究拓宽了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今后需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药效机制结合,借助于现代检测方法,揭示其减毒持效的机制,为雷公藤制剂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博适(Biosite-Triagoe)床旁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测定368例心衰病人血浆中的BNP含量.其中20例病人于抗心衰治疗二周后复测血浆BN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与美国NYHA(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不全(CHF)的分级标准密切相关(P〈0.05),心功能不全越严重,BNP值越高,而且反映心功能不全程度较超声心动图EF值更敏感,其中心功能Ⅲ、Ⅳ级各20例病人在经过抗心衰治疗2周后复测BNP,发现BNP都明显下降,但并不能降至正常。结论BNP值可作为较可靠的心功能不全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而且操作简便,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应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的方法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学性静脉炎疗效及依从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病区化疗的部分拒绝采用PICC的患者31人,分为马铃薯湿敷组16例和硫酸镁湿敷组15例.选择弹性好、走向直的血管,常规消毒进行静脉穿刺.静脉炎判断标准按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的标准.结果:湿敷前两组患者静脉炎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马铃薯组经过新鲜马铃薯片敷贴后均无出现3度静脉炎,对严重静脉炎,马铃薯组疗效优于硫酸镁组,且依从性较好.结论:从患者的依从性、方便性和减轻经济负担的角度考虑,马铃薯片湿敷对于拒绝应用PICC的患者和乐于自我护理的患者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6.
慢性肾病湿热证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证是水湿内停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本文在探讨慢性肾病湿热证病因病机基础上,讨论了慢性肾病湿热证在实验动物模型、组织病理、免疫、分子生物学、代谢、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进展,总结了肾病湿热证的微观指标,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思路和方向,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中的失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4例糖尿病肾病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长期导管患者,根据置管后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连续3次血流量低于200 ml/min,需要调整体位、反接透析管路,甚至溶栓治疗等干预措施),将其分成失功组和非失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带管透析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清蛋白(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记录临时导管留置时间(TCT)、长期导管外接头位置(CCP)、长期导管种类(LCT)、肝素封管浓度(HC),尿素清除指数(Kt/V)、透析相关低血压(IDH)发生率、口服抗凝药物情况(OAD);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从中找出影响长期导管失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34例,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失功)15例,长期导管失功率为44.1%,出现时间为16~752 d。导管障碍率为1.37例次/1 000导管日。失功组的hs-CRP、TCT明显高于非失功组,而外接动脉接头在导管内侧者的比例和采用纯肝素封管者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失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升高是长期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构成、带管透析龄、糖尿病病程、BMI、Hb、Hct、Plt、TC、TG、Alb、FBG、HbA1c、APTT、D-D,LCT、Kt/V、OAD、ID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失功率;临时透析管的留置时间、动脉外接头位置、肝素导管封管浓度等因素均可影响导管功能,hs-CRP升高是长期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关于中医药治疗乳糜血尿的报道颇多,认为其病机多归咎于虚实两端:实则责之于湿热下注膀胱、分清失司,虚多责之于脾肾亏损、气化升清不利所致,故而治之常用清利湿热、健脾益肾法。而笔者根据辨证论治采用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法,以犀角地黄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9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RI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CRBSI,CRBSI发生率为32.65%;感染组患者的导管血标本中共分离得到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菌1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敏感;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静脉置管、外周血白蛋白(Alb)<35 g/L是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菌药加肝素封管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Alb<35 g/L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抗菌药加肝素封管是保护因素,同时病原菌分布有一定的特点,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和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30.
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家族,在基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靶基因端非转录区(3UTR)结合,阻断蛋白翻译或诱导mRNA降解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生理及病理过程,参与肾脏生理和疾病过程.有条件的敲除Dicer基因小鼠的研究揭示,miRNA在构筑肾脏发育及保持肾脏集合系统及肾小球屏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起关键作用.正常肾脏miRNA有明确的表达,单个miRNA或许担负特殊的功能.近来报道,一些重要的miRNA分子在肾脏高表达,参与在糖尿病肾病TGF-β活动及高糖效应.此外,敲除小鼠足细胞特异性Dicer酶(miRNA合成的关键酶),可导致蛋白尿和严重肾衰,特殊的miRNA参与囊性肾病(miR-15a)和糖尿病肾病(miR-192)相关联的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TGF-β1介导一些miRNA表达上调,一些miRNA促进基质沉积(miR-192和miR-377)或上皮系膜细胞转分化(miR-200和miR-205),而初步研究显示另一些miRNA起保护作用(miR-21).近来发现miRNA出现在尿液外切体(exosome)中,提示可能作为疾病生物学标志物.miRNA在我们理解肾脏疾病基因调控通路方面取得惊人的进展,而且由此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